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自《女漢字典<序言>》、女書-維基百科。)
女書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專用文字,流傳在中國五嶺地區的江永、道縣、江華一帶。
女書整個字形為長菱形,右上角高,左下角低,總共有9種筆畫:左斜、右斜、左弧、右弧、圓點、上弧、下弧、短竪和短橫。9種筆畫中,左斜、右斜、左弧、右弧和圓點出現的頻率高,短橫和短竪出現的頻率低,上弧和下弧出現的頻率最低。女書的筆畫除圓點外,跟楷體漢字相比,共同特點是自始至終粗細一致,這是因為女書以前一般用硬筆——棍子筆,近年多用鋼筆、圓珠筆等硬筆。女書的筆畫最少的只有1畫,最多的有20畫。
女書的筆順為:
女書從上往下直寫,從右向左提行,每行字數不一定相同。女書沒有標點符號,部分段落,文章開頭也不空格。
女書只有一種字體,一筆一劃,分別清楚,按照漢字的術語可以稱為楷書。女書筆畫纖細秀麗,結構均勻,富有藝術型。女書原來沒有出版物,所以沒有印刷體。總之,女書只有楷書一種字體,說明它產生的時間還不長。
女書是怎麼來的?當地有兩種傳說:
傳說的共同特點是女書是女子創造的,目的是對官府保密。研究者對字源的看法分成三派。
自源說。又分兩種。第一種認為是從史前原始人的刻劃符號演變來的。第二種認為是從女紅織錦符號演變來的。
自源、借漢混合說。有的提出80%強借自漢字,20%弱為自造。有的提出少數借漢字,多數自造。
與漢字同源說。又分幾種。第一種認為女子與甲骨文同源。甲骨文中有的經過多次演變,成了現行漢字;有的非常保守,變化不大,成了女書。第二種認為模仿大篆而成,或說是戰國文字的遺留。第三種認為少數民族學習漢字有困難,往往寫錯別字,久而久之成了另一種文字。第四種認為女書是改造楷體漢字而成的,一些常用漢字是女書的原字,根據如下:
許多漢字有正體俗體之分或者繁體簡體之別。一些女書是由簡體或俗體變來的。3000多女書所從的600多個原字中,約有7%是簡體字,這些簡體字有一半以上是中古以後出現的。從筆畫有對應規律,偏旁與構件有對應規律,原字中有許多簡體字來看,女書顯然不是從篆字或甲骨文和金文變來的,而是從筆畫分明的楷體漢字變來的。
女書的創製者是怎樣改造漢字的呢?方法有以下幾種:
原字 | 女書 | 讀音 | 替代字 |
---|---|---|---|
今 | 𛆭 | tɕia44 | 斤金襟巾筋真針珍貞斟徵間 |
女書 | 原語素 | 借代語素 |
---|---|---|
𛉖 | pu33步 |
pu44 晡 pu41 婆 pu35 斧 pu21 布 pu55 腹 |
舊時當地不少才情女子採用這種男人不識的女書互通心跡,訴說衷腸,將其刺繡、刻劃、戳印、書寫於紙扇巾帕女紅。目前搜集到的近20萬字的女書作品,絕大部分為歌體。按載體可分為紙、扇、帕、帶、幣五類,按類別可分為賀詞、傳記、書信、祭文、故事、傳說、詩歌、謎語和舊式啟蒙讀物。自從女書問世以來,學界已經公佈了大量材料,其中比較重要的有:清華大學出版社的《中國女書集成》,河南人民出版社的《江永“女書”之謎》,台灣婦女新知基金會的《女書》等。
太平天國女書銅幣“天國聖寶”
早在2008年4月25日,女書在ISO 10646的排程已經進入第三階段,但要到2009年夏天的Unicode Consortium會議中才被列入5.2版標準投票。2013年9月27日,女書排程進入第五階段。2016年1月23日,Unicode組織正式確定將女書列入後期版本的Unicode標準,存放於多文種補充平面中,並隨着2017年6月發佈的Unicode 10.0版本而發佈。
《ISO/UCS女書編碼提案》以及《女書字表》、《女書字庫》、《女書用字比較》等文件由清華大學搶救女書SRT小組同學製作,而他們亦是向相關機構提交編碼提案的代表。
Google Noto Fonts項目有女書字體Noto Traditional Nüshu,目前收錄400個字左右。下載鏈接如下:
百度盤下載鏈接 提取码: pfid
騰訊微雲下載鏈接 密码:n7tb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