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唐韻】【正韻】側鳩切【集韻】【韻會】葘尤切,𠀤音鄒。【玉篇】騶虞,義獸,至德所感則見。馬之屬。【埤雅】騶虞尾長於身,西方之獸也。不履生草,食自死之肉。【詩·召南】于嗟乎騶虞。○按《賈誼·新書》以詩騶虞爲騶人虞人,非獸也。《正字通》,騶虞或作騶吾,騶牙。吾牙字雖與虞異,其爲騶虞一也。字彙分騶虞騶牙爲二獸,泥。 

【說文】廐御也。【禮·月令】季秋,天子敎於田獵,命僕及七騶咸駕。【註】七騶,謂趣馬,主爲諸官駕說者也。【疏】天子馬有六種,種別有騶,則六騶也。又有總主之人,𠀤六騶有七,故爲七騶,皆以馬駕車。

【左傳·成十八年】程鄭爲乗馬御,六騶屬焉,使訓羣騶知禮。【註】六騶,六閑之騶。

騶虞,縣名。【前漢·地理志】西河郡騶虞縣。

姓。周騶衍騶忌皆齊人,見【戰國策】。

與菆同。【前漢·鼂錯傳】材官騶發,矢道同的。【註】蘇林曰:騶音馬驟之驟。如淳曰:騶,矢也。師古曰:騶謂矢之善者也。春秋左氏傳作菆字,其音同。騶發,發騶矢以射也。蘇音失之矣。

與趨走之趨同。【荀子·正論篇】步中武象,騶中韶濩,所以養耳。

叶逡須切,音趨。【前漢·敘傳】舞陽鼓刀,滕公廐騶。穎隂商販,曲周庸夫。攀龍附鳳,𠀤乗天衢。

叶牕兪切,音芻。【淮南子·原道訓】四時爲馬,隂陽爲騶,乗雲凌霄,與造化者俱。 

【集韻】才𠋫切。與驟同。【禮·曲禮】車驅而騶。【註】騶音驟。

考證:〔【左傳·成十八年】程鄭爲乗馬御,六騶屬馬。〕 謹照原文屬馬改屬焉。〔【前漢·鼂錯傳】材官騶發,騶矢道同的。〕 謹照原文省下騶字。〔【荀子·正論篇】步中武象,騶中韶濩,以養耳。〕 謹照原文以字上增所字。

【唐韻】中句切【集韻】【韻會】株遇切,𠀤音注。【說文】馬立也。【玉篇】馬止也。【釋名】駐,株也,如株木不動。【正字通】天子行在之所曰駐蹕。 

【集韻】㕑遇切,音柱。義同。

【廣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𠀤音陀。【玉篇】駱駝也。一作馲駝。【前漢·西域傳】鄯善國多馲駝。【註】師古曰:脊上肉鞍,隆高若封上,俗呼封牛。或曰駝狀似馬,頭似羊,長項,垂耳,有蒼褐黃紫數色,性耐寒惡熱,夏至退毛至盡。人欲載,輒屈足受之。自燉煌往外國,流沙千餘里,無水,有伏流,駝遇其處,停不進,以足跑地,掘之,常得水。又靑海北,夏有𤍠風,傷行旅,風將至,駝先引頸鳴,以鼻口匿沙中,人見之,則以氊擁蔽口面,避其患,其臥腹不帖地,屈足,糞煙直上如狼煙。亦名橐駝。【古諺】少所見,多所怪,見橐駝,以爲馬腫背。

【唐制】驛置有明駝使,非邊塞軍機,不得擅發。俗本改明作鳴,非。

通作它。【揚雄·長楊賦】敺橐它。

背僂也。【柳宗元·郭橐駝種樹傳註】人背駝不能仰也。或作他。【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哀駘它。【註】它與駝同,言背僂也。

凡以畜負物曰駝。或作佗。【前漢·趙充國傳】以一馬自佗負。別作駞。【李白詩】吳姬十五細馬駞。

考證:〔【前漢·西域傳】鄴善國多馲駝。〕 謹照原文鄴善改鄯善。〔【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哀駝他。【註】他與駝同。〕 謹照原文哀駝他改哀駘它。註中他字𠀤改它。

