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 | 《段玉裁〈說文解字註〉“古今字”研究》
2023年5月31日
丛书:“古今字”学术史丛书
丛书主编:李运富
书名:《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今字”研究》
作者:刘琳
出版时间:2023年4月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书号:978-7-5228-0966-3
内容简介
本书对《说文解字注》古今字材料进行了全面梳理。段玉裁所谓的古今字就是记录同一个义项的不同时代的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不同用字。古今字之间的字形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构成古今字的核心是古字和今字的共同义项。古今字与古今字体、古今语、正俗字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书共整理统计出1091组古今字,并从字用系统的角度分析了每一组古今字的字际关系。从学术史方面,本书对段玉裁有关古今字的学术观点进行系统梳理,促进了古今字的理论研究。从训诂学方面,推进了文献中的字际关系理论。从材料方面,首次汇集了段玉裁训注的全部古今字字组,确定古字今字的字形、词项、读音和字际关系,建立《〈说文解字注〉古今字表》,为学界的各项研究提供了搜检统计之便利。此外,本书对于促进古汉语教学中的古今字教学,准确解读文献中的字词含义,现代字典辞书的编撰和修订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刘琳,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对外汉语教学。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清代以后古今字的研究述评
第二节 《说文解字注》古今字的研究概况
第一章 《说文解字注》古今字材料的概况与界定
第一节 《说文解字注》古今字材料的概况
第二节 本书研究范围的界定
第二章 对《说文解字注》中古今字材料的分析
第一节 古今字的字形分析
第二节 古今字与古今字体
第三节 古今字与古今语
第四节 古今字与正俗字
第五节 古今字与假借字
第三章 段玉裁的古今字观念
第一节 段玉裁对古今字的理论认识
第二节 段玉裁对古今字的训注与其理论认识的比较
第四章 字用理论视角下的古今字研究
第一节 汉字使用系统的汉字关系理论
第二节 字用理论视角下的古今字的字际关系
第五章 《说文解字注》中古今字的行废关系
第一节 《说文解字注》中古今字注明行废的材料概况
第二节 《说文解字注》中古今字行废的规律性现象和原因
结语
《说文解字注》古今字表
参考文献
结语
从汉代到清代,“古今字”一直都是一个训诂学术语,训诂学家提出这个概念的目的是沟通古今的不同用字。它是从训诂学角度进行的一个命名,而不是从文字学、语言学角度,但是今天对古今字这个术语的使用和研究,已经脱离了训诂学术语的原意,不仅从文字、语言、词汇发展的角度对古字和今字各个方面的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而且将古今字引入了文字学,并把关注点集中于古今字与异体字、通假字或假借字、同源字、分化字、区别字这些术语的联系和区别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书认为,这些混乱主要是由于这些术语来自不同的学科层面,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分类和命名,如果不理会这一大前提,必然会造成内涵的混淆和界限的模糊,而要进行清晰的划界工作,必须以确定古今字的本质为前提。要确定一个历史概念的本质,就要从古人的原意出发,所以,必须从古人对古今字术语的使用中来挖掘和澄清这一术语的原意,正本清源,恢复其本来面目和学科定位。
从汉代到段玉裁之前,虽然有大量的古今字训诂条例,但对古今字的理论阐述极少,且零散不成体系。段玉裁在继承汉儒有关古今字训释传统的同时,对古今字这种现象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明确提出了“古今人用字不同,谓之古今字”的古今字理论,同时用“古今字”“古字”“今字”“古作”“今作”等表述方式标明了大量的古今字。因此,本书选取《说文解字注》作为语料范围,对其中的古今字材料进行全面整理研究。
经过对《说文解字注》古今字材料的全面梳理,可以发现,段玉裁所说的古今字就是记录同一个义项的不同时代的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不同用字。因此,一组古今字的古字和今字之间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记录同一个义项;二是声音相同或相近;三是处于不同的时代;四是古字和今字的字形不同。
