甲骨文著錄選介 · 科學發掘篇
2022年12月26日
轉載自甲骨文著錄選介 · 科学发掘篇。
一、《殷虚文字甲编》(1948年)
1928年10月至1934年4月,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殷墟先后发掘9次,共获得带字甲骨6513片。董作宾先生从中选出字甲2467 片,字骨1399片,计3866片,编成《殷虚文字甲编》(简称《甲编》,1948 年印行),这是第一部利用科学发掘资料而出版的甲骨文著录书。
《甲编》所入录的甲骨除少数朱书者影印外,大部分为拓本。与以前的甲骨文著录不同,《甲编》不是按照甲骨文内容类别与时代先后排列,而是依照田野考古发掘时的出土先后次序排列。具体方法是,在每一片拓本下面都附两种号。大字是拓本号,小字是田野发掘时在实物上所编的登记号。登记号的第1位数字表示发掘次数,第2位数字表示出土物的种类(其中0代表有字龟甲,2代表有字骨版),第3位以后的数字代表出土物的号数。《甲编》所收拓片共编3942号,所收甲骨总数不一致,这是因为《甲编》将正反两面都有文字的甲或骨编为二个拓本号,将正、反面及骨血都有文字的胛骨编为三个拓本号。
二、《殷虚文字乙编》(1948-1953年)
从1936年3月至1937年的6月,郭宝钧、梁思永、石璋如三位先生分别主持了殷墟第13、14和15次发掘。这三次发掘一共发现字甲18 307片, 字骨98片,总计18 405片。董作宾先生将这三次发掘中有字甲骨的重要部分编为《殷虚文字乙编》上、中、下三辑(简称《乙编》,收9105片,分别于1948、1949和1954年出版)。
收入本书的不少甲骨在出土时本来是完整的,但由于抗日战争爆发,这批甲骨从南京经过长途跋涉运到四川,致使许多完整龟甲变成七零八落的碎块,加之出版时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些零碎的甲骨未经仔细缀合,以致《乙编》中零甲碎骨很多,完整者相对来说则不够多。
《乙编》编辑体例基本与《甲编》相同,所入录的甲骨中,朱书者影印,其余为拓本。每片甲骨著录编号之下,附记发掘次数及出土坑位登记号。本书甲骨文字数量大,内容丰富,为许多问题的探讨提供充裕的素材。
三、《殷虚文字丙编》(1957-1967年)
张秉权先生对《乙编》及编余的甲骨进行缀合复原和重新传拓,加以考释,编为《殷虚文字丙编》上、中、下三部,每部又分上下两本,共计六册(简称《丙编》,分别于1957年、1959年、1967年出版)。全书总体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甲骨图录,一部分为甲骨文字考释。图录共591版,拓本632号。每一册图录后面都有甲骨文字考释。
《丙编》的编辑体例是:图版部分,每版甲骨以拓本作为著录主体,并在拓本前附上描图纸摹本,摹本并非描上原字形,而是直接进行隶定,每一片拓本下面都附三种号码,小写的中文数字是本书的拓本号,其后较大的阿拉伯数字是《乙编》的拓本号,此种号码之后以13、14、15领头的数字是发掘时的出土登记号。考释部分,每片都分释文与考证两部分。释文部分除将甲骨文字逐条厘定外,还标明甲骨出土的坑位,是否刻兆、填朱、填褐、填墨以及卜辞的时代。
四、《殷虚文字乙编补遗》(1995年)
1995年,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钟柏生先生主编出版了《殷虚文字乙编补遗》(简称乙补),收录了《乙编》所未刊载的有字甲骨和甲骨碎片,共计7441片,为殷墟发掘甲骨的缀合及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资料。
五、《小屯南地甲骨》(1980-1984年)
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小屯南地的发掘中,共发现卜甲、卜骨1万余片,刻辞甲骨5335片,其中卜骨5260片,卜甲75片,大多数是小片的,而整版的和接近整版的较少,据初步统计约有100片左右。
考古研究所成了小屯南地甲骨整理小组,对所获的甲骨进行整理,于1980年和1983年先后出版了《小屯南地甲骨》(简称《屯南》)上册(一、二分册)、下册(一、二、三分册)。该书上册发表了刻辞甲骨拓本4589片,下册发表了甲骨刻辞释文、字词索引、部分摹本、甲骨的钻凿形态等。
《屯南》是甲骨学史上第一次按出土单位编辑甲骨的著录书,该书为钻凿形态和非王卜辞等研究集中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六、《周原甲骨文》(2002年)
1977年,在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一座西周建筑遗址的窖穴内出土龟腹甲13600余片,牛肩胛骨300余片,其中有289片龟腹甲刻有文字。1979年,在邻近的扶风县齐家村也发现和采集到22片甲骨,内有6片刻有文字。由于岐山县与扶风县一带古称周原,是周人灭商前的都城遗址,故称周原甲骨。周原甲骨目前主要收藏于陕西省岐山周原博物馆。
《周原甲骨文》(简称《周原》)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项目成果之一,由曹玮编著而成。《周原》是第一部用彩色照片著录甲骨的著录书。由于周原甲骨字小如粟米,无法墨拓,该书没有著录甲骨拓本。为弥补无法拓印的不足,整理者重新对周原出土的每一片甲骨进行照相,并将主要甲骨的背面照片附在正面照片的下角以供参考;此外,整理者给一同出土的石、陶、蚌等质的器物也进行了照相,一并收录在《周原》中。
七、《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2003年)
199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殷墟发掘了一座甲骨坑(编号为花东H3),坑内出土了689片有字甲骨。这是继1936年小屯YH127、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发现以来殷墟甲骨文的第三次重大发现,《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简称《花东》)即是对此甲骨坑出土甲骨的著录。
《花东》是首部采用彩图、拓本、摹本“三位一体”方法编辑甲骨的著录书。全书共分六册,第一册由前言、甲骨顺序号、图版号目录表、刻辞卜骨统计表、刻辞背甲统计表、卜甲反面文字统计表、卜甲缀合统计表、图版凡例、拓本、摹本图版(第1—130号)组成。第二册和第三册为拓本、摹本图版(第131—464号)。第四册和第五册为彩色图版(第1—546号)。第六册由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释文、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钻凿形态研究、字形检字表、字词索引表和笔画检字表等组成。
八、《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2012年)
《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简称《村中南》)是继小屯南地、花园庄东地之后,科学发掘甲骨的第三次集中整理与公布。该书上册为前言、拓本、摹本,著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历年来在小屯村中、村南发掘发现的甲骨文498片,编为514号(16片分正反);附录小屯村北12片,花园庄东地3片,苗圃北地1片,大司空村1片。下册为照片、释文、钻凿形态、索引及后记。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分前言、甲骨顺序号、图版号目录表、甲骨反面文字统计表、甲骨缀合统计表,图版凡例、拓本、摹本图版(583片);下册分为照片图版(彩色)、释文凡例、甲骨释文、引书目录及简称、小屯村中村南甲骨凿钻形态、凿钻摹本图版、凿钻照片图版、索引凡例、部首、字词索引表、笔画检字表、后记等。
《村中南》在甲骨资料著录方面,采取拓本、摹本、照片、释文四位一体的方式。著录甲骨以出土地点、地层坑位和卜辞组类为单元编排序次,拓本与摹本对应编排,甲骨彩照集中一册,配以局部放大,后附甲骨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