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唐韻】胡臘切【集韻】【韻會】轄臘切【正韻】胡閤切。𠀤與盇同。【說文】覆也。【爾雅·釋詁】合也。【易·豫卦】朋盍簪。【疏】羣朋合聚而疾來也。

何不也。【左傳·桓十一年】盍請濟師於王。【論語】盍各言爾志。 

【魏略·西域傳】氐人分竄山谷閒,其種非一,自相號曰盍稚。

姓。宋盍著,嘉𧙗七年,以殿中丞知常熟縣事。 

【韻會】或作蓋。【詩·小雅】蓋云歸處。【孟子】則蓋反其本矣。 

【集韻】丘葛切,音渴。盍旦,鳥名。【禮·坊記】詩云:相彼盍旦,尚猶患之。【註】夜鳴求旦之鳥。【集韻】與䳚曷鶡𠀤同。 

【集韻】丘蓋切,音嘅。義同。 【字彙補】別作𥂊,非。

考證:〔【易·豫卦】朋盍簪。【疏】羣朋合聚而疾求也。〕 謹照原文求改來。

【唐韻】【集韻】烏浪切【韻會】【正韻】於浪切,𠀤鴦去聲。【說文】盆也。【爾雅·釋器】盎謂之缶。【疏】瓦器也。可以節樂,可以盛水,盛酒。【揚子·方言】罃甈謂之盎。【後漢·逢萌傳】首戴瓦盎。【古樂府·東門行】盎中無斗儲。【譚子化書】湯盎投井,所以化雹也。

盛貌。【孟子】盎於背。【註】其背盎盎然盛。【樓异嵩山賦】方春陽之盎盎。

盎齊,酒名。【周禮·天官】酒正,辨五齊之名,三曰盎齊。【註】盎,猶翁也。盛而翁翁然蔥白也。

門名。【三輔黃圖】長安城南,出東頭,第一門曰覆盎門。

姓。見【姓苑】。 

【廣韻】烏朗切【集韻】【韻會】倚朗切【正韻】於黨切,𠀤鴦上聲。義同。 【說文】或作㼜。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阻限切,音醆。【博雅】杯也。【揚子·方言】趙魏之閒或曰盞。【註】酒盞,最小杯也。

叶知輦切,音展。【歐陽修·送劉原甫詩】魚枕蕉一舉,十分當覆盞。䑕鬚管爲物,雖微意不淺。 

【說文】本作琖。重文作盞。【廣韻】通作𧣴。【集韻】亦作𦈻。

〔古文〕𧨭𧩾譼【唐韻】【正韻】古銜切【集韻】【韻會】居銜切,𠀤減平聲。【說文】臨下也。【徐曰】安居以臨下,監之也。【揚子·方言】察也。【廣韻】領也。【詩·小雅】何用不監。【箋】女何用爲職,不監察之。【禮·王制】天子使其大夫爲三監。監於方伯之國。【註】使佐方伯,領諸侯,監臨而督察之也。上監去聲,下監平聲。【周禮·天官·大宰之職】邦國立其監。【註】謂公侯伯子男,各監一國。【莊子·天運篇】監臨下土,天下戴之,此謂上皇。 

【韻府】攝也。【左傳·閔二年】君行則守,守曰監國。 

【韻會小補】觀也。【魯語】長監于世。

監寐,猶寤寐也。【後漢·桓帝紀】監寐寤嘆。【註】言雖寢而不寐也。

雲氣臨日也。【周禮·春官】眂祲掌十煇之灋,四曰監。【疏】謂有赤雲氣在日旁,如冠珥。珥,卽耳也。

星名。【史記·天官書】歲隂在寅,歲星居丑,正月晨出東方,名曰監德。 

【唐韻】格懺切【集韻】【韻會】居懺切【正韻】古陷切,𠀤減去聲。義同。 

【爾雅·釋詁】視也。【書·太甲】天監厥德,用集大命。【詩·大雅】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官名。【史記·五帝紀】黃帝置左右監。

【唐書·百官志】官寺之別曰寺,曰監。

【韻會】牧苑及鹽鐵官所治皆曰監。

宦寺亦曰監。【史記·秦本紀】衞鞅因景監求見孝公。【註】監,奄人也。

姓。【風俗通】衞康叔爲連屬之監,其後氏焉。【史記·田齊世家】監止爲齊𥳑公相。【註】監,一作闞。 

【韻會】通作鑑鍳。【書·酒誥】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班倢伃·自傷賦】𨻰女圖以鏡監。

