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𠀤音求。匹也。匡衡引《詩》:君子好仇。同逑。【爾雅·釋詁】仇,合也。【註】謂對合也。

怨敵也。【詩·秦風】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左傳·桓二年】師服曰:嘉耦曰妃,怨耦曰仇。

讐也。【史記·留侯世家】張良爲韓報仇。 

【爾雅·釋訓】仇仇,敖敖,傲也。【詩·小雅】執我仇仇。【傳】猶謷謷也。 

【釋名】仇,矛讐也。所伐則平,如討仇讐也。

姓。宋大夫仇牧。又章仇,複姓。隋有章仇太翼。 

【集韻】恭於切【正韻】斤於切。𠀤同㪺。【詩·小雅】賔載手仇。【註】以手挹酒也。 

【韻補】叶渠之切,音奇。【詩·周南】公侯好仇。叶上逵。

叶彊於切,音渠。【陸機·感丘賦】抨神爽以嬰物兮,濟性命而爲仇。忘大暮於千祀兮,爭朝榮於須臾。

【字彙】布拔切,音八。姓也。

【廣韻】諸兩切【集韻】止兩切,𠀤音掌。孟子母仉氏。梁四公,一姓仉名䏿。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 

【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

【韻補】叶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

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 从亼𠃌會意。𠃌,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

【廣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𠀤音戒。際也。【易·繫辭】憂悔吝者存乎介。【傳】介謂辨別之端。【左傳·襄九年】介居二大國之閒。

助也。【詩·豳風】爲此春酒,以介眉壽。

大也。【詩·小雅】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爾雅·釋詁】介,善也。

因也。【左傳·僖七年】求介于大國。

【文六年】介人之寵,非勇也。【史記·魯仲連傳】平原君曰:勝請爲紹介。【孔叢子·難訓】子上曰:士無介不見。 

【揚子·方言】介,特也。物無耦曰特,獸無耦曰介。

小也。【揚子·法言】升東嶽而知衆山之峛崺也,况介丘乎。

閒厠也。古者主有𢷤,客有介。【禮·聘義】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

隔也。【左傳·昭二十年】晏子曰:偪介之關,暴征其私。【註】介,隔也。迫近國都之關。

貴介。【左傳·襄二十六年】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

保介,農官之副。【詩·周頌】嗟嗟保介。

凡堅確不拔亦曰介。【易·豫卦】介于石。【孟子】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介介,猶耿耿也。【後漢·馬援傳】介介獨惡是耳。

側畔也。【楚辭·九章】悲江介之遺風。

一夫曰一介。【左傳·襄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

兵甲也。【禮·曲禮】介冑則有不可犯之色。

水鱗甲亦曰鱗介。【禮·月令】孟冬之月,其蟲介。

《前漢五行志》春秋成公十六年雨木冰。或曰今之長老名木冰爲木介,介者甲兵象也。

國名。【春秋·僖二十九年】介葛盧來朝。【註】介,東夷國。葛盧,名。

姓。晉介之推。

與芥同。【前漢·元后傳】遇共王甚厚,不以往事爲纖介。

叶居吏切,音記。【馬融·長笛賦】激朗淸厲,隨光之介也。牢剌拂戾,諸賁之氣也。 【說文】作爪,从人介于八之中。【正譌】爪,分畫也,限也。从人从八,分辨之義。別作个。詳丨部个字註。

考證:〔【左傳·昭二年】晏子曰,偪介之關,暴征其私。〕 謹照原文二年改二十年。 〔【左傳·襄二十六年】王子圉,寡君之貴介弟也。〕謹照原文王子圉改王子圍。〔【左傳·襄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辱在寡君。〕謹照原文辱在寡君改告于寡君。〔【前漢·五行志】木冰爲木介。

【天文志】木少陽。人將有害,隂氣脅木先寒,得雨而冰,曰樹介。〕謹按天文志無樹介之文,今照五行志原文改爲:前漢五行志春秋成公十六年雨木冰。或曰今之長老名木冰爲木介,介者甲兵象也。 〔【左傳·僖二十九年】介葛盧來朝。【註】介,東夷國。葛盧,名。〕謹按原文註在經下不當引傳。左傳二字謹改作春秋。

