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集韻】與李同。木名。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𠀤音裏。【爾雅·釋言】里,邑也。【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傳】里,居也。【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前漢·𠛬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

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又百里、相里,複姓。

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山名。【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註】沒里者,河也。

古夫稱妻曰鄕里。【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釋文】里,音以。

〔古文〕𡍴【唐韻】柱用切【集韻】【韻會】儲用切,𠀤音緟。【說文】厚也。【增韻】輕之對也。【易·繫辭】夫茅之爲物薄,而用可重也。【禮·王制】輕任幷,重任分。 

【廣韻】更爲也。【博雅】重,再也。

難也。【戰國策】臣之所重處重留也。【註】重,猶難也。【前漢·淮南王傳】文帝重自切責之。【註】如淳曰:重,難也。

貴也。【戰國策】張儀之殘樗里疾也,重而使之。【註】重,猶貴也。

尊也。【禮·祭統】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註】重,猶尊也。

尚也。【禮·緇衣】臣儀行不重辭。【註】重,猶尚也。【疏】爲臣之法,不尚虛華之辭。

數也。【左傳·襄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註】重,猶數也。

甚也。【禮·檀弓】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戰國策】今富摰能而公重不相善也。【註】重猶甚也。 

【淮南子·汜論訓】古者,人醇,工龎,商朴,女重。【註】女重,貞正無邪。 

【戰國策】軍重踵高宛。【註】重,輺重也。【前漢·張耳𨻰餘傳】從閒路絕其輺重。

星名。【博雅】歲星謂之重星。

縣名。【前漢·地理志】重平縣,屬渤海郡。

山名。【山海經】有重隂之山。

木名。【博雅】重皮,厚朴也。 

【集韻】【韻會】柱勇切【正韻】直隴切,𠀤音𢝆。【集韻】厚也,善也,愼也。【五音集韻】多也。【韻會】毛氏曰:凡物不輕而重,則上聲。因其可重而重之,與再重、鄭重,皆去聲。○按《說文》柱用切,厚也,卽與輕重義同。《集韻》柱勇切,愼也,卽與鄭重義同。上去雖有二音,𠀤無二義。古人三聲通用,必謂上去異訓,不可通押,此宋人拘泥之過也。 

【廣韻】直容切【韻會】傳容切,𠀤音褈。【廣韻】複也,疊也。【易·乾卦】九三重剛而不中。【疏】上下俱陽,故重剛也。【書·舜典】重華協于帝。【禮·禮器】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楚辭·九辯】豈不鬰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

穀名。【詩·豳風】黍稷重穋。【傳】後熟曰重。【釋文】重,直容切,先種後熟曰重。又作穜,音同。

多也。【左傳·成二年】重器備。【註】重,猶多也。【釋文】直恭切。

累也。【詩·小雅】無思不憂,祇自重兮。【箋】重,猶累也。【釋文】直龍切,又直用切。 

【爾雅·釋天】太歲在辛曰重光。【釋文】直龍切。

地名。【左傳·僖三十一年】臧文仲往宿於重館。【註】高平方與縣西北有重鄕城。【釋文】直龍切。

車名。【詩·衞風】猗重較兮。【傳】重較,卿士之車。【釋文】直恭切。

屋承霤也。【禮·檀弓】池視重霤。【疏】重霤,屋承霤也,以木爲之。【釋文】直容切。

地名。【左傳·襄十七年】衞孫蒯田于曹隧,飮馬于重丘。【註】重丘,曹邑。

人名。【書·呂𠛬】乃命重黎。【傳】重卽羲,黎卽和。【釋文】直龍切。

姓。【正字通】重黎之後,明有重省。

神所依也。【禮·檀弓】重主道也。【註】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重旣虞而埋之,乃復作主。【疏】言始死作重,猶若吉祭本主之道。主者,吉祭,所以依神。在喪重亦所以依神,故云重主道也。 