【廣韻】乃都切【集韻】【韻會】農都切,𠀤音奴。【玉篇】最下馬也。【正字通】馬頓劣也。凡馬給宮中之役者曰駑。駑駘皆下乗。皮日休曰:造父善御,不能御駑駘。陽貨者,仲尼之駑駘也。

〔古文〕𩢟【唐韻】古訝切【集韻】【韻會】居迓切【正韻】居亞切,𠀤音嫁。【說文】馬在軛中。

馭也。【禮·曲禮】君車將駕。【正字通】唐制,天子居曰衙,行曰駕。

車乗也。漢制,六駕屬車八十一乗。【後漢·輿服志】天子出有大駕,有法駕,有小駕。

別駕,官名。【通典】漢別駕,從事史一人,刺史行部別乗一乗傳車,故稱曰別駕。唐攺郡丞爲別駕,德宗時復省,今府通判是也。

具車馬曰駕。【前漢·高帝紀】詔賢士大夫能從我游者,郡守身勸爲之駕,遣詣丞相。

騰駕也。【揚子·法言】仲尼駕說者也。如將復駕其所說,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註】仲尼乗行而贊述之。金口木舌,鐸也。言莫如使諸儒宣揚之也。

陵駕也。【左傳·昭元年】子木之信稱於諸侯,猶詐晉而駕焉。【註】駕猶陵也。

人名。【左傳】魯大夫榮駕鵞。 

【集韻】居牙切,音嘉。義同。

叶古慕切,音故。【古逸詩·驪駒歌】驪駒在門,僕夫具存。驪駒在路,僕夫整駕。

驿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𠀤音亦。【玉篇】譯也,道也。【增韻】今之遞馬。又傳舍也。【唐書·劉晏傳】初州取富人主郵遞,謂之捉驛。 

【正字通】稱頌人曰驛其聲而吟之。

往來不絕曰駱驛。【後漢·郭伋傳】駱驛不絕。

落驛。【書·洪範】乃命卜筮,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克。【傳】驛,氣落驛不連屬也。 

【詩·周頌】驛驛其達。【註】驛驛,苗生貌。

姓。本作𩦯,俗省作驛。互詳馹字註。

【唐韻】徒哀切【集韻】【韻會】【正韻】堂來切,𠀤音臺。【玉篇】駑馬銜脫也。【崔寔政論】馬駘其銜。

駘蕩,曠遠也。

地名。【左傳·昭九年】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註】駘在始平武功縣。

【哀六年】遷孺子於駘。【註】駘,齊邑。【釋文】他才反。又徒來反。

神名。【韻會】金天氏子曰晞,生允格臺駘。又人名。【莊子·德充符】魯有兀者王駘。 

【五音集韻】土來切,音胎。義同。 

【廣韻】徒亥切【集韻】【正韻】蕩亥切,𠀤音待。【玉篇】駘蕩,廣大意。 

【正字通】春色舒放曰駘蕩。 

【廣韻】疲也,鈍也。 

【類篇】駘騱,馬不進也。 

【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焉,曰哀駘它。【音義】駘音殆。李云:哀駘,醜貌。它,其名也。

與跆同。【史記·天官書】兵相駘籍。【前漢書】作跆。

考證:〔【左傳·昭九年】駘芮岐畢。〕 謹照原文駘上增魏字。〔【哀六年】遷儒子於駘。〕 謹照原文儒子改孺子。

【唐韻】古堯切【集韻】【韻會】【正韻】堅堯切,𠀤音澆。【說文】良馬也。 

【玉篇】勇捷也。【廣韻】驍武,漢書,梟騎。借用梟,與驍通。 

【西京雜記】古之投壷取中而不求還,郭舍人則激矢令還,一矢百餘反,謂之爲驍。又《颜氏家訓》汝南周璝、會𥡴徽,𠀤能一箭四十餘驍。

考證:〔【禮·投壷】投壷妙者,有連花驍。驍者,矢躍出也。箭自壷躍出,復以手接之,屢投屢躍不墜地,曰驍。【西京雜記】郭舍人能投壷,一箭七十餘驍。〕 謹按投壷妙者云云壷篇無此語,所引西京雜記亦與原文不合,謹改爲:西京雜記古之投壷取中而不求還,郭舍人則激矢令還,一矢百餘反,謂之爲驍。又颜氏家訓汝南周璝會𥡴徽𠀤能一箭四十餘驍。

