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唐韻】【集韻】𠀤必郢切,音餅。【玉篇】蔽也,薄也。【六書故】門閒屛蔽者,所謂塞門也。 

【廣雅】庰,藏也。 

【廣韻】防正切【集韻】毗正切,𠀤音倂。【廣韻】庰,隱僻也。廁也。 

【廣韻】蒲徑切【集韻】步定切,𠀤瓶去聲。義同。 【玉篇】或作帲屏。

【唐韻】【集韻】【韻會】丑拯切【正韻】丑逞切,𠀤僜上聲。【玉篇】亭名。【吳志·孫權傳】親乗馬,射虎於庱亭。【元和郡國志】庱亭,在丹陽縣東四十七里。 

【廣韻】【集韻】【韻會】𠀤丑升切,音僜。

【集韻】閭承切,音陵。義𠀤同。

【廣韻】落哀切【集韻】郞才切,𠀤音來。【玉篇】舍也。【集韻】長庲,齊臺名。庲降,蜀地名。

【唐韻】便俾切,脾上聲。【說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左傳·襄三十一年】宮室卑庳。 

【集韻】【韻會】賔彌切【正韻】逋眉切,𠀤音卑。【廣韻】庳下也。【周語】陂唐汚庳,以鍾其美。【揚子·法言】庳則儀秦。 

【玉篇】短也。【周禮·地官】其民豐肉而庳。 

【集韻】毗至切,音䠋。有庳,國名。【孟子】封之有庳。

通作鼻。【後漢·東平王蒼傳】昔象封有鼻。【註】有鼻,國名。在今永州營道縣北。 

【集韻】頻彌切,音陴。鶉牝名。【爾雅·釋鳥】鵪鶉,其雄鵲牝庳。

與毗通。【荀子·宥坐篇】天子是庳。【註】庳讀曰毗。輔也。

【集韻】【韻會】𠀤秦昔切,音籍。【玉篇】縣名。【前漢·地理志】淸河郡有庴縣。 

【廣韻】【集韻】𠀤資昔切,音積。

【集韻】七約切,音鵲。又七迹切,音磧。義𠀤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含切,音諳。【玉篇】舍也,𢉨也。【廣韻】小草舍也。【集韻】圜屋爲庵。 

【集韻】或作菴。【後漢·皇甫規傳】親入菴廬巡視。【通典】周武帝攻高齊,兵去之後,齊人謂栢菴爲帳幙,不疑兵退,是則結草木爲廬,皆曰菴。 

【廣韻】烏合切【集韻】遏合切,𠀤諳入聲。【廣韻】低也。 

【集韻】豕屋。

〔古文〕𤈲𠦜𠪌𠩽𠪛【唐韻】【集韻】【韻會】商署切【正韻】商豫切,𠀤音恕。【易·乾卦】首出庶物,萬國咸寧。【書·堯典】庶績咸熙。 

【爾雅·釋言】侈也。【註】衆多爲奢侈。 

【爾雅·釋言】幸也。【註】庶幾僥倖。

近辭。【論語】回也其庶乎。【集註】庶,近也。

䏧也。【詩·小雅】爲豆孔庶。【傳】庶,䏧也。【疏】謂於先爲豆實之時,必取肉物肥䏧美者。

支庶。【左傳·宣三年】其庶子爲公行。【註】庶子,妾子也。

庶子,周官名。【禮·燕義】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註】庶子,諸子也。又庶長,秦爵。【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

姓。【急就篇】庶霸遂。【註】庶,衞公族。禮記,子思母死於衞,庶氏女也。邾庶其來奔,後亦爲庶氏。 

【集韻】賞呂切,音暑。【周禮·秋官】庶氏。【註】庶,讀如藥煑之煑,驅除毒蠱之言。【疏】取以藥煑,去病去蠱毒。 

【韻補】之石切,音隻。【釋名】摭也。拾摭之也,謂拾摭微陋以待遇之也。 

【集韻】章恕切,音翥。義同。 【說文】本作𢉙。屋下衆也。从度从炗。炗,古文灮字。【徐鉉曰】灮亦衆盛也。

〔古文〕𠭳【唐韻】苦岡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岡切,𠀤音穅。【爾雅·釋詁】樂也。【詩·唐風】無巳大康。

【周頌】迄用康年。 

【爾雅·釋詁】康,安也。【書·益稷】庶事康哉。

【洪範】五福,三曰康寧。 

【爾雅·釋宮】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疏】孫炎曰:康,樂也,交會樂道也。【釋名】五達曰康。康,昌也,昌盛也,車步倂列並用之,言充盛也。【列子·仲尼篇】堯遊於康衢。【史記·騶衍傳】爲列第康莊之衢。 