【廣韻】筆陵切【集韻】悲凌切。𠀤冰本字。【說文】象水凝之形。本作仌,旁省作冫。

《說文》仌自爲部,今依正字通列人部。

【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𠀤音艿。因也。【論語】仍舊貫,如之何。【周禮·春官·司几筵】吉事變几,凶事仍几。【註】變几,變更其質,謂有飾也。仍,因也,因其質,謂無飾也。

重也,頻也。【前漢·王莽傳】吉瑞累仍。

【谷永傳】饑饉仍臻。 

【淮南子·精神訓】仍仍然知盆瓴之足羞也。【註】仍仍,不得志之貌。

雲仍。【爾雅·釋親】昆孫之子爲仍孫,仍孫之子爲雲孫。

國名。【史記·夏本紀】少康娶於有仍氏。

姓。

叶人余切,音如。【柳宗元·佩韋賦】冶訐諫於昬朝兮,名崩弛而陷誅。苟縱直而不羈兮,乃變罹而禍仍。

《說文》仍,如乗切,原屬日母變宮之字。今《字彙》仍芿艿陾等字皆作時征切,是爲禪母之齒音,其誤甚矣。不可不辨。

考證:〔【周禮·春官·司几筵】【註】變几,變更其質,謂之飾也。仍,因也,因其質,謂無飾也。〕 謹照原文之飾改有飾。

【說文】從本字。【陸佃曰】二人向陽爲从,向隂爲比。士之趨嚮,不可不愼。

(從)【廣韻】疾容切【集韻】【韻會】【正韻】牆容切,𠀤俗平聲。【說文】本作从。相聽也。【書·益稷】汝無面從。【說命】后從諫則聖。 

【廣韻】就也。【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禮·曲禮】謀于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 

【爾雅·釋詁】自也。【詩·小雅】伊誰云從。【箋】言譖我者,是言從誰生乎。【晉書·明帝紀】不聞人從日邊來。

姓。【廣韻】漢有將軍從公。【何氏姓苑】今東筦人。 

【廣韻】【集韻】𠀤七恭切,促平聲。【廣韻】從容也。【正韻】從容,舒緩貌。【書·君𨻰】從容以和。【禮·中庸】從容中道。 

【集韻】書容切,音舂。從容,久意。【禮·學記】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 

【集韻】將容切,音蹤。東西曰衡,南北曰從。【詩·齊風】衡從其畝。【史記·蘇秦傳】從合則楚王,衡成則秦帝。

與蹤通。【史記·聶政傳】重自𠛬以絕從。【前漢·張湯傳】從迹安起。 

【集韻】祖動切,音總。太高貌。【韻會】髻高也。【禮·檀弓】尔無從從爾。 

【集韻】鋤江切,浞平聲。義同。 

【唐韻】慈用切【集韻】【類篇】【韻會】才用切,𠀤俗去聲。【說文】本作𨑢。隨行也。【詩·齊風】其從如雲。【論語】從我者,其由與。 

【韻會】從天子曰法從,侍從。【書·囧命】其侍御僕從。【前漢·揚雄傳】趙昭儀,每上甘泉常法從。【註】師古曰:以法言當從耳。一曰從,法駕也。【後漢·百官志】羽林郞掌宿衞侍從。 

【集韻】【類篇】𠀤似用切,音頌。同宗也。【爾雅·釋親】父之世父,叔父爲從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爲從祖,祖母。【釋名】從祖父母,言從己親祖別而下也,亦言隨從己祖以爲名也。 

【集韻】子用切。與縱同。【禮·曲禮】欲不可從。【論語】從之純如也。

(從)

考證:〔【詩·齊風】從衡其畝。〕 謹照原文從衡改衡從。

【正字通】古文佛字。宋張子賢言,京口甘露寺鐵鑊有文,梁天監造仏殿前。

【廣韻】力迍切【集韻】盧昆切,𠀤音論。敘也,亼𠕁而卷之侖如也。

昆侖山,與崑崙同。見【漢志】。

【山海經】有侖者之山。

神名。【山海經】槐江之山,槐鬼離侖居之。【註】離侖,神名。

凡物之圓渾者曰昆崙,圓而未剖散者曰渾淪。 本作侖。

〔古文〕仺【唐韻】七岡切【集韻】千岡切,𠀤音蒼。【說文】穀藏也。【國策註】圓曰囷,方曰倉。【詩·小雅】乃求千斯倉。【禮·月令】季秋,命冢宰舉五穀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