【唐韻】舉喬切【集韻】【韻會】居妖切,𠀤音嬌。【說文】馬高六尺爲驕。【玉篇】壯貌。

野馬也。

馬𩧙逸不受控制也。 

【正字通】恣也,自矜也。【書·周官】位不期驕。【詩·小雅】驕人好好,勞人草草。

或作喬。【禮·樂記】齊音敖辟喬志。【註】喬音驕。 

【集韻】嬌廟切,音撟。驕驁,馬行貌。又縱恣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低卬夭蟜据以驕驁兮。【註】椐,直項也。驕驁,縱恣也。驕音居召反。 

【五音集韻】居夭切,音矯。僨驕不可禁之勢。【莊子·在宥篇】僨驕而不可係者,其惟人心乎。【音義】驕如字。又居表反。 

【集韻】虛嬌切【正韻】吁驕切,𠀤音囂。與獢同。短喙犬也。【詩·秦風】載獫歇驕。【釋文】驕,本又作獢。許喬反。

古通虞韻。【前漢·敘傳】漢興柔遠,與爾剖符。皆恃其岨,乍臣乍驕。

考證:〔【史記·司馬相如傳】夭蟜椐以驕驁兮。〕 謹照原文夭蟜上增低卬二字。椐改据。

【廣韻】戸花切【集韻】【韻會】【正韻】胡瓜切,𠀤音華。【玉篇】驊騮,駿馬。周穆王八駿之一。互詳駵字註。

或作𦽊。【列子·周穆王篇】右服𦽊騮而左綠耳。互見艸部𦽊字註。

通作華。【前漢·地理志】華騮綠耳之乗。【註】與驊同。 【正字通】本作𩥨。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𠀤音洛。【玉篇】白馬黑鬣。【詩·小雅】嘽嘽駱馬。【禮·明堂位】夏后氏駱馬黑鬣。

國名。【史記·南越王佗傳】佗以兵威邊,財物賂遺閩越西甌駱役屬焉。【註】漢書音義曰:駱,越也。索隱曰:姚氏按廣州記云:交阯有駱田,仰潮水上下,人食其田,名爲駱侯,諸縣自名爲駱將,後蜀王予將兵討駱侯,自稱爲安陽王。尉佗攻破安陽王,令二使典主交阯九眞二郡,卽甌駱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定襄郡駱縣。

姓,駱統,見【吳志】。

與落通。【史記·天官書】大荒駱歲,隂在巳。

【歷書】作大荒落。 

【字彙補】魯故切,與輅同。【史記·秦本紀】非子爲周大駱是也。 

【字彙補】居詐切,音駕。【轉注古音】古駕輅皆同駱字,駱主車駕,故字可互用,猶甸之與椉也。 【玉篇】又作𩦼。

【唐韻】侯楷切【集韻】【韻會】【正韻】下楷切,𠀤音蟹。【玉篇】驚起也。【公羊傳·哀六年】諸大夫見之,皆色然而駭。【莊子·大宗師】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註】以變化爲形之駭動耳,故不以死生損累其心。 

