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說文小篆

字頭

释義

南郡縣。孝惠三年改名宜城。南郡宜城、二志同。前志曰。宜城、故鄢。惠帝三年更名。按今湖北襄陽府宜城縣縣西南九里故鄢城、亦謂之宜城廢縣是也。左傳昭十三年。王沿夏。將欲入鄢。杜曰。夏、漢別名。順流爲沿。順漢水南至鄢也。秦昭襄王卄八年。白起攻楚取鄢鄧。二十九年。白起攻楚取郢爲南郡。高誘曰。秦兵出武關則臨鄢。下黔中則臨郢也。从邑。焉聲。於乾切。十四部。按釋文於建反。又於晩反。又按春秋經傳鄭伯克段于鄢、晉及楚鄭戰于鄢陵、說者謂潁川郡地也。前志作傿陵。

江夏縣。二志同。地當在南陽、江夏二郡之閒。今河南信陽州、湖北德安府應山縣之閒。縣葢以黽阨得名也。左傳定四年。楚司馬戌云。塞大隧、直轅、冥阨。三者漢東之隘道。緫名曰城口。魏晉以後。義陽有三關之塞。三關者、一曰平靖關。亦名西關。卽左傳之㝠阨也。今在信陽州東南九十里、應山縣北六十五里。一曰武陽關。亦名東關。卽左傳之大隧也。在信陽州東南一百五十里、西南至應山縣一百三十里。一曰黃峴關。卽左傳之直轅也。在信陽州南九十里、南至應山縣亦九十里。吕氏春秋、淮南鴻烈皆云。天下九塞。冥阨其一。戰國策、史記二書或云黽阨、或云黽塞、或云黽阨之塞、或云鄳隘、或云冥阨之塞。其實黽冥鄳一字、阨隘一字。而魏策無忌謂魏王作危隘之塞。危卽黽之字誤也。黽古音讀如忙。與冥字爲陽庚之轉冣近。隋書地理志。義陽郡鍾山縣舊曰𨞚。魏世家正義引水經注作𨞚。𨞚者鄳之變。宋書州郡志曰。晉太康地志屬義陽、作鄳。永初郡國志何竝作𨞚。此字今正廣韵、集韵皆云。𨞚在義陽。陽今譌昌。又通典申州羅山、鐘山二縣下皆曰。漢郢縣地。此處不當有郢地。二郢字皆鄳字之誤。从邑。黽聲。莫杏切。古音在十部。按庚韵音盲。

南郡縣也。郡各本誤陽。今正。南郡邔、二志同。後志俗本譌作印。水經曰。禹貢三澨沱。在南郡邔縣北。今湖北襄陽府宜城縣縣北五十里有故邔城。从邑。己聲。居擬切。一部。○按邔篆舊廁䣞邾之閒。今正。

江夏縣。二志同。今湖北武昌府武昌縣縣西南二里故鄂城是也。江夏有鄂縣。故南陽之縣曰西鄂。顧氏祖禹曰。史記熊渠當周夷王時興兵伐庸楊?至於鄂。又封中子紅爲鄂王。孔氏以爲南陽之鄂誤矣。時楚兵未能逾漢而北也。从邑。㖾聲。五各切。五部。

江夏縣。二志同。前志曰。衡山王吳芮都。按芮都邾、見項羽本紀。今湖北黃州府城去故邾城二里許是也。今大江東流徑黃州府城南。隔江相望者曰武昌縣。水經曰。又東過邾縣南鄂縣北是也。酈善長曰。楚宣王滅邾。徙居於此。王隱地道記、劉昭郡國志注皆有此說。但此事不見楚世家。時楚之强。未必滅此彈丸而尚以地居之。葢此地古名邾。魯附庸國古名邾婁。依許所說。本不相謀。無庸牽合。从邑。朱聲。陟輸切。古音在四部。

漢南之國。左傳桓十一年。鄖人軍於蒲騷。宣四年。若敖娶於鄖。字或作䢵。杜曰。鄖國在江夏雲杜縣東南有鄖城。按二志江夏皆有雲杜。今湖北德安府府城卽故鄖都也。漢水自西北而東南。德安在漢水北而云漢南者。漢之下游地勢處南也。春秋時楚滅鄖。故有鄖公辛。从邑。員聲。羽文切。十三部。漢中有鄖關。地理志曰。漢中郡長利有鄖關。史記貨殖傳曰。南陽西通武關、鄖關。按武關在今河南內鄉縣西百七十里。鄖關在今湖北鄖陽府西。張守節注貨殖傳曰。鄖關當爲洵關。在金州洵陽縣。玉裁按。葢卽今鄖陽府舊上津縣。唐室亂時用通貢道者。東南通今鄖陽府。西通今陜西興安府洵陽縣。謂酈商傳之旬關卽鄖關可也。其關隘延長。不當謂兩地。鄖關去鄖國甚遠。其字同耳。故別言之。