官名。【周禮·地官】倉人掌粟入之藏。

倉卒,悤遽貌。【杜甫·送鄭虔詩】倉皇已就長途往。

姓。周倉葛。

與蒼通。【禮·月令】駕倉龍。【前漢·蕭望之傳】倉頭廬兒。

與臓通。五倉,五臟也。【前漢·谷永傳】成帝曰:化色五倉之術,皆左道以欺妄。

與滄通。【揚雄·甘泉賦】東燭倉海。

與桑通。亢倉子,亦作庚桑子。 

【集韻】楚亮切,借作愴。【詩·大雅】倉兄塡兮。

【集韻】【韻會】【正韻】𠀤祖似切,音子。克也,任也。【詩·周頌】佛時仔肩。 

【廣韻】子之切,音咨。義同。

【唐韻】【韻會】鉏里切【集韻】上史切,𠀤音士。仕宦也。【禮·曲禮】四十曰强而仕。【禮運】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僕。

官名。登仕郞。見【隋書·百官志】。將仕郞,見【韓愈·與于襄陽書】。

察也。【詩·小雅】弗問弗仕,勿罔君子。【箋】不問而察之,則下民未罔其上矣。

通事。【詩·大雅】武王豈不仕。【註】仕,事也。 

【韻補】叶牀舉切,音齟。【易林】伊伯致仕,去桀耕野。執順以傳,反和無咎。野音暑。咎音榘。

【廣韻】託何切【正韻】湯何切,𠀤音拖。與佗它通。彼之稱也,此之別也。【左傳·莊二十二年】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小雅】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玉篇】誰也。

邪也。【揚子·法言】君子正而不他。

凡牛馬載物曰負他。 

【集韻】唐佐切,同䭾。亦畜負物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不被創刃,怖而死者,他他藉藉,塡坑滿谷。【註】他音〈口𠂹〉。言禽獸僵死交相積也。 

【正字通】方言呼人曰他。讀若塔平聲。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亮切,長去聲。劒戟總名。唐制,殿下兵衞曰仗。【儀衞志】朝會之仗,三衞番上,分爲五仗,皆帶刀捉仗,列於東西廊下。每日以四十六人立內廊閣外,號曰內仗。朝罷放仗,天子出,則有細仗,黃麾仗。 

【淮南子·原道訓】履危行險,無忘𤣥仗。【註】𤣥仗,道也。

憑倚也。【詩·大雅·有馮有翼疏】馮者,可以委仗。

與杖通。【前漢·李尋傳】近臣已不足杖矣。【註】杖通仗。 

【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𠀤長上聲。義同。

兵杖、器仗之仗,上、去二聲通用。惟馮仗之仗無上聲。

【唐韻】【集韻】【韻會】𠀤方遇切,音傳。畀也,授也。【孔叢子·記義篇】孔子曰:若苟付可付。則己不勞,而賢才不失矣。 

【集韻】符遇切。同祔。祭名。【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祥掌國事。【註】付當爲祔。

姓。 【說文】从寸持物對人。【徐鉉曰】寸,手也。亦作仅。

考證:〔【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詳掌國事。〕 謹照原文詳改祥。

【廣韻】【集韻】相然切【正韻】蘇前切,𠀤音先。【釋名】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揚雄曰】聖人不師仙。

胎仙,鶴也。【黃庭經】琴心三疊舞胎仙。

輕舉貌。【杜甫詩】行遲更覺仙。

仙居,仙遊,俱縣名。又仙霞,嶺名。

姓。宋仙源明,明仙時忠,仙克謹。 亦作僲。

【廣韻】許焉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延切,𠀤音軒。輕舉貌。【鮑照·書勢】鳥仚魚躍。 【說文】人在山上也。與屳字不同。

【集韻】丑亞切,音詫。與奼同。【說文】少女也。【玉篇】驕逸也。 

【廣韻】徒落切【集韻】達各切,𠀤音鐸。他也。 

【集韻】闥各切。同侂,寄也。

【玉篇】胡東切【唐韻】戸工切【集韻】胡公切,𠀤音紅。【說文】大腹也。

【廣韻】徒紅切【正字通】道書同字。

姓。

人名。盧仝,唐人。關仝,宋人。 从人从工,與㒰異。㒰音全,从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而振切,音刃。【孔安國曰】八尺曰仞。【禮·祭義】築宮仞有三尺。【前漢·賈誼傳】鳳凰翔於千仞。