【易·晉卦】康侯用錫馬蕃庶。【註】康,美之名也。 

【禮·祭統】康周公。【註】康,猶褒大也。 

【諡法】淵源流通曰康,溫柔好樂曰康,令民安樂曰康。

國名。【書·康誥疏】命康叔之誥。管蔡郕霍皆國名,則康亦國名,在圻內。

【前漢·西域傳】安息國王治番兜城,北與康居接。

州名。【唐書·地理志】康州,析端州之端溪置。

姓。【廣韻】衞康叔之後。 

【爾雅·釋器】康瓠謂之甈。【註】瓠,壺也。【賈誼·弔屈原賦】寶康瓠。

與穅通。【說文】穅或省作康。

與漮通。【爾雅·釋詁】漮,虛也。【詩·小雅】酌彼康爵。【箋】康,空也。漮康音義同。 

【集韻】苦浪切,音抗。【禮·明堂位】崇坫康圭。【註】康讀爲亢。【疏】亢,舉也。

考證:〔【前漢·西域傳】康居國,東與烏戈山離,西與條支接。〕 謹照原文改爲:安息國王治番兜城,北與康居接。〔【賈誼·懷沙賦】〕 謹照原文懷沙賦改弔屈原賦。

〔古文〕𠆌【唐韻】【廣韻】余封切【集韻】【類篇】【韻會】餘封切,𠀤音容。【說文】庸,用也。【書·堯典】疇咨若時登庸。【傳】將登用之。【莊子·齊物論】爲是不用而寓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 

【爾雅·釋詁】常也。【易·乾卦】庸言之信,庸行之謹。【書·臯陶謨】自我五禮有庸哉。【傳】用我五等之禮接之,使有常。 

【玉篇】功也。【書·舜典】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傳】庸,功也。【晉語】無功庸者,不敢居高位。【註】國功曰功,民功曰庸。【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五曰保庸。【註】安有功者。

【地官·大司徒】以庸制祿,則民興功。 

【爾雅·釋詁】勞也。【疏】謂勞苦。

【釋訓】庸庸,勞也。【疏】有功庸者皆勞也。【詩·王風】我生之初尚無庸。【箋】庸,勞也。 

【廣韻】和也。【禮·中庸疏】以其記中和之爲用也。 

【集韻】愚也。【史記·周勃傳】才能不過凡庸。

豈也。【左傳·莊十四年】庸非貳乎。【前漢·文帝紀賜尉佗書】雖王之國,庸獨利乎。

租庸賦法。【唐書·食貨志】用民之力,歲二十日,閏加二日,不役者日爲絹三尺,謂之庸。

水庸。【禮·郊特牲】祭坊與水庸事也。【註】水庸,溝也。【疏】坊者所以畜水,亦以鄣水。庸者所以受水,亦以泄水。

國名。【左傳·文十六年】楚滅庸。【註】庸,今上庸縣,屬楚之小國。

庸浦,地名。【左傳·襄十三年】戰于庸浦。

姓。【姓譜】庸國子孫,以姓爲氏。【前漢·儒林傳】膠東庸生。

與鄘通。【前漢·地理志】遷邶庸之民於𨿅邑,故邶庸衞三國之詩,相與同風。○按《毛詩》作鄘。

與墉通。【詩·大雅】因是謝人,以作爾庸。【註】庸,城也。【禮·王制】附于諸侯曰附庸。【註】附庸,小城也。

與傭通。【前漢·欒布傳】窮困賣庸於齊。【註】師古曰:謂庸作受顧也。【司馬相如傳】與庸保雜作。【註】師古曰庸即謂賃作者保謂庸之可信任者也。

與鏞通。【詩·商頌】庸鼓有斁。【傳】大鐘曰庸。

叶于方切,音央。【𨻰琳·車渠椀賦】廉而不劌,婉而成章。德兼聖哲,行應中庸。

考證:〔又與鄘通。【前漢·地理志】遷邶鄘之名於𨿅邑,故邶鄘衞三國之詩,相與同風。〕 謹照原文兩鄘字𠀤改庸。名改民。〔【前漢·欒布傳】窮困賣庸與齊。〕 謹照原文與改於。