監監,如金之監而明察也。【靈樞經】陽明之上監監然。 

【集韻】苦濫切,音闞。地名,在東平郡。【史記·封禪書】蚩尤在東平陸監鄉,齊之西境也。【註】監,音闞。 

【前漢·韋孟諫詩】我王如何,曾不斯覽。黃髮不近,胡不時監。監叶覽,覽音濫。

叶古嫌切,音蒹。【韓愈·子產頌】在周之興,養老乞言。及其已衰,謗者使監。 【六書正譌】从臨省聲,兼意。从血者,與𥁰同義。古者歃血爲𧖸,書其辭曰:明神監之。故𧖸與監皆从血,會意。

考證:〔【左傳·閔二年】君行則有守,守曰監國。〕 謹照原文省有字。〔【史記·天官書】歲隂在寅,歲星居丑,正月辰出東方,名曰監德。〕 謹照原文辰出改晨出。

【廣韻】侯閤切【集韻】曷閤切【正韻】胡閤切,𠀤音合。【類篇】盤屬。【廣韻】盤覆也。【字彙】俗作器名。 

【集韻】烏含切,音諳。器口斂也。

【廣韻】憂俱切【集韻】【韻會】邕俱切【正韻】衣虛切,𠀤音迂。盤盓旋流也。【木華·海賦】盤盓激而成窟。 

【廣韻】哀都切【集韻】汪胡切,𠀤音烏。義同。 

【集韻】烏故切,烏去聲。與汙洿同。 【類篇】本作𥁡。【正字通】盓與汙洿別。集韻合三字爲一,誤。

【廣韻】苦回切【集韻】【韻會】枯回切,𠀤塊平聲。盂器。 

【玉篇】鉢也。 

【正字通】俗呼首鎧曰盔。

【玉篇】同䀀。

【正字通】俗蓋字。

(蓋)〔古文〕𤇁【唐韻】古太切【韻會】居太切,𠀤音匄。苫也。【左傳·襄十四年】乃祖吾離被苫蓋。【註】白茅,苫也,今江東呼爲蓋。

掩也。【書·蔡仲之命】爾尚蓋前人之愆。

覆也。【關尹子·八籌篇】其高無蓋。

車蓋。【周禮·冬官考工記】輸人爲蓋以象天,崇十尺。

語辭。【詩·小雅】謂天蓋高,謂地蓋厚。 

【廣韻】胡𦡳切,音盍。亦苫蓋也。【集韻】靑齊人謂蒲席曰蒲蓋。

通盍,何不也。【禮·檀弓】子蓋言子之志于公乎。 

【正韻】古沓切。地名。【孟子】王使蓋,大夫王驩爲輔行。【註】蓋,齊下邑也。【前漢·地理志】泰山郡蓋。

姓。【前漢·曹參傳】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又蓋寬饒,字次公,魏郡人。 

【韻補】居氣切,叶音旣。【宋玉·高唐賦】蜺爲旌,翠爲蓋,風起而止,千里而逝。

〔古文〕𠪁𠉭𤋆𨹇【唐韻】徒到切【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𠀤音導。【說文】私利物也。【易·說卦】坎爲盜。【疏】取水行潛,竊如盜賊也。【左傳·文十八年】竊賄爲盜,盜器爲姦。【周禮·秋官】司隸帥其民而搏盜賊。【詩·小雅】君子信盜,亂是用暴。【傳】盜,逃也。【風俗通】言其晝伏夜奔,逃避人也。 

【正字通】凡隂私自利者皆謂之盜。【穀梁傳·哀四年】春秋有三盜,微殺大夫,謂之盜。非所取而取之,謂之盜。辟中國之正道以襲利,謂之盜。

泉名。【後漢·郡國志】徐州有盜泉。【說苑】水名盜泉,孔子不飲,醜其名也。

星名。【宋史·天文志】客星東南,曰盜星。主大盜。

千里馬名。【穆天子傳】右服盜驪。【爾雅·釋畜疏】駿馬小頸,名曰盜驪。

草名。【爾雅·釋草疏】蕧一名盜庚。 【六書正譌】㳄卽涎字,欲也,欲皿爲盜,會意。从㳄。俗从次,誤。

〔古文〕鎜【唐韻】薄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蒲官切,𠀤畔平聲。【說文】承槃也。【正字通】盛物器。或木,或錫銅爲之。【左傳·僖二十三年】乃饋盤飱置壁焉。【史記·滑稽傳】杯盤狼籍。【呂氏春秋】功名著于盤盂。