度深曰仞。【左傳·昭三十二年】仞溝洫。

與認通。【列子·天瑞篇】天地萬物不相離,仞而有之,皆惑也。【註】仞卽認。【淮南子·人閒訓】非其事者,勿仞也。仞人之事者敗。

與牣通。滿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充仞其中。

地名。【左傳·文十六年】楚子貝自仞以伐庸。【註】仞入庸道。 一作軔。【孟子】掘井九軔。 【正字通】古以周尺八尺爲仞,中人之身,長八尺,兩臂尋之,亦八尺,兩足步之,亦八尺。度高深以仞,度短長以尋,度地以步。《小爾雅》四尺曰仞,王肅从之。包咸鄭𤣥謂七尺曰仞。《書》爲山九仞。《釋文》仞,七尺也。《應劭·漢書註》:五尺六寸曰仞。顏師古非之曰:八尺曰仞,取人申臂之一尋也。顏說與孔安國同,顏以八尺爲仞是也。《說文》以仞爲申臂一尋,非。一尋止六尺耳。或曰古尺短,周尺八尺,以今度之一寸,又減二分,應劭之說據漢尺也。《莊子·庚桑楚》步仞之丘註:七尺曰仞,亦非。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蒼先切,音千。千人之長曰仟。 

【漢志】仟佰之得。【註】仟謂千錢,佰謂百錢。

草盛也。【選詩】遠樹曖阡阡。【李善註】作仟。仟與芊同。

【廣韻】【集韻】𠀤同捍。

【廣韻】【韻會】【正韻】𠀤魚乞切,音𢖴。壯勇貌。【博雅】仡仡,曁曁,武也。【書·秦誓】仡仡勇夫。【詩·大雅】崇墉仡仡。【毛傳】仡仡,高大也。【公羊傳·宣六年】祁彌明,國之力士也。仡然從乎趙盾而入。 

【集韻】【正韻】𠀤五忽切,音兀,動舟貌。【揚子·方言】僞謂之仡仡。不安也。【註】僞音俄。船動搖之貌也。

【集韻】【韻會】𠀤弼角切,音雹。【爾雅·釋天】奔星爲仢約。【郭註】流星也。 

【廣韻】市若切【集韻】是若切,𠀤音芍。義同。 

【集韻】亭歷切,音狄。【說文】約也。

字書仢同彴。有三義:一曰奔星,一曰橫木渡水,一曰約也,而音切各不同,《字彙》《正字通》皆失之。蓋訓流星者有二切,一雹音,一芍音。其音雹者,本《爾雅》奔星爲仢約。註:蒲握切,音雹。《正韻》弼角切,同。《玉篇》則變用通廣門法,扶約切,亦得雹音。《字彙》不知此,其用符約切,切母《切韻》與《玉篇》同。而音房入聲,則與《爾雅》《正韻》《玉篇》異。蓋《字彙》不知《玉篇》之用通廣,仍以音和門法釋之,此其所以誤也。至彳部彴,《字彙》仍音薄,想亦疑於心久而攺耳。其音芍者,本《廣韻》市若切,訓流星也。《正字通》因之,註職略切,音灼,以譏《字彙》薄縛二音之非,不知職略切之與市若切,一隸禪母,一隸照母,如天淵之別。蓋《廣韻·十八藥》仢有二切,市若切音芍者,訓流星。之若切音斫者,訓橫木渡水。《玉篇》之約切,《正韻》《字彙》職略切,俱與《廣韻》切同,皆訓橫木渡水,則其與奔星之音雹芍者無涉明矣。乃《正字通》專務闢《字彙》而不知,誤認《廣韻》橫木之音爲奔星之音,此《正字通》所以誤也。又有音狄者,蓋本《說文》徒歷切,訓約也一條。《玉篇》《字彙》音切𠀤與《說文》同。而《正字通》則攺从丁歷切,音狄。不知丁隸端母,徒隸定母,隂陽淸濁之迥異,丁歷切卽不音狄矣。此則《正字通》之誤也。至於訓奔星者,此有雹芍二音,《說文》之徒歷切訓約者,與奔星無涉。而《字彙》《正字通》之音狄者,遺約也一解,而俱謾綴於奔星之後,曰義同。是奔星之仢,亦可讀如狄,豈非《字彙》《正字通》之皆誤者乎。二書音切,譌誤甚多,姑記其尤誤者於此。

