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說文小篆

字頭

释義

多言也。此與言部讘音義皆同。从品相連。會意。春秋傳曰。次于喦北。僖元年左傳文。今左作聶。聶北、郉地。杜氏說。讀與聶同。音同也。尼輒切。七部。

宣也。謂能宣?气、生萬物也。九字依莊子釋文訂。?當作𢽳。有石而高。象形。所閒切。十四部。凡山之屬皆从山。

東岱、見下。南靃、南靃者、衡山也。在今湖南衡州府衡山縣西北。風俗通曰。衡山一名霍山。爾雅釋山曰。霍山爲南嶽。尚書大傳、白虎通皆舉霍山。毛傳則曰。南嶽、衡。許宗毛者也。曰南霍、正皆謂今湖南之衡山。卽漢地理志長沙國湘南縣東南之禹貢衡山也。封禪書。漢武帝元封四年。巡南郡。至江陵而東。登禮灊之天柱山。號曰南嶽。此郭景純所謂武帝以衡山遼曠。移其神於天柱者。葢自是天柱始有霍山之名。而衡山不曰霍山矣。許言霍者、從其朔偁也。天柱山者、今安徽六安州霍山縣南之霍山是也。西?、見下。北恒、爾雅曰。恒山爲北嶽。毛傳曰。北嶽、恒。禹貢職方之恒山也。在今直𣜩省定州曲陽縣。中大室。大各本作泰。今正。古書大字、俗或讀他葢切。改爲太。又改爲泰。葢不可盡正矣。爾雅曰。嵩高爲中嶽。封禪書、郊祀志皆曰。中嶽、嵩高也。按禹貢曰外方。左傳曰大室。國語曰崇山。崇之字亦作崈、亦作嵩。故崇山亦曰崈高山、亦曰嵩高山。地理志。潁川郡崈高縣。武帝置。以奉大室山。是爲中岳。古文以崇高爲外方山也。大室、崇高錯舉。可見一山數名。卽今河南河南府登封縣北之嵩山也。王者之所㠯巡狩所至。㠯、用也。王者所用至此而巡狩也。巡狩者、巡所守也。天子適諸侯曰巡狩。按堯典。二月至于岱宗。五月至于南嶽。八月至于西嶽。十有一月至于北嶽。不言中嶽也。而封禪書、郊祀志述堯典皆云。中嶽、嵩高也。何氏注公羊則偁堯典、而補其文曰。還至嵩。如初禮。應劭風俗通則曰。中嶽、嵩高也。王者所居。故不巡焉。其說乖異。从山。獄聲。五角切。三部。

大山也。大作太者、俗改也。域中冣大之山、故曰大山。作太、作泰皆俗。釋山曰。泰山爲東嶽。毛傳曰。東嶽、岱。堯典。至于岱宗。封禪書、郊祀志曰。岱宗、泰山也。禹貢、職方皆曰岱。在今山東泰安府泰安縣北。从山。代聲。徒耐切。一部。

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㠀。禹貢。鳥夷皮服。某氏傳讀爲㠀。與馬、鄭注如字不同。衞包徑改經爲㠀字。非也。从山。鳥聲。韵會作鳥省聲。非。讀若詩曰蔦與女蘿。小雅頍弁文。都晧切。二部。玉篇丁了多老二切。

峱山也。舊奪峱字、也字。今補。三字句。在齊地。上文五嶽不言在者、人所共知。不待言也。齊風還曰。遭我乎峱之閒兮。傳曰。峱、峱山也。地理志引作嶩。師古云。亦作巙。音皆乃高反。从山。狃聲。奴刀切。古音在三部。詩曰。遭我于峱之閒兮。今詩于作乎。漢書作虖。

葛嶧山也。地理志。東海郡下邳。葛嶧山在西。古文以爲嶧陽。郡國志。下邳國下邳縣葛嶧山。本嶧陽山。按今在江蘇省淮安府邳州西北六里。非山東兖州府鄒縣東南二十五里之繹山也。魯頌。𠈃有鳧繹。傳曰。繹、繹山也。左傳。邾文公十遷于繹。杜云。繹、邾邑。魯國鄒縣北有繹山。哀七年。邾衆𠈃于繹。杜云。繹、邾山也。史記。秦始皇上鄒嶧山。刻石頌功德。地理志。魯國騶縣。嶧山在北。此山字作繹。从糸不从山。與東海葛嶧山字从山不同。史記作鄒嶧。漢志作嶧山。乃譌字也。秦時石刻字作繹。在東海下邳。此用永平以前地志也。从山。睪聲。羊益切。古音在五部。夏書曰。嶧陽孤桐。禹貢靑州文。

封嵎之山也。在吳楚之閒𣳫芒之國。魯語。孔子曰。防風氏者、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韋云。封、封山。嵎、嵎山。在今吳郡永安縣。按據許則封嵎乃一山名耳。今封、嵎二山在浙江省湖州府武康縣東。實一山也。楚當依玉篇作越。邑部曰。在夏爲防風氏。在殷爲汪芒氏。孔子謂防風氏爲汪芒氏之君者、以今釋古之例。謂夏之防風氏其國在殷之汪芒氏也。从山。禺聲。噳俱切。四部。