浴器亦曰盤。【禮·喪大記】沐以瓦盤。【大學】湯之盤銘。【註】沐浴之盤也。

國名。【南史·梁武帝紀】盤盤國遣使朝貢。

首出御世曰盤古氏。【任昉·述異記】盤古氏,夫婦隂陽之始也,天地萬物之祖也。今南海中盤古國人,皆以盤古爲姓。

犬名。【干寶搜神記】高辛帝有犬,其文五色,名盤瓠。

姓。明隆慶中有盤銘。 

【博雅】盤桓,不進也。【後漢·張楷傳】前此徵命,盤桓未至。

與般通。【爾雅·釋詁】樂也。【書·五子之歌】乃盤遊無度。【孟子】般樂怠傲。

與蟠通。【集韻】曲也。【史記·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山則盤紆岪鬱。【諸葛亮贊】初九龍盤。

盤庚,殷王名。【前漢·古今人表】作般庚。

鉤盤,九河之一。【爾雅·釋水註】水曲如鉤,流盤桓也。

門名。【陸廣微吳地志】盤門,古作蟠門。嘗刻木作蟠龍,以此鎭越。

通作磐。【前漢·文帝紀】盤石之宗。【成公綏·嘯賦】坐盤石。【註】盤,大石也。

與螌通。【春秋·隱元年疏】郭璞云:蜚卽負盤,臭蟲。【集韻】作負螌。

叶蒲延切,便平聲。【古詩】上枝似松柏,下根據銅盤。雕文各異類,離婁自相聮。

叶似宣切,音旋。【張衡·南都賦】翹遙遷延,䠥𨇨蹁躚,結九秋之增傷,怨西荊之折盤。【註】西荊卽楚舞也。折盤,舞貌。

蜀江三峽中水波圓折不定者,名曰盤。亦作旋。【張𧓍過黃牛峽詩】盤渦逆入嵌空地,斷壁高分繚繞雲。【袁桷詩】敎民風揜草,化俗水旋渦。

叶符兵切,音平。【崔瑗·竇大將軍鼎銘】禹鏤其鼎,湯刻其盤。紀功申戒,貽則後人。【韻補】庚通眞。 【說文】本作槃。【廣韻】俗作柈。

【唐韻】方矩切,音甫。【說文】黍稷圜器,本作簠。

【集韻】渠尤切,音求。姓也。見直音。 

【正字通】俗以盚爲盒名。

【唐韻】氏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𠀤音成。【說文】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書·泰誓】犧牲粢盛。【傳】黍稷曰粢,在器曰盛。【周禮·天官】甸師掌帥其屬,耕耨王藉,以共齍盛。【註】謂黍稷稻粱之屬,可盛簠簋者。

器名。【左傳·哀十三年】旨酒一盛。【註】一器也。【禮·喪大記】食粥於盛不盥。【註】謂今時杯杅也。 

【廣韻】受也。【詩·召南】于以盛之,維筐及筥。【古今注】城者,盛也,所以盛受民物也。

成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白盛。【註】盛之言成也。以蜃灰堊牆,所以飾成宮室。

盛服,嚴飾也。【左傳·宣二年】宣子盛服將朝。【註】盛,音成。本或作成。

防隄也。【爾雅·釋山】山如防者盛。【疏】盛,讀如粢盛之盛,形嶞而高峻,若黍稷之在器也。

山名。【前漢·郊祀志】日主祠盛山。【註】在東萊不夜縣。【註】盛,音成。

國名。【公羊傳·隱五年】秋衞師入盛。【註】盛,音成。【左傳】作郕。 

【唐韻】丞政切【集韻】【韻會】【正韻】時正切,𠀤成去聲。【博雅】多也。【廣韻】長也。【增韻】大也。茂也。【易·繫辭】日新之謂盛德。【禮·月令】生氣方盛,陽氣發泄。【中庸】官盛任使。【史記·循吏傳】世俗盛美。【呂氏春秋】樹木盛則飛鳥歸之。