【集韻】與駴同。【周禮·夏官·大司馬】鼓皆駴。【釋文】駴本亦作駭。【王粲·英雄記】整兵駭鼓。

散也。【陸機詩】三后始基,世武丕承,協風旁駭,天晷仰澄。【註】言和風遠馳四方也。

水名。【書·禹貢】九河旣道。【傳】九河,一曰徒駭。【疏】禹疏九河以徒衆起,故云徒駭。

人名。【春秋·隱二年】無駭帥師入極。

叶許己切,音喜。【吳子·治兵篇】戢其耳目,無令驚駭。習其馳逐,閑其進止。【韓愈·鄆州谿堂詩】淺有蒲蓮,深有葭葦。公以燕賔,其鼓駭駭。

叶于支切,音怡。【韓愈·瀧吏詩】官今行自到,那遽妄問爲。不虞卒見困,汗出愧且駭。○按古音駭讀作矣,轉怡聲。

叶喜語切,音許。【陸機·凌霄賦】因扶桑而東顧兮,天傾光之可駭。惑坤輿之茫茫兮,心蒙蔽而無緒。【註】緒,上聲。

叶許計切,音戲。【蘇轍·黃樓賦】舞魚龍於隍壑,閱帆檣於睥睨。方飄風之迅發,震鼙鼓之驚駭。

考證:〔【陸機詩】三后始基,世武不承。〕 謹照原文不承改丕承。

【正字通】俗騈字。

【唐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𠀤音離。【玉篇】盜驪,千里馬也。【爾雅·釋畜】小領盜驪。【註】郭註《穆天子傳》曰天子之駿盜驪,綠耳,又曰右服盜驪。【詩·齊風】四驪濟濟。【禮·檀弓】夏后氏尚黑,戎事乗驪。

【月令】冬駕鐵驪。

駕兩馬曰驪。【後漢·寇恂傳】光武北征時,軍食急乏,寇恂以輦車驪駕轉輸,前後不絕。【註】驪駕,倂駕也。

山名。【後漢·郡國志】京兆尹新豐有驪山。【註】杜預曰:古驪戎國。韋昭曰:戎成居此山,故號驪戎。

高句驪,國名。

縣名。【前漢·地理志】右北平郡驪成縣。 

【廣韻】郞奚切【韻會】憐題切【正韻】鄰溪切,𠀤音黎。義同。 

【集韻】陳尼切,音馳。驪靬,縣名。【前漢·地理志】張掖郡驪靬縣。【註】李奇曰:音遲虔。師古曰:驪,力遲反。靬音虔。令其土俗人呼驪靬,疾言之曰力虔。

考證:〔【爾雅·釋畜】小領盜驪。【註】周穆王八駿有盜驪。盜驪,竊驪也。竊淺靑色,驪純黑色。〕 謹按周穆王云云與爾雅註不符。謹照原文註字以下改:郭註穆天子傳曰天子之駿盜驪,綠耳,又曰右服盜驪。

〔古文〕𩧢【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丑郢切,音逞。【玉篇】直馳也,走也。【莊子·天地篇】時騁而要其宿,大小長短修遠。【註】皆恣而任之,會其所極而已。

叶齒兩切,音敞。【道藏歌】提攜宴玉賔,契駕乗煙騁。黃籙命玉符,公子運我上。

【唐韻】【集韻】【韻會】𠀤魚窆切,黏去聲。【玉篇】馬名也。

證也,效也。【史記·晉世家】獻公曰:何以爲驗。荀息對曰:使死者復生,生者不慙,爲之驗。

考視也。【前漢·楊惲傳】惲下廷尉,于定國考問,左驗明白。【註】左,證左也。言當時在其左右見此事者也。

【前漢·平帝詔】其當驗者,卽驗問。【註】就其所居而問。 俗作騐驗,非。

【唐韻】子峻切【集韻】【韻會】【正韻】祖峻切,𠀤音俊。【玉篇】馬之美稱。【博物志】周穆公欲驅八駿周行天下。又與俊同。英儁也。【史記·屈原傳】誹駿疑桀。

大也。【詩·商頌】爲下國駿厖。【傳】駿,大也。

與峻通。【詩·大雅】崧高維嶽,駿極于天。 

【爾雅·釋詁】速也。【疏】駿者,猶迅也。【詩·周頌】駿發爾私。【鄭箋】駿,疾也。【朱傳】駿,大也。使之大發其私田也。

駿狼,山名。【淮南子·天文訓】日冬至駿狼之山。一本作峻。

【集韻】【韻會】【正韻】𠀤須閏切,音峻。義同。

〔古文〕䭼䭶【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奇。【說文】馬靑驪,文如博棊也。【詩·秦風】駕我騏馵。【註】騏,文也。【疏】色之靑黑者名爲綦。馬名爲騏,知其色作綦文。【爾雅·釋獸】驨如馬一角,不角者騏。