南夷國。牧誓有庸蜀。左傳文十六年。庸人率羣蠻以叛楚。楚滅之。杜曰。庸今上庸縣。屬楚之小國。按二志漢中郡皆有上庸縣。今湖北鄖陽府竹山縣東四十里有故上庸城。尚書庸地在漢水之南。南至江尚遠。僞傳云在江南、非也。今字庸行而鄘廢。於詩風之邶庸作鄘。皆非也。又按南夷國當作漢南國。从邑。庸聲。余封切。九部。

蜀縣也。二志同。今四川成都府郫縣縣北故郫城是。从邑。卑聲。符支切。十六部。

蜀江原地。蜀郡江原、二志同。故城當在今灌縣竟。華陽國志曰。縣在郡西。渡大江。濵文井江。去郡一百二十里是也。鄭注梁州之沱曰。江原有𨞪江。首出江南。至犍爲武陽又入江。豈沱之類與。前志曰。𨞪水首受江。南至武陽入江。水經注亦云。江原縣、𨞪江水出焉。葢有𨞪地而以名江也。今則無𨞪地、𨞪江之偁矣。从邑。壽聲。市流切。三部。

蜀地也。鍇曰。按字書鄉名。在臨邛。从邑。耤聲。秦昔切。古音在五部。

蜀廣漢鄉也。按蜀字衍。漢有蜀郡、有廣漢郡。此云廣漢鄉。上文云蜀地。皆不舉縣名者、未審也。从邑。蔓聲。無販切。十四部。今集韵、類篇又武粉切。卽此字而譌其體。

汁邡、逗。廣漢縣也。汁各本作什。非。今正。應劭注地理志曰。汁音十。如淳注功臣表曰。汁音什。漢王君平鄉道碑曰。汁邡王卿。是則漢時此縣名作汁字。凡作什者、以其音改之也。廣漢郡汁邡、二志同。今四川成都府什邡縣是也。从邑。方聲。府良切。十部。

存䣕、逗。犍爲縣。宋本皆作存。或作𨚲者。俗又或譌爲郁矣。前志犍爲郡存䣕。今本存作𨚲。而師古不爲音。知故作存。華陽國志、晉書尚作存。今四川敘州府府西南有𨚲䣕廢縣。府西北百六十里有存䣕灘。从邑。馬聲。莫駕切。古音在五部。

羘柯縣。二志同。前志曰。不狼山、鄨水所出。東入沅。過郡二。行七百三十里。按犍爲郡、武帝建元六年開。牂柯郡、武帝元鼎六年開。則䣕字、鄨字必其時所製。今貴州遵義府府城西有鄨縣故城是也。方輿紀要曰。雲南陸涼州州北有廢鄨縣。非是。从邑。敝聲。讀若鷩雉之鷩。必袂切。十五部。師古曰不列切。

地名。按字廁於此。當是西南夷之地。从邑。包聲。布交切。古音在三部。

西夷國。其地當在今四川之西。史記。自筰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冄駹冣大。在蜀之西。又謂牂柯爲南夷。邛筰爲西夷。𨙻葢卽冄駹之冄字。古今字也。按文王之子耼季。賈逵、韋昭皆云。耼、國名。但其地闕。史記作冄。索隱云。冄或作𨙻。終莫詳其地也。左傳。莊十八年有𨙻處。杜云。𨙻處、楚地。凡若此等異地同名者。今皆不引以茲䋣蕪。从邑。冄聲。諾何切。按冄聲本在七八部。雙聲合韵也。小雅、商頌毛傳曰。𨙻、多也。釋詁曰。𨙻、於也。左傳。棄甲則𨙻。杜云。𨙻猶何也。今人用𨙻字皆爲柰何之合聲。越語。吳人之𨙻不榖。亦又甚焉。韋注。𨙻、於也。此釋詁之證。郭失其解。又魚藻箋云。𨙻、安皃。安定有朝𨙻縣。安定郡朝𨙻、二志同。今陜西平涼府府東南有朝𨙻故城。許意葢謂𨙻與朝𨙻異處。如上文鄖與鄖關之例。如淳朝音株。