極也。【莊子·德充符】平者水停之盛也。

猶嘉也。【張衡·東京賦】盛夏后之致美,爰敬恭於神明。

受物曰盛。【前漢·東方朔傳】壷者,所以盛也。【師古註】叶音去聲。

地名。【前漢·武帝紀】南巡狩至於盛唐。【魏書·神元帝紀】魏始祖遷於定襄之盛樂。

姓。【後漢·西羌傳】北海太守盛苞,其先姓奭,避元帝諱,改姓盛。一曰周穆王時盛國之後。【穆天子傳】姬姓也。盛柏之子也。天子賜之。上姬之長,是曰盛門。【註】盛,國名,盛姬,王同姓也。

〔古文〕𠪁𠉭𤋆𨹇【唐韻】徒到切【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𠀤音導。【說文】私利物也。【易·說卦】坎爲盜。【疏】取水行潛,竊如盜賊也。【左傳·文十八年】竊賄爲盜,盜器爲姦。【周禮·秋官】司隸帥其民而搏盜賊。【詩·小雅】君子信盜,亂是用暴。【傳】盜,逃也。【風俗通】言其晝伏夜奔,逃避人也。 

【正字通】凡隂私自利者皆謂之盜。【穀梁傳·哀四年】春秋有三盜,微殺大夫,謂之盜。非所取而取之,謂之盜。辟中國之正道以襲利,謂之盜。

泉名。【後漢·郡國志】徐州有盜泉。【說苑】水名盜泉,孔子不飲,醜其名也。

星名。【宋史·天文志】客星東南,曰盜星。主大盜。

千里馬名。【穆天子傳】右服盜驪。【爾雅·釋畜疏】駿馬小頸,名曰盜驪。

草名。【爾雅·釋草疏】蕧一名盜庚。 【六書正譌】㳄卽涎字,欲也,欲皿爲盜,會意。从㳄。俗从次,誤。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盧谷切,音祿。【爾雅·釋詁】竭也。【揚子·方言】涸也。【玉篇】瀝也。【廣韻】去水也。【周禮·冬官考工記·㡛氏】湅帛淸其灰而盝之。 

【集韻】通作漉。【禮·月令】毋漉陂池。【註】漉,竭也。 

【集韻】或作𥂖。【詩·小雅】釃酒有衍。【註】以篚𥂖酒。𥂖,濾也。

櫝匣小者曰盝。【唐書·李德裕傳】敬宗詔浙西貢脂盝妝具。【宋史·輿服志】皇帝承天受命之寶,納於小盝。【集韻】與簏通。

州名。【元史·安南國傳】鎭南王趨盝州,閒道以出。

人名。【宋史·交阯傳】交阯世子阮盝。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阻限切,音醆。【博雅】杯也。【揚子·方言】趙魏之閒或曰盞。【註】酒盞,最小杯也。

叶知輦切,音展。【歐陽修·送劉原甫詩】魚枕蕉一舉,十分當覆盞。䑕鬚管爲物,雖微意不淺。 

【說文】本作琖。重文作盞。【廣韻】通作𧣴。【集韻】亦作𦈻。

〔古文〕𢄾【唐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𠀤音明。【釋名】明也。告其事於神明也。【類篇】誓約也。又信也。【書·呂𠛬】罔中于信,以覆詛盟。【周禮·春官·盟祝】註:盟詛主於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詛。【疏】盟者,盟將來。詛者,詛往過。【春秋·正義】凡盟禮,殺牲歃血,告誓神明,若有背違,欲令神加殃咎,使如此牲也。【禮·曲禮】涖牲曰盟。【疏】割牲左耳,盛以珠盤。又取血,盛以玉敦,用血爲盟書。書成,乃歃血讀書。

盟府,司盟之官也。【左傳·僖五年】藏於盟府。 

【集韻】武永切,明上聲。義同。 

【集韻】眉病切,明去聲。【莊子·齊物論】其留如詛盟。郭象讀。 

【字彙補】謨耕切,音萌。義同䀅。徐邈讀。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更切。與孟通。地名。【左傳·隱十一年註】盟,今盟津。河內邑名。【史記·周本紀】武王東觀兵於盟津。【書·禹貢】作孟津。

