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义
● 窸
xī ㄒㄧˉ
◎ 〔~窣〕象声词,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亦作“窸窸窣窣”。
基本字义
● 粞
xī ㄒㄧˉ
◎ 碎米:糠~。
基本字义
● 糦
xī ㄒㄧˉ
1. 酒食;熟食。
2. 炊。
3. 黍稷。
基本字义
● 緆
xī ㄒㄧˉ
1. 细麻布。
2. 对麻布进行加工处理。
3. 古时裙子下缘的饰物。
基本字义
● 羲
xī ㄒㄧˉ
1. 〔伏~〕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和“女娲”、“神农”并称太古的三皇。简称“羲”,如“~皇”,“~炎”(伏羲和炎帝。炎帝即神农),“~轩”(伏羲和轩辕),“~黄”(伏羲和黄帝),“~经”(即《易经》,传说《易经》八卦为伏羲所作),“~文”(伏羲和文王,传说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
2. 〔~和〕a.“羲氏”、“和氏”,传说中掌天文历法的官吏;b.神话中驾日车的神;c.神话中太阳的母亲;d.中国汉代王莽时所设官名。
3. 姓。
基本字义
● 翕
xī ㄒㄧˉ
1. 合,聚,和顺:~动。~张(一合一开)。“兄弟既~,和乐且湛。
2. 鸟类躯部背面和两翼表面的总称。
基本字义
● 肸
xī ㄒㄧˉ
1. 〔~蠁〕散布、传播,如“芬腹~~。”
2. 振动:“芗呹~以掍根兮,声駍隐而历钟。”
基本字义
● 腊
(臘)
là ㄌㄚˋ
1.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2. 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肉。~鱼。~味。
3. 姓。
其它字义
● 腊
xī ㄒㄧˉ
1. 干肉:“噬~肉,遇毒。”
2. 晾干:“燃得而~之以为饵。”
3. 皮肤皴皱。
基本字义
● 膝
xī ㄒㄧˉ
◎ 大腿和小腿相连的关节的前部:~盖骨(亦称“髌骨”)。护~。屈~。~眼。~下(子女幼时依偎于父母的膝下,因以“膝下”表示幼年。后用作对父母的敬辞)。奴颜卑~。
汉英互译
◎ 膝
knee;
基本字义
● 舾
xī ㄒㄧˉ
◎ 〔~装〕a.船舶装置和舱室设备,如锚、舵、缆、桅樯、救生设备、航行仪器、管路、电路等的总称;b.船体下水后,装备上述设备和喷油漆等项工作的总称。
基本字义
● 莃
xī ㄒㄧˉ
◎ 菟葵,嫩叶茎可食,干后可入药。亦称“野葵”。
基本字义
● 菥
xī ㄒㄧˉ
◎ 〔~蓂〕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可食,种子可榨油,全草可入药,亦称“遏蓝菜”。
基本字义
● 蒠
xī ㄒㄧˉ
◎ 〔~菜〕一种植物,嫩茎叶可作蔬菜食用。
基本字义
● 蜥
xī ㄒㄧˉ
◎ 〔~蜴〕爬行动物,有四肢,尾巴很长,容易断,脚上有钩爪。生活在草丛里,捕食昆虫和其他小动物。通称“四脚蛇”。
基本字义
● 螅
xī ㄒㄧˉ
◎ 〔水~〕腔肠动物,身体圆筒形,褐色,口周围有触手,附在水沟中的水草或枯叶上。大多雌雄共体。
基本字义
● 螇
xī ㄒㄧˉ
◎ 〔~螰(lù)〕古书上说的一种蝉。
其它字义
● 螇
qī ㄑㄧˉ
1. 〔~蚸(lì)〕蝗的一种。
2. 土蜂。
基本字义
● 蟋
xī ㄒㄧˉ
◎ 〔~蟀〕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长,善于跳跃。雄性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对农作物有害。亦称“促织”、“趋织”;俗称“蛐蛐儿”。
基本字义
● 蠵
xī ㄒㄧˉ
◎ 〔~龟〕海产的大龟,身体长约一米,四肢呈桨状,吃鱼虾等,卵可食,龟甲可以入药。
基本字义
● 裼
xī ㄒㄧˉ
◎ 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袒~。
其它字义
● 裼
tì ㄊㄧˋ
◎ 婴儿的包被。
基本字义
● 觿
xī ㄒㄧˉ
1. 古代一种解结的锥子。用骨、玉等制成。也用作佩饰:“芄兰之支,童子佩~。”
2. 喻争斗。相~相阅。
基本字义
● 豨
xī ㄒㄧˉ
1. 〔~莶〕一年生草本植物,茎上有灰白色的毛,叶对生,椭圆形或卵形。
2. 古书上指猪。
基本字义
● 豯
xī ㄒㄧˉ
◎ 小猪。
基本字义
● 貕
xī ㄒㄧˉ
◎ 小猪。
基本字义
● 蹊
qī ㄑㄧ
◎ [蹊跷](—qiao)奇怪,可疑:这事有点儿~。
其它字义
● 蹊
xī ㄒㄧˉ
1. 小路:“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径(途径,如“独辟~~”)。
2. 践踏:“牵牛以~人之田而夺之牛”。
汉英互译
◎ 蹊
footpath;
基本字义
● 邜
xī ㄒㄧˉ
◎ 姓。
基本字义
● 郗
xī ㄒㄧˉ
1. (古读chīㄔˉ)
2. 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沁阳县。
3. 姓。
基本字义
● 鄎
xī ㄒㄧˉ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境。
基本字义
● 酅
xī ㄒㄧˉ
1. 中国春秋时纪地,在今山东省青州市西北。
2. 中国春秋时齐地,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南。
3. 姓。
基本字义
● 醯
xī ㄒㄧˉ
1. 醋。
2. 酰的旧称。
基本字义
● 錫
xī ㄒㄧˉ
1. 一種金屬元素,銀白色,質軟,富延展性:焊~。~礦。~石。~紙。~箔。
2. 賞賜:~命。~賚。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