鄱陽、逗。豫章縣。二志同。前志云。有鄱水西入湖漢。則縣在鄱水之北也。今江西饒州府治鄱陽縣府東六十里有故鄱陽城、府南有鄱江是也。楚世家。昭王十二年。吳伐楚。取畨。按字本作畨。故史、漢皆曰畨君吳芮。地理志作鄱陽者、漢字也。从邑。番聲。薄波切。十七部。按番聲在十四部。合韵也。

長沙縣。前志長沙國酃。後志長沙郡酃。今湖南衡州府治衡陽縣府東卄五里有故酃縣城是也。有酃湖。卽荆州記、水經注所云。湖水釀酒甚美、謂之酃酒者也。从邑。霝聲。郎丁切。十一部。

桂陽縣。二志同。今湖南直𣜩郴州卽古郴縣。漢桂陽郡治也。从邑。林聲。丑林切。七部。

今桂陽耒陽縣。耒各本作䣂。今正。許謂䣂卽今之耒陽縣。如言鄎卽今之新息、?卽今之穰縣也。其字旣異。其地則一。故言今以說之。桂陽郡耒陽、二志同。今湖南衡州府耒陽縣縣東四十五里有耒陽廢城。耒陽以耒水得名。从邑。耒聲。盧對切。十五部。

會稽縣。二志同。今浙江寧波府治鄞縣府治東三十里故鄮城是也。陸士龍曰。秦始皇身在鄮縣三十餘日。从邑。𧶻聲。莫𠋫切。三部。

會稽縣。二志同。今浙江寧波府奉化縣有故鄞城是也。說者謂以亦堇山得名。越絕書所謂赤堇之山破而出錫是也。葢其字初作堇。後乃加邑。越語曰。句踐之地東至於鄞。韋曰今鄞縣是也。从邑。堇聲。語斤切。十三部。

沛國也。鉉本作沛郡。鍇本作沛國郡。按當作沛國沛郡也。謂後漢之沛國、前漢之沛郡、皆此?也。不言沛縣者、言郡而縣可知矣。二志字皆作沛。?沛古今字。如鄎息、?穰、䣂耒之比。今江蘇徐州府漢沛郡地。从邑。巿聲。博葢切。十五部。

宋下邑。下邑猶言小邑。左傳邴歜、邴意茲、邴泄、邴夏皆非宋人。公羊隱八年歸邴、入邴、九年會齊矦于邴皆非宋地。十年取防。防者、宋地。疑當作邴。从邑。丙聲。兵永切。古音在十部。

沛國縣。前志沛郡酇。後志沛國酇。陳勝攻銍酇苦柘譙。謂此酇也。今河南歸德府永城縣縣西南有故酇縣城。从邑。虘聲。昨何切。通典引說文在何反是也。古音在五部。今酇縣。謂本爲䣜縣、今爲酇縣。古今字異也。班固泗水亭長碑曰。文昌四友。漢有蕭何。序功第一。受封于䣜。正作䣜。水經注曰。渙水又東徑酇縣城南。春秋襄公十年。公會諸矦及齊世子光於䣜。今其地䣜聚是也。按今三經皆作柤。酈所據作䣜。此皆古字作䣜之證。許云今酇縣者、謂當時皆作酇。故著之。如邟縣旣爲周承休矣。而必存邟字以著其始也。

地名。从邑。少聲。書沼切。二部。

地名。从邑。臣聲。植鄰切。十二部。

宋地也。左傳哀十七年。宋皇瑗之子麇。有友曰田丙。而奪其兄酁般邑以與之。酁般猶祁午、盂丙。酁者、般之邑也。不詳其地在漢之何郡縣。故但曰宋地。从邑。毚聲。讀若讒。士咸切。八部。

宋魯閒地。左傳莊元年。齊師遷紀?、鄑、郚。杜曰三邑也。北海都昌縣有訾城。杜意訾卽鄑也。許於下文郚曰東海縣。故紀矦之邑。此不云紀邑而云宋魯閒地者、據莊十一年公敗宋師于鄑而言。不謂紀邑也。从邑。㬜聲。卽移切。按晉聲在古音十二部。今鄑在五支者。葢由杜以訾城當之、而同其讀耳。集韵、類篇皆有卽刃切。

周文王子所封國。左傳。富辰曰。郜雍曹滕、文之昭也。杜云。濟陰成武縣東南有郜城。隱十年。敗宋師。取郜。葢郜附庸於宋。魯隱取其地。桓又取郜鼎於宋。僖二十年。郜子來朝。則魯未滅之也。許不云在成武者。許意以爲未寀也。今山東兖州府城武縣縣東南二十里有故郜城。从邑。告聲。古到切。古音在三部。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