澤名。【前漢·地理志】道荷澤,被盟豬。【註】今南京虞城縣西北孟諸澤是也。【書·禹貢】作孟豬。

叶莫郞切,音茫。【詩·小雅】君子屢盟,亂是用長。【史記·序傳】殺鮮放度,周公爲盟。大任十子,周以宗疆。

叶莫浪切,茫去聲。【黃庭經】十讀四拜朝太上,先謁太帝後北向。黃庭內經玉書暢,授者曰師受者盟。 【說文】本作𧖸,从血。篆作𥂗。【字彙】俗通从皿,故附皿部。

考證:〔【周禮·春官·盟詛註】盟詛主於要誓。〕 謹照原文春官盟詛改春官盟祝。

【廣韻】郞奚切【集韻】憐題切【正韻】鄰溪切,𠀤音黎。【博雅】瓢也。【廣韻】以瓢爲飲器也。一曰簞也。 

【廣韻】盧啓切【集韻】【韻會】里弟切【正韻】良以切,𠀤黎上聲。義同。 【集韻】與劙同。亦作𥂻。

【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𠀤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 

【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

姓。見【萬姓統譜】。 

【唐韻】【正韻】卽忍切【集韻】【韻會】子忍切,𠀤津上聲。【類篇】極也。【正韻】盡之也。【書·康誥】往盡乃心。【詩·小雅】孔惠孔時,維其盡之。【左傳·閔二年】晉侯使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曰:盡敵而反。【禮·樂記】殷周之𣠋盡矣。 

【韻會】皆也。【左傳·昭二年】韓宣子曰:周禮盡在魯矣。 

【類篇】任也。【增韻】縱令也。【左傳·文十四年】公子商人,盡其家貸於公。【禮·曲禮】虛坐盡後,食坐盡前。俗作儘。

盡盡,極視盡物之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學者之嵬盡盡然,盱盱然。 

【韻會】徐刃切【正韻】齊進切,𠀤秦去聲。亦竭也。【周語】齊國佐其語盡。【註】盡其心意,善惡褒貶,無所諱也。【世說新語】可以累心處都盡。【註】盡,猶空也。

【集韻】呼狊切,音殈。山名。【前漢·地理志】益州律高縣東南盢町山出銀鉛。

〔古文〕𧨭𧩾譼【唐韻】【正韻】古銜切【集韻】【韻會】居銜切,𠀤減平聲。【說文】臨下也。【徐曰】安居以臨下,監之也。【揚子·方言】察也。【廣韻】領也。【詩·小雅】何用不監。【箋】女何用爲職,不監察之。【禮·王制】天子使其大夫爲三監。監於方伯之國。【註】使佐方伯,領諸侯,監臨而督察之也。上監去聲,下監平聲。【周禮·天官·大宰之職】邦國立其監。【註】謂公侯伯子男,各監一國。【莊子·天運篇】監臨下土,天下戴之,此謂上皇。 

【韻府】攝也。【左傳·閔二年】君行則守,守曰監國。 

【韻會小補】觀也。【魯語】長監于世。

監寐,猶寤寐也。【後漢·桓帝紀】監寐寤嘆。【註】言雖寢而不寐也。

雲氣臨日也。【周禮·春官】眂祲掌十煇之灋,四曰監。【疏】謂有赤雲氣在日旁,如冠珥。珥,卽耳也。

星名。【史記·天官書】歲隂在寅,歲星居丑,正月晨出東方,名曰監德。 

【唐韻】格懺切【集韻】【韻會】居懺切【正韻】古陷切,𠀤減去聲。義同。 

【爾雅·釋詁】視也。【書·太甲】天監厥德,用集大命。【詩·大雅】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官名。【史記·五帝紀】黃帝置左右監。

【唐書·百官志】官寺之別曰寺,曰監。

【韻會】牧苑及鹽鐵官所治皆曰監。

宦寺亦曰監。【史記·秦本紀】衞鞅因景監求見孝公。【註】監,奄人也。

姓。【風俗通】衞康叔爲連屬之監,其後氏焉。【史記·田齊世家】監止爲齊𥳑公相。【註】監,一作闞。 

【韻會】通作鑑鍳。【書·酒誥】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班倢伃·自傷賦】𨻰女圖以鏡監。

監監,如金之監而明察也。【靈樞經】陽明之上監監然。 

【集韻】苦濫切,音闞。地名,在東平郡。【史記·封禪書】蚩尤在東平陸監鄉,齊之西境也。【註】監,音闞。 

【前漢·韋孟諫詩】我王如何,曾不斯覽。黃髮不近,胡不時監。監叶覽,覽音濫。

叶古嫌切,音蒹。【韓愈·子產頌】在周之興,養老乞言。及其已衰,謗者使監。 【六書正譌】从臨省聲,兼意。从血者,與𥁰同義。古者歃血爲𧖸,書其辭曰:明神監之。故𧖸與監皆从血,會意。