【海篇】音佗。姓也。【萬姓統譜】萬曆閒,有河南之陽衞指揮庹五常,慈州人。 

【字彙補】音託。兩腕引長謂之庹。

【海篇】古文松字。註詳木部四畫。

【廣韻】與寓同。

【唐韻】以主切【集韻】【韻會】勇主切,𠀤音窳。【說文】水槽倉也。一曰倉無屋者。【釋名】庾,裕也。言盈裕也,露積之言也,盈裕不可稱受,所以露積之也。【詩·小雅】曾孫之庾。【傳】露積曰庾。【周語】野有庾積。【史記·文帝紀】發倉庾。【註】在邑曰倉,在野曰庾。

星名。【隋書·天文志】天倉西南四星曰天庾,積儲粟之所也。

量名。與斞通。【周禮·冬官·陶人】庾實二觳,厚半寸,脣寸。【左傳·昭二十六年】粟五千庾。【註】庾十六斗。 

【韻會】大庾,嶺名。五嶺之東者。亦曰東嶠。

姓。【廣韻】出潁川新野二望,本自堯時爲庾大夫,因氏焉。

弓名。與臾通。【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臾之屬。【釋文】音庾。註作庾。云夾庾之弓,合五而成規。

與𦺮通。【集韻】𦺮或省作庾。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臾之屬。【註】臾音庾,字亦作庾。夾庾之弓,合五而成規。〕 謹照原文將註字以下改爲:釋文音庾。註作庾。云夾庾之弓,合五而成規。

庿

【說文】古文廟字。【儀禮·士冠禮】筮於庿門。餘詳十二畫註。

【廣韻】蘇后切,音叟。【廣雅】隈也。【劉向·九歎】步從容於山廀。【王逸註】廀,隈也。言徐步山隈也。

與廋通。【孟子】若是乎,從者之廀也。【註】侍從者所竊匿也。

【唐韻】【集韻】【韻會】初吏切【正韻】初寺切,𠀤颸去聲。【說文】廁,淸也。【玉篇】圊溷也,雜也。【釋名】廁,言人雜在上,非一也。或曰溷,言溷濁也。或曰圊,至穢之處,宜常修治使潔淸也。【史記·項羽紀】沛公起如廁。

牀邊側謂之廁。【前漢·汲黯傳】衞靑侍中,上常踞廁視之。【註】應劭曰:牀邊側也。 

【韻會】高岸夾水曰廁。【前漢·劉向傳】北臨廁。【註】服虔曰:廁側近水。 

【廣韻】閒也,次也。【史記·樂毅傳】廁之賔客之中。 

【集韻】察色切,音測。側也。【莊子·外物篇】廁足而墊之。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𠀤音箱。【說文】廊也。【玉篇】東西序也。【史記·周昌傳】呂后側耳於東廂聽。【註】殿東堂也。索隱曰:正寢之東西室,皆號曰廂,言似箱篋之形。

通作箱。【儀禮·公食大夫禮】公揖退于箱。

【廣韻】安盍切【集韻】乙盍切,𠀤音鰪。【玉篇】山旁穴。 

【集韻】藏也。【揚子·太𤣥經】廅其缺。 

【集韻】轄臘切,音盍。義同。

【廣韻】胡罪切【集韻】【韻會】戸賄切,𠀤音𠥔。【玉篇】廦廆也。 

【集韻】五賄切,音頠。人名。【晉書·載記】單于遼東郡公慕容廆。 

【集韻】【類篇】𠀤姑回切,音瑰。【山海經】中山西有廆山,其隂多㻬琈之玉。

【唐韻】【集韻】【正韻】𠀤力救切,音溜。【說文】中庭也。【玉篇】屋廇也。【劉向·九歎】刜讒賊於中廇兮。【註】中廇,室中央也。【玉篇】一作霤。 

【爾雅·釋宮】杗廇謂之梁。【註】屋大梁也。【疏】大梁,一名杗廇。

【唐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𠀤音夏。【說文】屋也。【玉篇】今之門廡也。

【韻會】通作夏。【禮·檀弓】見若覆夏屋者矣。【註】今之門廡旁廣而𤰞。 

【集韻】大屋。【唐·太宗登三臺詩】所欣成大廈。

考證:〔【玉篇】門之廡也。〕 謹照原文改今之門廡也。

〔古文〕磏槏𢋯𢉧【唐韻】力兼切【集韻】【韻會】離鹽切【正韻】力鹽切,𠀤音匳。【說文】仄也。【儀禮·鄕飮酒禮】設席於堂廉東上。【註】側邊曰廉。【前漢·賈誼傳】廉遠地則堂高。【註】廉,側隅也。 

【釋名】斂也,自檢斂也。 

【玉篇】淸也。【廣韻】儉也。【周禮·天官·小宰】以聽官府之六計,弊羣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註】旣斷以六事,又以廉爲本。【疏】廉者,潔不濫濁也。 

