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說文小篆

字頭

释義

績也。自緝篆至絣篆皆說麻事。麻事與蠶事相似。故亦从糸。凡麻枲先分其莖與皮曰木。因而漚之。取所漚之麻而林之。林之爲言微也。微纖爲功、析其皮如絲。而撚之、而𠟪之、而續之、而後爲縷。是曰績。亦曰緝。亦絫言緝績。孟子曰。妻辟纑。趙注曰。緝績其麻曰辟。按辟與擘肌分理之擘同。謂始於析麻皮爲絲也。引申之、用縷以縫衣亦爲緝。如禮經云斬者不緝也𪗋者緝也是也。又引申之爲積厚流光之偁。大雅傳曰緝𤋮光明也是也。从糸。咠聲。七入切。七部。

緝也。豳風。八月載績。傳曰。載績、絲事畢而麻事起矣。績之言積也。積短爲長。積少爲多。故釋詁曰。績、繼也。事也。業也。功也。成也。左傳曰。遠績禹功。大雅曰。維禹之績。傳曰。績、功也。从糸。責聲。則歷切。十六部。

布縷也。言布縷者、以别乎絲縷也。績之而成縷、可以爲布。是曰纑。禮經縷分别若干𦫵以爲麤細。五服之縷不同也。趙岐曰。湅麻曰纑。麻部䵈下曰。未湅治纑也。然則湅治之乃曰纑。葢縷有不湅者。若斬衰、齊衰、大功、小功之縷皆不湅。緦衰之縷則湅之。若吉服之縷則無不湅者。不湅者曰䵈。湅者曰纑。統呼曰縷。从糸。盧聲。洛乎切。五部。

布也。謂布名。一曰粗紬。謂大絲繒之粗者。漢書武五子傳嚴延年女羅紨。从糸。付聲。防無切。五部。

蜀細布也。左思蜀都賦。黄潤比筒。注。黃潤、謂筒中細布也。楊雄蜀都賦曰。筒中黃潤。一端數金。从糸。彗聲。祥歲切。十五部。

細葛也。葛者、絺綌艸也。其緝績之一如麻枲。其所成之布、細者曰絺。粗者曰綌。葢艸有不同。如今之葛布有黃艸葛、其粗者也。从糸。希聲。丑脂切。十五部。

粗葛也。从糸。𧮫聲。綺戟切。古音在五部。

絺之細者也。者字依御覽補。詩曰。蒙彼縐絺。庸風君子偕老文。傳曰。蒙、覆也。絺之靡者爲縐。按靡謂紋細皃。如水紋之靡靡也。米部曰。䊳、碎也。凡言靡麗者皆取䊳義。謂其極細。此毛說與鄭說之不同也。一曰戚也。戚各本作蹴。蹴者、躡也。非其義。葢本作戚。俗作蹙。又改爲蹴耳。今正。鄭箋云。縐絺、絺之蹙蹙者。此鄭說之異毛也。戚戚者、如今皺紗然。上文云。緛、衣戚也。子虛賦。襞積褰縐。張揖注云。縐、戚也。从糸。芻聲。側救切。四部。

細布也。江都王傳。遺帝荃葛。師古曰。字本作絟。千全反。又千劣反。江南筩布之屬皆爲荃也。从糸。全聲。此緣切。十四部。

檾屬。檾者、枲屬也。陳風曰。東門之池。可以漚紵。細者爲絟。布白而細曰紵。各本作粗者爲紵。今依玄應書正。卷十二、十五略同也。周禮典枲掌布緦縷紵之麻艸之物。白而細疏曰紵。古亦借爲褚衣之褚。从糸。宁聲。直呂切。五部。

十五升抽其半布也。各本無抽其半三字。當由不通人刪之。今補。緦者、布名。猶大功、小功皆布名也。經云緦麻三月者。注云。緦麻、緦布衰裳而麻絰帶也。今本注內刪下緦字、則不可通矣。傳曰。緦者十五升抽其半。有事其縷。無事其布曰緦。凡布幅廣二尺二寸。禮經布八十縷爲升。卽許之布八十縷爲稯也。斬衰三升、三升有半。齊衰四升。繐衰小功之縷四升有半。大功八升若九升。小功十升若十一升。緦布朝服之縷七升有半。升數各不同。而皆合二尺二寸之度以成布。十五升去半者、十五升朝服之升數也。去其半則爲七升有半。朝服用十五升、其布密。緦用其半、其布疏。謂之緦者、鄭曰治其縷細如絲也。傳所謂有事其縷也。繐衰用小功之縷。而升數不及半。緦用朝服之縷。而升數衹取半。皆聖人因宜適變之精意。一曰㒳麻一絲布也。此說非也。鄭注喪服曰。或曰有絲。朝服用布。何衰用絲乎。从糸。思聲。息茲切。一部。