考證:〔【左傳·閔二年】君行則有守,守曰監國。〕 謹照原文省有字。〔【史記·天官書】歲隂在寅,歲星居丑,正月辰出東方,名曰監德。〕 謹照原文辰出改晨出。

〔古文〕鎜【唐韻】薄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蒲官切,𠀤畔平聲。【說文】承槃也。【正字通】盛物器。或木,或錫銅爲之。【左傳·僖二十三年】乃饋盤飱置壁焉。【史記·滑稽傳】杯盤狼籍。【呂氏春秋】功名著于盤盂。

浴器亦曰盤。【禮·喪大記】沐以瓦盤。【大學】湯之盤銘。【註】沐浴之盤也。

國名。【南史·梁武帝紀】盤盤國遣使朝貢。

首出御世曰盤古氏。【任昉·述異記】盤古氏,夫婦隂陽之始也,天地萬物之祖也。今南海中盤古國人,皆以盤古爲姓。

犬名。【干寶搜神記】高辛帝有犬,其文五色,名盤瓠。

姓。明隆慶中有盤銘。 

【博雅】盤桓,不進也。【後漢·張楷傳】前此徵命,盤桓未至。

與般通。【爾雅·釋詁】樂也。【書·五子之歌】乃盤遊無度。【孟子】般樂怠傲。

與蟠通。【集韻】曲也。【史記·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山則盤紆岪鬱。【諸葛亮贊】初九龍盤。

盤庚,殷王名。【前漢·古今人表】作般庚。

鉤盤,九河之一。【爾雅·釋水註】水曲如鉤,流盤桓也。

門名。【陸廣微吳地志】盤門,古作蟠門。嘗刻木作蟠龍,以此鎭越。

通作磐。【前漢·文帝紀】盤石之宗。【成公綏·嘯賦】坐盤石。【註】盤,大石也。

與螌通。【春秋·隱元年疏】郭璞云:蜚卽負盤,臭蟲。【集韻】作負螌。

叶蒲延切,便平聲。【古詩】上枝似松柏,下根據銅盤。雕文各異類,離婁自相聮。

叶似宣切,音旋。【張衡·南都賦】翹遙遷延,䠥𨇨蹁躚,結九秋之增傷,怨西荊之折盤。【註】西荊卽楚舞也。折盤,舞貌。

蜀江三峽中水波圓折不定者,名曰盤。亦作旋。【張𧓍過黃牛峽詩】盤渦逆入嵌空地,斷壁高分繚繞雲。【袁桷詩】敎民風揜草,化俗水旋渦。

叶符兵切,音平。【崔瑗·竇大將軍鼎銘】禹鏤其鼎,湯刻其盤。紀功申戒,貽則後人。【韻補】庚通眞。 【說文】本作槃。【廣韻】俗作柈。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玩切,音貫。【說文】澡手也。【增韻】以盤水沃洗曰盥。【易·觀卦】盥而不薦。【註】盥,將祭而潔手也。【左傳·僖二十三年】奉匜沃盥。【禮·鄉飲】【酒義】盥洗揚觶。【魏書·武帝紀】臨祭就洗,以手擬水而不盥。 