【正韻】徒紅切,音同。與穜同。穀名。

與童同。【禮·檀弓】與其鄰重汪踦往,皆死焉。【註】重當爲童未冠者之稱。【釋文】重,音同。 

【正韻】之仲切,音衆。【前漢·匈奴傳】不如重酪之便美。【註】重,乳汁也。本作潼。 

【韻補】叶直良切,音長。【道藏歌】神暢感寂庭,默思徹九重。靈歌理冥運,百和結朱章。

考證:〔【禮·緇衣】臣儀𠛬不重辭。〕 謹照原文𠛬改行。

〔古文〕埜𡐨【唐韻】羊者切【集韻】【韻會】【正韻】以者切,𠀤音也。【說文】郊外也。【易·同人】同人于野,亨。【疏】野,是廣遠之處。【詩·魯頌】駉駉牡馬,在坰之野。【傳】邑外曰郊,郊外曰野。 

【周禮·地官·遂人】掌邦之野。【註】郊外曰野,此野爲甸稍縣都。 

【周禮·秋官】縣士掌野。【註】地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 

【韻會】朴野。【論語】質勝文則野。【禮·檀弓】故騷騷爾則野。【疏】田野之人,急切無禮。

官名。【左傳·昭十八年】使野司𡨥各保其徵。【註】野司𡨥,縣士也。【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註】野虞,謂主田及山林之官。

地名。【書·禹貢】原隰底績,至于豬野。【傳】猪野,地名。【左傳·宣十七年】晉人執晏弱于野王。【註】野王縣,今屬河內。

【昭二十五年】齊侯唁公于野井。【註】濟南祝阿縣東有野井亭。又鉅野,縣名。見【前漢·地理志】。

藪名。【書·禹貢】大野旣豬。【周禮·夏官·職方氏】河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其澤藪曰大野。

東野,複姓。【呂氏春秋】東野稷以御見莊公。 

【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註】野馬者,遊氣也。 

【博雅】野雞,雉也。 

【廣韻】【正韻】承與切【集韻】上與切。𠀤與墅同。【集韻】田廬也。【正韻】此正古墅字,田下已从土,後人以其借爲郊野字,復加土字。 

【集韻】演女切,音與。郊外也。 

【韻補】叶賞呂切,音暑。【詩·邶風】之子于歸,遠送于野。協上羽下雨。【左傳·昭二十五年】童謠曰:鸐鵒之羽,公在外野,往饋之馬。馬,音姥。

叶烏果切,倭上聲。【後漢·隴坻歌】念我所欲,飄然曠野。登高遠望,涕泣雙墮。

叶常御切,音樹。【班固·西都賦】罘網連紘,籠山絡野。列卒周匝,星羅雲布。

考證:〔【左傳·昭十七年】使野司𡨥各保其徵。〕 謹照原文十七年改十八年。

〔古文〕𨤦𨤥【廣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𠀤音亮。【集韻】斗斛曰量。【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釋文】量,力尚切,斗斛也。【左傳·昭三年】齊舊四量,豆區釜鍾。【禮·明堂位】頒度量,而天下大服。【註】量,謂豆、區、斗、斛、筐、筥所容受。【前漢·律歷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 

【正韻】度量,能容之謂量。【蜀志·黃權傳】魏文帝察其有局量。【程子遺書】或問:量可學乎。曰:可。學進則識進,識進則量進,人量隨識長,亦有識高而量不長者,識未至也。

限也。【禮·禮運】月以爲量。【疏】量,猶分限也。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幣曰量幣。【釋文】量,音亮。又音良。

審也。【禮·少儀】事君者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釋文】量,音亮。

酒量。【論語】惟酒無量不及亂。【東都事略】太祖謂王審琦曰:天必賜卿酒量。 

【唐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𠀤音良。【說文】稱輕重也。【馮衍·遂志賦】弃衡石而意量兮。 