縣名。【前漢·地理志】河東郡騏縣。【註】侯國。

姓。漢騏殷,下邽令。 

【古今注】兗州人呼白鯉爲白騏。

【唐韻】【集韻】【韻會】渠羈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奇。【說文】跨馬也。【䆁名】騎,支也,兩脚支別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奇寄切,音芰。義同。 

【增韻】馬軍曰騎。【禮·曲禮】前有車騎。【疏】古人不騎馬,故經典無言騎。今言騎,是周末時禮。【能攺齋漫錄】左傳昭二十五年,左師展將以公乗馬而歸。劉炫謂欲與公單騎而歸,此騎馬之漸也。【正字通】古者服牛乗馬,馬以駕車,不言單騎。至六國時,始有單騎,蘇秦所謂車千乗,騎萬匹是也。

票騎,官名。【前漢·武帝紀】以霍去病爲票騎將軍。【註】位三司,品秩同大將軍。

旄頭騎。【漢官儀】舊選羽林爲旄頭,被髮先驅。或云:旄頭騎自秦始。

飛騎。【正字通】唐貞觀中擇膂力驍捷善射者,謂之飛騎。衣五色袍,乗六閑馬,每上出遊幸,從駕行。

姓。【戰國策】燕將騎劫。

考證:〔【逸雅】騎,支也。〕 謹照原書逸雅改䆁名。〔【禮·曲禮】前有車騎。【註】古人不騎馬。〕 謹照原書註改疏。

【正字通】苦臥切,音課。俗呼牝馬,卽草馬。詳後騲字註。

【唐韻】職追切【集韻】【韻會】朱惟切,𠀤音錐。【爾雅·釋畜】蒼白雜毛騅。【詩·魯領】有騅有駓。

姓。【左傳】晉大夫騅㪜。

人名。【左傳】荀騅。【註】騅音隹,晉大夫。

黃騅,魚名。【古今注】兗州人呼黃鯉爲黃騅。㪜字原从攵作。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倉含切,音參。【玉篇】驂馬。【說文】駕三馬也。又車中兩馬曰服,兩馬驂其外小退曰驂。【詩·秦風】騧驪是驂。【儀禮·覲禮】使者降以左驂出。【註】騑馬曰驂。又驂乗。【左傳·文十八年】齊懿公納閻職之妻,而使職驂乗。【史記·漢文帝紀】代王令宋昌驂乗。【註】乗車之法,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又一人處車右,以備傾側,取三人爲名義也。 

【爾雅·釋宮】七達謂之劇驂。【註】三道交復有一岐出者,今北海劇縣有此道。 

【集韻】七紺切,音慘。騑也。

【集韻】同騗。【正字通】今俗借爲誆騙字。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職日切,音質。【玉篇】牡馬也。【爾雅·釋畜】牡曰騭。 