【集韻】灌祭也。或作灌。【正韻】通作祼果。 

【廣韻】古滿切【集韻】【韻會】【正韻】古緩切,𠀤貫上聲。義同。 【說文】从臼水臨皿。【正字通】澡滌者兩手掬水。象形。

【唐韻】烏合切【集韻】乙盍切,𠀤諳入聲。【說文】覆𥁋也。【博古圖】周有交虬盦,蓋鼎之𥁋也。 

【集韻】鄔感切,諳上聲。

【廣韻】【集韻】𠀤烏含切,音諳。義𠀤同。 鼎文作盦。徐鉉曰:俗作罯,非。

【唐韻】洛乎切【集韻】【正韻】龍都切【韻會】籠都切,𠀤路平聲。【說文】飯器也。【字彙】盛火器也。【六書正譌】別作鑪爐,非。

與鑪罏壚𠀤通。【類篇】賣酒區也。【前漢·食貨志】令官作酒,率開 盧以賣。

【司馬相如傳】文君當盧。【註】累土爲盧,以居酒瓮,四邊隆起,其一面高,形如鍜盧。【史記】作當鑪。【晉書·阮籍傳】作當罏。【王戎傳】作酒壚。

借爲黑色之稱。【集韻】黑弓也。通作玈。或作黸。【書·文侯之命】盧弓一,盧矢百。【左傳·僖二十八年】作玈弓矢。【揚子·法言】作黸。 

【釋名】土黑曰盧。盧然解散也。 

【水經注】奴盧縣有黑水,故池水黑曰盧,不流曰奴,因以爲名。 

【韻會】湛盧,越劒名,歐冶子所鑄。言湛然如水黑也。

勃盧,矛屬。【集韻】長𥍟謂之勃盧。

呼盧,摴蒱戲,五子皆黑曰盧,最勝采也。【晉書·劉毅傳】挼喝五木成盧。

與矑通。目中黑子也。【前漢·揚雄甘泉賦】玉女無所,眺其淸盧。【註】盧,目童子也。【文選】作矑。本作〈目𧆨〉。

與獹通。良犬名。【詩·齊風】盧令令。【傳】盧,田犬。【張華·博物志】韓國有黑犬,名盧。【博雅】作韓獹。

與顱通。頭盧,首骨也。【前漢·武五子贊】頭盧相屬於道。【史記】作頭顱。俗作髗。

當盧,馬首飾。【詩·大雅·鉤膺鏤鍚箋】眉上曰鍚,刻金飾之,今當盧也。【正義】當馬之額盧。

的盧,馬名。【埤雅】顙有白毛,謂之的盧。俗云的顱,非也。

與鸕通。水鳥名。【前漢·司馬相如·上林賦】箴疵鳷盧。【註】鸕鷀也。【史記】作鸕。

與蘆通。觚盧,草名。【前漢·司馬相如子虛賦】蓮藕觚盧。【註】扈魯也。【史記】作菰蘆。 

【廣韻】葦未秀者曰蘆。【禮·中庸】夫政也者,蒲盧也。【朱註】蒲,葦也。【鄭註】蒲盧,蜾蠃,謂土蜂也。【爾雅·釋蟲】果蠃,蒲盧。【註】卽細腰蜂也。【解頤新語】瓠細腰者曰蒲盧。蜂細腰者一曰蒲盧。

與𤬛通。胡盧,匏面圜者。本作瓠𤬛。

水名。【宋史·河渠志】有胡盧河。【五代史·突厥傳】牛蹄突厥,其水曰瓠𤬛河。

與櫨通。柱上柎,卽今之斗也。【釋名】盧在柱端,都盧負屋之重也。【爾雅·釋宮】作櫨。【疏】斗栱也。

與籚廬通。都盧,國名。一曰戲伎名。【前漢·地理志】南入海有都盧國。【註】其國人勁捷,善緣高,故張衡西京賦云:都盧尋橦。【程大昌·演繁露】唐人以緣橦爲都盧緣。○按《晉語》侏儒扶盧,韋氏謂扶緣也。盧矛戟之柲,緣之以爲戲。《說文》作扶籚。《周禮·冬官考工記》作廬器。註:廬,力吾反,戈戟殳矛之柄也。是盧與籚廬古字通。

與轤通。鹿盧圜轉木也。【禮·喪大記註】以紼繞𥓓閒之鹿盧,輓棺而下之。

鹿盧,劒名。【宋書·禮志】劒不得鹿盧形。【註】古劒首以玉作鹿盧,謂之鹿盧劒。

果名。【爾雅·釋木·邊腰棗註】今謂之鹿盧棗。

若盧,官名。主弩射。【前漢·百官公卿表】少府屬官有若盧令丞。

獄名。主鞫將相大臣。【禮·月令·疏】囹圄,漢曰若盧。

盧牟,猶規矩也。【淮南子·要略篇】盧牟六合。

盧胡,笑也。一作胡盧。【後漢·應劭傳】掩口盧胡而笑。【孔叢子·抗志篇】衞君胡盧大笑。

地名。【左傳隱三年】尋盧之盟也。【註】齊地,今濟北盧縣故城。

山名。【前漢·揚雄·校獵賦】後𨻰盧山。【註】單于南庭山也。

姓。【廣韻】姜氏封於盧,以國爲氏。又複姓。【列子】有長盧子,古有尊盧氏,後氏焉。又有盧胥,善弋。【左傳】有盧蒲嫳,漢有索盧恢。【姓苑】有盧妃氏,湛盧氏。【五代周書】有豆盧寧。【魏書】有叱盧,沓盧等氏。又三字姓。【魏書】有吐伏盧,奚斗盧。【北史】有莫胡盧。 