【廣韻】度多少也。【增韻】槪量多寡也。【唐書·武后紀】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

度長短也。【周禮·夏官】量人。【註】量,猶度也。謂以丈尺度地。【前漢·枚乗傳】銖銖而稱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過。石稱丈量,徑而寡失。 

【韻會】商量。 

【博雅】量,度也。【左傳·隱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釋文】量,音良。【韓愈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按古文亮、良二音通,今讀度量,器量爲亮,讀丈量,商量爲良,二音遂分。 

【山海經】犬封國有文馬,縞身朱𩯡,目若黃金,名曰吉量。【註】郭璞曰:一作良。 

【字彙補】與緉同。雙履也。【世說】阮孚曰:未知能著幾量屐。

考證:〔【禮·檀弓】凡祭宗廟之禮幣曰量幣。〕 謹照原書檀弓改曲禮。

〔古文〕𨤺【廣韻】【集韻】里之切【韻會】陵之切,𠀤音離。【廣韻】理也。【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嬀汭。【疏】釐降,謂能以義理下之。【揚雄·劇秦美新】荷天衢,提地釐。【註】釐,理也。荷天道,提地理,言則而效之。 

【說文】家福也。【揚雄·甘泉賦】逆釐三神。【註】釐,福也。

治也。【書·堯典】允釐百工,庶績咸熙。【傳】釐,治也。

數名。與𨤲、氂𠀤同。【前漢·東方朔傳】正其本,萬事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淮南子·主術訓】是故審毫釐之計者,必遺天下之大數。 

【揚子·方言】𨻰楚之閒,凡人獸乳而雙產,謂之釐孳。 

【博雅】耦也。 

【揚子·方言】釐㙁,貪也。

賜也,予也。【詩·大雅】其僕維何,釐爾女士。【傳】釐,予也。【又】釐爾圭瓚。【傳】釐,賜也。

山名。【山海經】釐山。【註】按《名勝志》釐山在嵩縣西。

草名。【爾雅·釋草】釐,蔓華。本作釐。俗从牙作𨤲。

陟釐,紙名。【正字通】海藻本名陟釐。南越以海苔爲紙,其理倒側,故名側理紙。

姓。【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大人之國,釐姓。【註】按《國名記》帝鴻之後也。【氏族志】南北朝有釐豔。

人名。【山海經】大皥生咸鳥,咸鳥生乗釐。【註】乗釐,是司水土。【又】重隂之山,有人食獸,曰季釐。

與嫠同。【韓詩外傳】鄰之釐婦。【後漢·西羌傳】納其釐嫂。 

【集韻】【正韻】𠀤虛其切,音僖。福也。【前漢·文帝紀】祠官祝釐。【註】如淳曰:福也。師古曰:本作禧,假借用。 

【倉頡篇】祭餘肉也。【前漢·賈誼傳】上方受釐宣室。【註】徐廣曰:祭祀福胙也。應劭曰:祭餘肉也。

與僖同。【史記·魯世家】季友奉子申入立之,是爲釐公。【史記·匈奴傳】齊釐公與戰於齊郊。【註】釐音僖。 

【史記·孔子世家】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爲釐姓。【註】釐音僖。 

【五音集韻】土來切,音胎。地名。邰或作釐,后稷所封也。

同䅘。【前漢·劉向傳】貽我釐麰。【註】師古曰:釐,力之反,又音來。 

【字彙補】同萊。【戰國策】齊伐釐、莒。 

【集韻】落蓋切,音賚。賜也。【詩·大雅】釐爾圭瓚。沈重讀。 

【韻補】叶力至切,音利。【曹植頌】祇肅郊廟,明德敬忌。陽精積善,鍾天之釐。

【字彙】謨皆切,音埋。少也。

【字彙補】重本字。

【集韻】量古作𨤥。註詳五畫。

【玉篇】古文量字。註詳量。

【集韻】同釐。

【五音集韻】蘇協切,音燮。斬也。

【集韻】子入切,音輯。物相重類。

【金石韻府】古文釐字。註詳十一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