細布也。布一本作麻。古亦呼布爲麻也。燕禮。幂用綌若錫。鄭注。今文錫爲緆。緆、易也。治其布使滑易也。按今文其本字。古文其叚借字也。子虛賦被阿錫。卽列子之衣阿緆。許意從禮今文。故錄緆字。喪服錫衰傳曰。錫者何也。麻之有錫者也。錫者十五升抽其半。無事其縷。有事其布曰錫。按據是則緆之與緦、但一事其縷、一事其布爲少異耳。其爲十五升之半則同也。何緦下偁傳以釋之、而緆下不偁傳也。曰緦在五服之內、故聖人特製其字。錫衰不在五服内、故聖人用錫之名、不别製字。錫衰之錫與細布之緆、其實不同也。葢古者布十五升爲冣細。十五升布成、治之使滑易。是曰緆。錫衰則半十五升而治之。亦名曰緆。實非緆也。是以傳之釋經也。先之曰錫者何也。麻之有錫者也。有讀爲又。言麻旣爲布矣、而又加灰易之。此言緆之本義也。繼之曰。錫者十五升抽其半。無事其縷。有事其布曰錫。此釋錫衰之錫也。㒳言錫者、意各有在。許作字書釋緆本義。故衹曰細麻、而不必詳十五升去半之緆。葢用傳前說以包後說矣。从糸。易聲。先擊切。十五部。

細疏布也。禮經曰。繐衰裳牡麻絰。旣葬除之者。傳曰。繐衰者何。以小功之縷也。注云。治其縷如小功、而成布四升半。細其縷者、以恩輕也。升數少者、以服至尊也。凡布細而疏者謂之繐。今南陽有鄧繐。按小功十升若十一升成布。而此用小功之縷四升半成布。是爲縷細而布疏。其名曰繐者、布本有一種細而疏者曰繐。但不若繐衰之大疏。而繐衰之名繐、實用其意。故鄭舉凡布以名之。劉氏釋名說繐衰亦曰細而疏如繐也。許云細疏布、亦謂凡布。不主繐衰。與緆本爲細布名、而錫衰之錫取以爲名正同。故皆不引禮傳。从糸。惠聲。私鋭切。十五部。按此篆各本在前絙?二篆之閒。非其次也。今移此以正之。

緰貲、逗。布也。謂布名。急就篇。服瑣緰㠿與繒連。師古曰。緰㠿、緆布之尤精者也。㠿貲同。从糸。俞聲。度侯切。四部。

喪服衣。喪字各本無。今補。凡服上曰衣、下曰裳。禮衰裳連言。卽衣裳也。以衰統負板辟領等爲言也。長六寸。博四寸。直心。禮喪服記曰。衰長六寸、博四寸。注云。廣袤當心也。前有衰、後有負板。左右有辟領。孝子哀戚無所不在。按縗、經典多叚借衰爲之。从糸。衰聲。倉回切。古音在十七部。

喪首戴也。喪服經苴絰。注曰。麻在首在要皆曰絰。絰之言實也。明孝子有忠實之心。故爲制此服焉。首絰象緇布冠之缺項。要絰象大帶。又有絞帶象革帶。按經傳首要皆言絰。而首章傳苴絰大搹去五分一以爲帶。齊衰之絰、斬衰之帶也云云。然則在首爲絰。在要爲帶。經特舉絰以統帶耳。故許以喪首戴釋絰。猶言當心之縗。則負板、辟領皆統其中也。从糸。至聲。徒結切。十二部。

交枲也。謂以枲二股交辮之也。交絲爲辮。交枲爲?。一曰緁衣也。上文緁下云?衣也。此云?、緁衣也。是爲轉注。从糸。𠊳聲。房連切。十一部。

𡳐也。𡳐者、足所依也。方言曰。絲作之者謂之𡳐。麻作之者謂之不借。或謂之屨。或謂之𩊅角。或謂之麤。或謂之㞜。或謂之䋀。𡳐其通語也。一曰靑絲頭𡳐也。上義謂麻作之。此義謂靑絲爲頭。續若阡陌之陌。許書無阡陌。葢當作什佰也。一曰以下十三字當在从糸户聲之下。从糸。户聲。大徐亡百切。郭景純下瓦反。一音畫。古音在五部。