古今字之间的字形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今字和古字具有形体相承的特点,今字往往由古字增加义符、改换义符或声符造成,或者由改变古字的构件位置造成,少量今字是由古字的字体变化或讹误造成的。有些今字和古字的字形没有相承关系,还有些今字表面看来是在古字的基础上增加或改换构件,实为假借用法,字形之间也没有相承关系。古今字字形之间还有几种特殊情况,有时一组或几组古今字之间会出现古字或今字同形的现象,有时一组古今字会涉及三个及以上的字形,在同一个义项上,一个古字对应若干今字,或者一个今字对应若干古字,或者三个及以上的字形构成不同时代的古今字。无论古今字的字形之间有多么复杂的关系,构成这组古今字的核心仍然是古字和今字的共同义项。
段玉裁认为古今字不是古今字体的不同。在他注释的古今字材料中所说的“古文”“小篆”“隶”等并非单指字体,而是指用字的材料范围,也就是某种字体的文献中所使用的字形。应该把段玉裁有关这类古今字的注释表述看作字体材料而不是字体风格。古今字就是用来沟通不同时代记录同一义项的不同字形的训诂术语,当这些不同的字形分别属于不同字体的文献材料时,当然也可以构成古今字关系。这与古今字不同于古今字体的观点并不矛盾。
古今字和古今语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术语。使用古今语的目的是通古今异言,使用古今字的目的是沟通古今的不同用字,表现在作为书面语的文献中都是不同的字形,这是它们有联系的一面。但是,古今语反映的是同一个事物在不同时代的不同称呼、名称,属语言学范畴,古今字反映的是同一个义项在不同时代的不同用字,属训诂学范畴。它们的性质不同。另外,古今语和古今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声音。记录同一个义项的古字和今字一定要声音相同或相近,古今语则不一定。在这个问题上,段玉裁对两个不同领域的术语发生了混淆,例如他认为“尗豆古今语,亦古今字”就是错误的。但他并没有把所有的古今语都当作古今字,可见他注意到了古今字的不同书写形式一定要有声音联系这一特点,这与他对古今字的论述和认识也是一致的。
古今字和正俗字是从不同角度设立的两组概念,古今字属于训诂学范畴,反映的是同一个义项在不同时代的不同用字;正俗字属于文字学范畴,是站在文字整理的角度反映同一个义项的不同书写形式,这些不同的字形有可能是共时的,也有可能是历时的。它们在理论上彼此无关,但对具体材料的判定有时可以交叉,即就某组字而言,既可以说是古今字,也可以说是正俗字。从大量古今字的注释条目中可以看出,段玉裁是把正俗字当作构成古今字关系的一种手段或条件的,即古今字可以由正字和俗字来构成。
经过对段玉裁训注的古今字材料的多角度分析,以及对段玉裁古今字观念的认识,本书认为应该这样来看待古今字。第一,古今字是针对某一义项而言的,即古字与今字的对应范围是记录同一个义项的字,离开了这个义项,则无所谓古字和今字。第二,异体字、通假字、同源字、分化字等等只是可以充当古今字的材料或条件,跟古今字不是平列的概念,它们属于不同的范畴,因而没有辨析的必要。第三,古今字是一个训诂学术语,对《说文解字注》古今字材料的考察也是站在训诂学(解读文献用字)的角度来进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够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考察古字和今字的字际关系。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符在某一个义项上构成古今字的时候,古今字的关系已经确立,完全可以转换到另一个层面,从文字学的角度把它们作为字用系统的字符来对待,从而分析什么样的字可以构成古今字。第四,古今字的关系是变化的,古字和今字的存废是有原因和规律的。
从字用系统来认识汉字的字际关系,可以发现,在记录同一义项的条件下,不同字形之间实际出现的职能对应关系和字用属性关系主要有三种:本字和本字的关系,本字和借字的关系,借字和借字的关系。这三种关系可以具体分为八种情况。经过对段玉裁训注的古今字材料的排查分析,除掉重复的古今字组,共计1091组古今字。在构成古今字的八类材料中,属于“异体本字—异体本字”关系的古今字是最多的,共351组,占全部材料的32.2%;其次是“本字—通假字”关系,共259组,占23.7%;再次是“同源同义本字—同源同义本字”关系,共181组,占16.6%;“假借字—后造本字”关系共174组,约占16%;以下依次为“古本字—重造本字”关系(共55组,占5%)、“源本字—分化本字”关系(共42组,占3.8%)、“假借字—假借字”关系(共20组,占1.8%)、“通假字—通假字”关系(共9组,占0.8%)。
在《说文解字注》中,段玉裁使用了“某行某废”“某行某不行”这样的程序性话语来注释一些字形或字义的存废情况,其中不少是与古今字有关的。经过统计,《说文解字注》中注明行废情况的古今字材料共189组,其中废字共171个,行字共175个。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可以发现古今字行废的规律性现象和原因主要有六点:一是理据丧失或理据弱化的字符易被理据明晰的字符所替代;二是区别功能较弱的字符易被区别功能得到强化的字符所替代;三是结构不方正平衡的字符易被结构比较方正平衡的字符所替代;四是常用于兼用或借用职能的字符在本用职能上易被替代;五是字形繁复、书写繁难的字符易被字形简单、书写简易的字符所替代;六是抽象感强的字符易被形象感强的字符所替代。当然,一组古今字的行废往往不是取决于某一种原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