九嶷山也。舜所葬。海內經。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畍中。郭云。山今在零陵營道縣南。其山九溪皆相似。故云九疑。古者總名其地爲蒼梧也。在零陵營道。山在今湖南永州府寧遠縣南六十里、桂陽州藍山縣西南五十里。从山。疑聲。語其切。一部。按諸書多作九疑。惟山海經作嶷。音疑。而郭注亦作九疑。

?山也。禹貢。岷山道江。夏本紀作汶山。封禪書曰。瀆山、蜀之汶山也。在蜀湔氐西徼外。地理志。蜀郡湔氐道。禹貢崏山在西徼外。江水所出。郡國志同。今四川直𣜩茂州西北有湔氐廢縣。?山在茂州西北五百里。江水所出。卽隴山之南首。連峯千里不絕。蜀西之山皆?也。水部曰。江水出蜀湔氐徼外?山。入海。从山。𢽹聲。武巾切。古音在十三部。按此篆省作崏。𣜩變作汶、作文、作㞶、作𡹋。俗作㟩、作岷。漢蜀郡有汶江道。漢元鼎六年置。汶山郡亦作文山郡。汶文皆卽?字之叚借也。𦒱工記。貉踰汶則𣦸。自謂魯北之水。殷敬順乃疑爲岷江。殊誤。

㞦山也。三字句。各本無㞦字。淺人所刪。乃使文理不完。許書之例。以說解釋文字。若㞦篆爲文字、㞦山也爲說解。淺人往往氾謂複字而刪之。如髦篆下云髦髮也、巂篆下云巂周、河篆江篆下云河水江水皆刪一字。今皆補正。玉篇、廣韵皆曰。女㞦、山名。按中山經曰。中次九經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凡岷山之首自女几之山至于賈超之山、凡十六山。許立文?㞦系聯、與山經合。豈古本作女㞦山與。或曰溺水之所出。溺各本作弱。誤。今正。水部曰。溺水自張掖刪丹西至酒泉、合黎。餘波入于流沙。桑欽說。不云出女㞦山也。此云或曰者、廣異聞。按集韵、類篇引說文。山名。一曰女㞦山。弱水所出。與今本異。恐未可從。从山。几聲。居履切。十五部。

巀𡾦山也。四字句。在左馮翊池陽。左字各本無。今補。地理志。左馮翊池陽。惠帝四年置。巀嶭山在北。漢池陽故城在今陝西西安府三原縣西北二十里。嵯峨山在西安府涇陽縣北四十里。卽巀嶭山也。巀嶭嵳峩、語音之轉。本謂山𡺲皃。因以爲山名也。楊雄長楊賦曰。椓巀嶭而爲弋。从山。𢧵聲。才葛切。十五部。按語轉爲嵳。

巀𡾦山也。从山。辥聲。五曷切。十五部。按語轉爲峩。

九嵏山也。在左馮翊谷口。左字各本無。今補。地理志曰。左馮翊谷口。九嵏山在西。谷口故城今在西安府醴泉縣東北七十里。九嵏山今在縣東北五十里。有九夆、俱峻。从山。㚇聲。子紅切。九部。按此篆各本在嶢𡸤二篆之後。非其次。今依玉篇次弟正。又按古書皆作嵕。山在左。

崋山也。在弘農華陰。地理志。京兆尹華陰。大華山在南。豫州山。郡國志。弘農郡華陰。故屬京兆。有大華山。漢之華陰、今陝西同州府華陰縣是其地。泰華山在縣南十里。卽西嶽也。从山。𠌶聲。各本作𦾓省聲。今正。𦾓卽𠌶聲也。胡化切。古音在五部。按西嶽字各書皆作華。華行而崋廢矣。漢碑多有从山者。

𡾘山也。在鴈門。地理志。鴈門郡領縣十四。有崞縣。葢以山名縣也。不言某縣者、略也。今崞縣故城在山西直𣜩代州崞縣西三十五里。崞山在縣西南四十里。从山。𩫏聲。古博切。五部。

首崵山也。在遼西。各本無首字。今依玉篇及伯夷列傳正義、王貢兩龔鮑傳注所引正。地理志。遼西郡令支有孤竹城。郡國志同。應劭曰。故伯夷國。按許意首崵山卽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也。馬融注論語、曹大家注幽通賦、戴延之西征記說夷齊首陽各不同。从山。昜聲。與章切。十部。一曰嵎銕崵谷也。銕宋本作鐵。此卽堯典之嵎夷暘谷也。土部引書宅嵎夷、日部引書暘谷皆謂古文尚書也。此云嵎銕崵谷、則今文尚書也。堯典釋文曰。尚書𦒱靈曜及史記作禺銕。尚書正義曰。夏侯等書宅嵎夷爲宅嵎䥫。夏本紀索隱曰。嵎夷今文尚書及帝命驗並作禺䥫。凡緯書皆同今文尚書。金部曰。銕古文鐵。