【玉篇】棱也。【書·臯陶謨】𥳑而廉。【傳】性𥳑大而有廉隅。【禮·儒行】砥礪廉隅。

察也。【後漢·魯恭傳】袁安使仁恕掾肥親往廉之。 

【通典】官制有廉訪使廉使。【正字通】今稱臬司。

嚴利也。【禮·月令】其器廉以深。【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紾而搏廉。【註】廉,嚴利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北地郡有廉縣。

州名。【唐書·地理志】廉州本合州,武德四年曰越州,貞觀八年更名。

姓。【史記·廉頗傳】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飛廉,漢宮名。【前漢·武帝紀】作長安飛廉館。【註】應劭曰:飛廉,神禽,能致風氣者也。晉灼曰:身似鹿,頭如爵,有角而蛇尾,文如豹文。

【唐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𠀤音郞。【說文】東西序也。【玉篇】廊,廡下也。【廣韻】殿下外屋也。【前雙竇嬰傳】賜金,𨻰廊廡下。【註】師古曰:廊,堂下周屋也。【揚雄·光祿勳箴】廊殿門闥,限以禁界。

通作郞。【前漢·董仲舒傳】蓋聞唐虞之時,遊於巖郞之上。【註】晉灼曰:堂邊廡。巖郞,謂嚴峻之郞也。

【司馬相如傳】陛下築郞臺,恐其不高。【註】師古曰:郞堂,下周廂也。

【廣韻】所鳩切【集韻】【韻會】【正韻】疎鳩切,𠀤音搜。【揚子·方言】廋,隱也。【註】謂隱匿也。【論語】人焉廋哉。 

【玉篇】隈也。

求也,索也。【集韻】索室曰廋。【前漢·趙廣漢傳】廋索私屠沽。

廋人,官名。【周禮·夏官】廋人掌十有二閑之政敎。 

【集韻】蘇后切,音叟。隱也。【晉語】有秦客廋辭於朝。【註】廋,隱也,謂以隱伏譎詭之言問於朝也。

【集韻】窺營切,音傾。屋側也。

犬穎切,音頃。小堂也。

棄挺切,音謦。義同。

傾夐切,頃去聲。瓜屋也。本作䯧。

〔古文〕𠤙【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又切,音救。【說文】馬舍也。【釋名】廏,勼也。勼,聚也。生馬之所聚也。【周禮·夏官·校人】三乗爲皁,三皁爲繫,六繫爲廏,六廏成挍。【註】自乗至廏,其數二百一十六匹。【詩·小雅】乗馬在廏。又官名。【左傳·襄十五年】養由基爲宮廏尹。【昭二十七年】左尹與中廏尹。【唐書·百官志】典廏署令掌飼牛馬,給養雜畜。

姓。【姓考】楚令尹子文曾孫弃疾爲廏尹,因氏。

考證:〔【左傳·襄十五年】養由基爲官廏。〕 謹照原文官改宮。廏下增尹字。

【玉篇】俗廏字。

【唐韻】巨斤切【韻會】渠斤切,𠀤音勤。【說文】少劣之居。【廣韻】小屋。 

【增韻】纔也。【前漢·賈誼傳】其次廑得舍人。【註】師古曰:廑與僅同。劣也。言纔得舍人。

與勤通。【前漢·文帝紀】廑事從事。

【揚雄傳】其廑至矣。 

【增韻】廑,餘也,略能也。 

【集韻】奇靳切,勤去聲。義同。

渠吝切,音覲。【博雅】廕也。 【集韻】或作㢙。

【篇韻】五牢切,音敖。倉廒也,俗作厫。

〔古文〕𢌓【廣韻】【正韻】苦郭切【集韻】【韻會】闊鑊切,𠀤音鞹。【爾雅·釋詁】大也。【詩·大雅】上帝耆之,憎其式廓。【吳志·周瑜傳】性度恢廓。 

【說文】空也。【前漢·東方朔傳】今世之處士魁然無徒,廓然獨居。 

【集韻】開也。【揚子·方言】張小使大,謂之廓。【荀子·狄隘篇】荀子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後漢·班勇傳】廓開朝廷之德。 

【集韻】或作郭。【韓愈·徐偃王廟𥓓】堅嶠之後,達夫郭之。

劒削曰廓。【揚子·方言】劒削,自關而東,或謂之廓,或謂之削。

州名。【廣韻】廓州,漢西羌地,前涼湟河郡,周爲廓州。

考證:〔【荀子·狄隘篇】褊小,則廓之以廣大。〕 謹照原文改荀子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