枲𡳐也。枲者、麻也。急就篇屐屩𦂌藨。今俗語𡳐之判合爲幫。讀如邦。从糸。封聲。博蠓切。九部。

𡳐㒳枚也。齊風。葛屨五㒳。𡳐必㒳而後成用也。是之謂?。一曰絞也。一曰猶一名也。方言。緉、𦄍、絞也。關之東西或謂之𦄍。絞通語也。按?之言㒳也。𦄍之言雙也。絞之言交也。从糸㒳。㒳亦聲。各本㒳作兩。篆作緉。非。當正。力讓切。十部。

麻一耑也。一耑猶一束也。耑、頭也。束之必齊其首。故曰耑。人部係下云。絜束也。是知絜爲束也。束之必圍之。故引申之圍度曰絜。束之則不𢽳曼。故又引申爲㓗淨。俗作潔。經典作絜。从糸。㓞聲。古㞕切。十五部。

枲之十絜也。枲卽麻也。十絜猶十束也。亦叚爲謬誤字。亦叚爲謚法之穆。一曰綢繆也。唐風。綢繆束薪。傳曰。綢繆猶纏緜也。鴟鴞鄭箋同。皆謂束縛重曡。从糸。翏聲。武彪切。三部。

繆也。謂枲之十絜、一曰綢繆二義皆與繆同也。今人綢繆字不分用。然詩都人士單用綢字。曰綢直如髮。毛傳以密直釋之。則綢卽稠之叚借也。从糸。周聲。直由切。三部。按此二篆疑有譌亂。

絜縕也。絜縕謂束縕也。束縕見蒯通傳。一曰敝絮也。敝絮謂孰緜也。前說謂麻。此謂絲。从糸。奴聲。女余切。五部。易曰。需有衣絮。旣濟六四爻辭。按此篆舊在繫篆之前。彼上下文皆言絲。絮非其類。今移次於此。

紼也。玉藻。纊爲繭。縕爲袍。注曰。纊、新緜也。縕、今之纊及故絮也。纊及故絮者、謂以新緜合故絮裝衣。鄭說與許異。衣部曰。以絮曰襺。以縕曰袍。許絲絮不分新舊。槩謂之纊。以亂麻謂之縕。孔安國釋論語曰。縕、枲著也。許所本也。蒯通傳。束縕乞火。師古曰。縕、亂麻。从糸。𥁕聲。於云切。十三部。亦上去聲。

亂枲也。枲各本作系。不可通。今正。亂枲者、亂麻也。可以裝衣。可以然火。可以緝之爲索。故采尗毛傳曰。紼、繂也。言用紼爲索也。从糸。弗聲。分勿切。十五部。

氐人殊縷布也。漢武都郡、應劭曰。故白馬氐羌。華陽國志曰。武都郡有氐傁。殊縷布者、葢殊其縷色而相閒織之。絣之言騈也。从糸。幷聲。北萌切。十一部。自緝篆至此篆皆說麻事也。

氐人𦇧也。氐人所織毛布也。周書伊尹爲四方獻令。正西以紕罽爲獻。後漢西南夷傳。冄駹夷能作毞毲。毞卽紕也。華陽國志同。禮記用紕爲紕繆字。从糸。毛似糸。故从糸。比聲。讀若禹貢玭珠。卑履切。十五部。亦平聲。玭珠見玉部注。

西胡毳布也。西胡見玉部?注。毳者、獸細毛也。用織爲布、是曰𦇧。亦叚罽爲之。从糸。罽聲。居例切。十五部。

絞也。絞各本作經。庸人所改也。今正。交部曰。絞、縊也。與此爲轉注。絞縊必㒳股辮爲之。喪服傳曰。喪之絰不摎垂葢不成也。不摎垂、謂不絞也。經本訓從絲爲一股。縊死必㒳股爲之。以其直縣也。故亦謂之經。許解縊必不云經也。左傳曰。若其有罪。絞縊以戮。手部曰。摎、縛殺也。从糸。益聲。於賜切。十六部。春秋傳曰。夷姜縊。桓十六年左傳文。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