山有艸木也。艸舊作草。誤。今正。有當作無。釋山曰。多草木、岵。無草木、峐。釋名曰。山有草木曰岵。岵、怙也。人所怙取以爲事用也。山無草木曰屺。屺、圮也。無所出生也。許書同爾雅、釋名。吳都賦岡岵童、用字亦宗爾雅。而毛詩魏風傳曰。山無草木曰岵。山有草木曰屺。與爾雅互異。竊謂毛詩所據爲長。岵之言瓠落也。屺之言荄滋也。岵有陽道。故以言父。無父何怙也。屺有陰道。故以言母。無母何恃也。毛又曰。父尚義。母尚恩。則屬辭之意可見矣。許宗毛者也。疑有無字本同毛。後人易之。从山。古聲。侯古切。五部。詩曰。陟彼岵兮。魏風陟岵。

山無艸木也。無當作有。从山。己聲。墟里切。一部。釋山作峐。三蒼、字林、聲類並云。峐卽屺字。音起。詩曰。陟彼屺兮。魏風陟岵。

山多大石也。釋山曰。多大石、礐。許所據字从山也。廣韵引爾雅字亦从山。許石部有礐。訓石聲。與此義別。从山。學省聲。胡角切。三部。

山多小石也。釋山曰。多小石、磝。許所據字从山也。魯有具、敖二山。晉師在敖、鄗二山之間。敖葢卽嶅字。以多小石得名。从山。敖聲。五交切。二部。

石戴土也。周南卷耳曰。陟彼?矣。本亦作砠。釋山曰。石戴土謂之崔嵬。土戴石爲岨。毛傳云。崔嵬、土山之戴石者。石山戴土曰砠。二文互異而義則一。戴者、增益也。釋山謂用石戴於土上。毛謂土而戴之以石。釋山謂用土戴於石上。毛謂石而戴之以土。以絲衣戴弁例之。則毛之立文爲善矣。石在上則高不平。故曰崔嵬。土在上則雨水沮洳。故曰岨。許於嵬下同毛。此岨下亦同毛也。詩、爾雅作砠。許作岨。主謂山、故字从山。重土、故不从石。从山。且聲。七余切。五部。詩曰。陟彼岨矣。

山脊也。釋山曰。山脊岡。周南傳曰。山脊曰岡。从山。网聲。古郞切。十部。

山小而高。釋山曰。山小而高曰岑。釋名曰。岑、嶃也。嶃然也。从山。今聲。鉏箴切。七部。

山之岑崟也。子虛賦。岑崟參差。日月蔽虧。又楊雄蜀都賦、張衡南都賦皆有嶜岑字。李善讀爲岑崟。从山。金聲。魚音切。七部。

崒、此複舉字之未刪者。危高也。言危殆之高也。釋山曰。崒者、厜㕒。厜㕒亦作嵳峩。按小雅十月之交箋曰。崒者、崔嵬。是鄭所據爾雅厜㕒作崔嵬也。惟土山戴石。故易崩耳。漸漸之石曰。漸漸之石。維其卒矣。箋云。卒者、崔嵬也。謂山巓之末也。是鄭謂卒爲崒之假借字。子虛賦。隆崇𡷏崒。从山。卒聲。醉綏切。十五部。按廣韵六術崒、慈卹切。六脂嶉、醉綏切。大徐誤也。

山小而銳。釋山曰。巒山墮。說者謂爲一條。許於巒墮別爲二條。毛公釋嶞亦不云巒也。葢爾雅巒嶞二物。許云山小而銳、巒之解也。毛云山之隋隋小者、嶞之解也。後儒合爲一者、非是。劉淵林注蜀都賦曰。巒、山長而狹也。一曰山小而銳也。兼用爾雅、說文。而爾雅之讀與毛許異矣。从山。䜌聲。洛官切。十四部。

山如堂者。土部曰。堂、殿也。釋山曰。山如堂者、密。郭引尸子。松栢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樅。按密主謂山。假爲精密字而本義廢矣。从山。宓聲。美畢切。十二部。按廣韵密下引說文。山脊也。𡶇下云。山形如堂。葢有誤。玉篇云。𡶇同密。

山有穴也。有字各本奪。今依文𨕖張景陽襍詩注補。有穴之山謂之岫。非山穴謂之岫也。東京賦。王鮪岫居。薛解云。山有穴曰岫。然則岫居、言居有穴之山。从山。由聲。似又切。三部。

高也。高上當有陖字。轉寫奪之耳。高者、崇也。陖者、陗高也。凡斗上曰陗。𡺲从陖、則義與陖同。同一高而有危高、陖高、尢高、短而高、巍高、大而高之別。大雅。崧高維嶽。駿極于天。傳曰。駿、大也。中庸、孔子閒居注皆曰。峻、高大也。然則大雅之駿、用叚借字。从山。陖聲。此舉形聲包會意。私閏切。十三部。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