【唐韻】徒耐切【集韻】【韻會】待戴切【正韻】度耐切,𠀤音岱。更也,替也。【書·臯陶謨】天工人其代之。【莊子·逍遙遊】許由曰: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俎而代之。

世也。【家語】古之王者,易代攺號,取法五行。

不還曰代。

國名。趙之先有代國。【前漢·地理志】代郡亳丘有五原關。【應劭曰】古代國。又州名。漢代郡屬幽州,魏攺爲州。

姓。周代舉,明代賢。 

【方書】脈𠋫有代。【史記·倉公傳】齊侍御史成病頭痛。脈法曰:代則絡脈有過,其代絕而脈賁者,病得之酒且內。王叔和曰:來數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者名代。

叶徒帝切,音地。【楚辭·九章】雖有西施之美容兮,讒妒入以自代。願𨻰情以白行兮,得罪過之不意。

叶湯的切,音剔。【揚子·太𤣥經】將軍入虛,莫之得也。出險登丘,莫之代也。

【集韻】【正韻】𠀤力正切,零去聲。律也,法也,告戒也。【書·囧命】發號施令,罔有不臧。【禮·月令】命相布德和令。【周禮·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四曰犯邦令,五月撟邦令。

三令。【前漢·宣帝紀】令有先後,有令甲,令乙,令丙。

縣令。漢法,縣萬戸以上爲令,以下爲長。

時令,月令,所以紀十二月之政。

善也。【詩·大雅】令聞令望。【左傳·成十年】忠爲令德,非其人猶不可,况不令乎。

姓。 

【集韻】郞丁切【正韻】離呈切,𠀤音零。厮役曰使令。

丁令,地名。見【前漢·張湯傳】。或作丁零。又令狐,亦地名。

令狐,複姓。 

【詩·齊風】盧令令。【註】盧,田犬。令令,犬頜下環聲。

與鴒通。【詩·小雅】脊令在原,兄弟急難,卽鶺鴒鳥。

令適,甓也。與瓴甋同。 

【集韻】郞定切,音笭。令支,縣名。在遼西。 

【廣韻】力延切【集韻】陵延切,𠀤音連。亦縣名。【前漢·地理志】金城郡有令居縣。 

【集韻】盧景切,音領。官署之長。

叶呂張切,音良。【韓愈·谿堂詩】凡公四封,旣富以强。謂公吾父,孰違公令。叶下邦。 【說文】載卩部。从亼从卩。發號也。【徐曰】亼卽集字,人而爲之節制。會意。

考證:〔又縣令。漢法,縣萬戸以上爲令,以二爲長。〕 謹照漢書以二改以下。

〔古文〕㠯【韻會】【正韻】𠀤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

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

【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

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註】韓文與多作以。 

【集韻】與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考證:〔【詩·衞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謹照原書衞風改邶風。

【唐韻】【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𠀤音宜。兩儀,天地也。又三儀,天地人也。

容也。【詩·曹風】其儀不忒。又威儀。【詩·邶風】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周禮·地官·保氏】敎國子以六儀,一祭祀,二賔客,三朝廷,四喪紀,五軍旅,六車馬之容。

【春官·典命】掌諸侯之五儀。【註】公、侯、伯、子、男也。

【秋官·司儀】掌九儀之賔客𢷤相之禮,以詔儀容辭令揖讓之節。

唐禮部之長曰大儀。 

【釋名】宜也。得事宜也。

由儀,笙詩。【序】由儀,萬物之生,各得其宜也。

象也,法也。【詩·大雅】儀𠛬文王。 

【爾雅·釋詁】匹也。【疏】詩鄘風,實維我儀。 

【周語】丹朱馮身以儀之。【通雅】偶也。謂牉合也。

度也。【詩·大雅】我儀圖之。 

【揚子·方言】來也。淮穎之閒曰儀。

儀栗,周邑名。見【左傳·定七年】。

姓。秦大夫儀楚,漢儀長孺。

通作擬。【前漢·外戚傳】皆心儀霍將軍女。【註】心儀卽心擬。 

【韻補】叶牛何切,音俄。【揚子·太玄經】陽氣氾施,不偏不頗。物無爭訟,各遵其儀。 本作𠌾。

考證:〔又由儀,笙詩。【疏】由儀,萬物之生,各得其宜也。〕 謹按此詩序也。疏改序。〔【周語】丹朱坋身以儀之。〕 謹照原文坋身改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