【六書統】乗馬登山也。从陟。陟,登也。【爾雅·釋詁】騭,陞也。【註】方言曰:魯衞之閒曰𨽥。

定也。【書·洪範】惟天隂騭下民。【傳】定也。【釋文】騭,之逸反。馬云升也。升猶舉也,舉猶生也。【正義】傳以騭卽質也。質訓爲成,成亦定義,故爲定也。 

【集韻】竹力切,音陟。義同。

考證:〔【爾雅·釋詁】騭,陞也。【註】方言曰:魯衞之閒曰陟馬。〕 謹按陟馬二字乃𨽥字之譌。謹照原文陟馬二字改作𨽥字。

【唐韻】【集韻】蘇遭切【韻會】【正韻】蘇曹切,𠀤音搔。【玉篇】動也。【說文】擾也。【詩·大雅】徐方驛騷。【註】騷,擾動也。 

【說文】一曰摩馬。 

【揚子·方言】騷,蹇也。吳楚偏蹇曰騷。【註】蹇,跛行也。 

【玉篇】愁也。【正字通】屈原作離騷,言遭憂也。今謂詩人爲騷人。 

【禮·檀弓】喪事雖遽,不陵節,騷騷爾則野。【註】騷騷,急疾貌。

騷殺,飄揚下垂貌。【張衡·東京賦】駙承華之蒲梢,飛流蘇之騷殺。【註】流蘇,五采毛雜之,以爲馬飾,凡下垂者爲蘇。

騷屑,凄凉也。【謝靈運詩】騷屑出穴風。【杜甫詩】平人固騷屑。【王安石詩】歸夢得蕭騷。【歐陽修詩】休把靑銅照雙鬢,君謨今已白刀騷。

蒲騷,地名。【左傳·桓十一年】敗鄖師于蒲騷。【註】卽陽臺巫山,在今峽川。 

【集韻】【韻會】【正韻】𠀤先彫切,音簫。義同。 

【正韻】蘇老切,音埽。【史記·李斯傳】竈上騷除。

【黥布傳】大王宜騷淮南之兵。【註】言盡舉之如埽地也。與埽通。 

【集韻】【正韻】𠀤先到切,音燥。義同。

古通尤韻。【張衡·思𤣥賦】行積冰之皚皚兮,淸泉沍而不流。寒風凄其永至兮,拂雲岫之騷騷。【文選註】音修。騷騷,風動貌。

【唐韻】【集韻】【韻會】𠀤亡遇切,音務。【玉篇】奔也,疾也。【漢書·音義】直騁曰馳,亂馳曰騖。【爾雅·釋詁】騖,務强也。【疏】騖謂馳騖,務謂事務,二者皆以力勉强。【張衡·東京賦】仁風衍而外流,誼方激而遐騖。

叶莫宥切,音茂。【陸雲詩】巍巍先基,重規絫構。赫赫重光,遐風激騖。

【集韻】【韻會】【正韻】𠀤牛刀切,音敖。【廣韻】駿馬。

馬驕不馴也。【莊子·外物篇】老萊子謂仲尼曰:夫不忍一世之傷而驁萬世之患,抑固窶邪。忘其略弗及邪。【註】不云驁然不顧貽萬世之患,但云驁萬世之患,古文省字法也。

【前漢·竇嬰傳】諸公稍自引而怠驁。

驁夏,樂章名。【周禮·春官·鍾師】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祴夏、驁夏。【集韻】或作驁。 

【集韻】【正韻】魚到切【韻會】疑到切,𠀤音傲。義同。 

【集韻】牛召切,音鏊。驕驁,馬行貌。

【集韻】【正韻】𠀤力求切,音留。【玉篇】紫騮馬。【說文】赤馬黑毛尾也。【集韻】亦作駵。【字彙補】亦作𩥖。

【廣韻】丘乾切【集韻】【韻會】丘虔切【正韻】苦堅切,𠀤音愆。【說文】馬腹縶也。【徐曰】馬腹病。

虧也。【詩·小雅】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前漢·鼂錯傳】外無騫污之名。

輕儇躁進貌。【柳宗元·乞巧文】沓沓騫騫。

姓。【風俗通】漢金城騫包。又唐有侍中騫味道。 

【五音集韻】怯建切,攐去聲。義同。 

【集韻】九件切,音蹇。駑也。○按鶱、騫二字音訓不同,以字書正之,鶱音掀,从鳥,註飛貌。騫音愆,从馬,註馬病。又虧也。文人相承,以騫爲掀舉之義,押人先韻,非也。

【正字通】式戰切,音扇。割去勢也。【臞仙肘後經】騸馬,宦牛,羯羊,閹猪,鐓雞,善狗,淨貓。

接樹曰騸樹。【月令廣義】有騸樹法。 一作扇。【五代史·郭崇韜傳】謂繼岌曰:當盡去宦官,至於扇馬,亦不可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