【字彙】盧回切,音雷。【周禮·夏官·職方氏】兗州其浸盧維。鄭康成讀。

《水經注》:漢封劉豨爲盧縣侯国。《前漢·王子侯表》作雷侯豨。是盧雷古字通。 

【正韻】凌如切,音閭。與臚同。【唐書·和逢堯傳】欇鴻盧卿。【前漢·百官公卿表】作鴻臚,秦名典客,漢武帝更名大鴻臚。

與閭同。【前漢·霍去病傳】濟弓盧。【註】水名。【史記】作弓閭。 【說文】本从虍从𠙽。俗从田作盧,非。

考證:〔【詩·大雅·鉤膺鏤錫箋】眉上曰錫。〕 謹按錫字从易。二錫字𠀤改鍚。〔【周禮·夏官·職方氏】兗州其浸維盧。〕 謹照原文維盧改盧維。

【唐韻】相庾切,音醑。【說文】㯯盨,負戴器也。 

【廣韻】疎舉切【集韻】爽阻切,𠀤音所。義同。 【字彙補】譌作𥂾,非。

【唐韻】【集韻】【韻會】𠀤張流切,音輈。【說文】引擊也。

地名。【前漢·地理志】右扶風有盩厔縣,今屬陝西西安府。【正字通】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名縣。 

【集韻】直祐切,音胄。【詩傳】諸盩,太王古公父名。 

【集韻】𨻰留切,胄平聲。義同。 

【字彙補】古抽字。【呂氏春秋】涉血盩肝以求之。 【說文】本作𥂱,从㚔攴,見血也。【字彙】誤載皿部。又譌作𥂕,分二音二義,𠀤非。【字彙補】譌作𥂲,尤非。

【唐韻】徒朗切【集韻】【韻會】待朗切【正韻】徒黨切,𠀤唐上聲。與蕩同。【說文】滌器也。 

【廣韻】滌盪,搖動貌。 

【集韻】【韻會】大浪切【正韻】徒浪切,𠀤唐去聲。【增韻】推盪也。【易·繫辭】八卦相盪。【註】言運化之推移也。【釋文】諸家作蕩,唯王肅音唐黨切。 

【類篇】動也。【左傳·昭二十六年】震盪播越。【史記·樂書】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也。

滌也。一曰放也。【前漢·藝文志】盪意平心。

【丙吉傳】𠋫伺胡組郭徴卿,不得令晨夜去皇孫敖盪。【註】放也。

【爾雅·釋訓】盪盪,僻也。【疏】弗思之僻也。【前漢·郊祀志】求之盪盪,如繫風捕景。

大貌。【揚雄·河東賦】參天地而獨立兮,廓盪盪其亡雙。

直盪,官名。見【隋書·百官志】。

直盪,旗名。見【宋史·儀衞志】。

跳盪,軍名。【唐書·百官志】矢石未交,陷堅突衆敵,因而敗者曰跳盪。

漢宮名。【三輔黃圖】駘蕩宮。又作駘盪,云春時景色駘蕩也。【註】蕩,盪字同。 

【韻會小補】通作湯。【前漢·天文志】四星若合,是謂大湯。【註】猶盪滌也。

姓。見【姓苑】。 

【集韻】大浪切【正韻】徒浪切,𠀤音宕。亦動也。 

【廣韻】【正韻】𠀤徒郞切,音唐。盪突,亦作傏𠊲,通作唐突。 

【廣韻】吐郞切【集韻】他郞切,𠀤音湯。亦盪突也。

【隋大業末童謠】上山喫鹿獐,下山喫牛羊。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盪。

【鄭熊·番禺記】廣俗,壻未見妻之父母,先飲一大杯,曰盪風。今俗有盪風冒雪之語。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浪切,湯去聲。亦滌器也。

行也。【論語】奡盪舟。【註】陸地行舟也。

【說文】同盦。【六書索隱】亦借爲庵舍字。古人印章多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