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
释義
【唐韻】古歷切【集韻】【韻會】吉歷切,𠀤音激。【說文】攴也。【徐曰】撲也。【廣韻】打也。【增韻】扣也。【易·蒙卦】擊蒙。【註】擊去童蒙,以發其昧。【史記·叔孫通傳】拔劒擊柱。
又【酷吏傳】義縱以鷹擊毛摯爲治。
又攻殺也。【楚語】刲羊擊豕。【註】擊,殺也。【前漢·高帝紀】急擊之勿失。
又觸也。【莊子·田子方】目擊而道存矣。或作撽。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𠛬敵切,音檄。與覡同。男巫也。【荀子·王制篇】知其吉凶妖祥,傴巫跛擊之事也。【註】擊讀爲覡。
又【集韻】吉詣切,音訃。人名。春秋晉有屠擊。
〔古文〕𠂿【唐韻】書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𠀤音首。【釋名】手須也,事業所須也。【急就篇】捲捥節爪拇指手。【師古註】及掌謂之手。【易·說卦】艮爲手。【疏】艮旣爲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爲手也。【禮·玉藻】手容恭。
又以手執器亦曰手。【禮·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公羊傳·莊十三年】曹子手劒而從之。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手熊羆。【註】言手擊之。
又叶尸周切,音收。【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實沈參墟,封爲晉侯。
又叶賞呂切,音黍。【郭璞·神噓贊】腳屬於頭,人面無手。厥號曰噓,重黎所處。
又叶矧視切,音矢。【宋玉·笛賦】延長頸,奮玉手,摛朱脣,曜皓齒。
又【說文】拳也。【正字通】握手謂之拳。非手卽拳也。
【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𠀤音裁。【說文】艸木之初也。从丨,上貫一,將生枝葉。一,地也。【徐曰】上一,初生岐枝。下一,地也。【六書正譌】才,木質也。在地爲木,旣伐爲才,象其枝根斬伐之餘。从木省。別作材,非。
又天地人爲三才。【易·繫辭】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 一曰能也。【禮·文王世子】必取賢斂才焉。【論語】才難,不其然乎。【前漢·武帝紀】其令州縣舉茂才異等。【唐書·百官志】擇人以四才。【邵堯夫曰】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才者,天之良質也,學者所以成其才也。
又質也,力也。【詩·魯頌】思無期,思馬斯才。【傳】多材也。【孟子】非天之降才爾殊也。【近思錄】性出於天,才出於氣,氣淸則才淸,氣濁則才濁。
又姓。明尙書才寬。
又【集韻】通作材。【說文】材,水挺也。从木,才聲。【徐曰】木勁直可用,故曰入山掄可爲材者。人之有才,義出於此。
又【正韻】與纔通。古用才爲纔始字。【晉書·謝混傳】才小冨貴,便豫人家事。
又與裁通。【戰國策】惟王才之。
又與財通。【前漢·揚雄傳】財足以奉宗廟。
又【集韻】將來切,與哉同。亦始也。【爾雅·釋詁疏】哉,古文作才。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
又作代切,音再。義同。
又叶卽由切,音遒。【焦氏·易林】季子多才,使我不憂。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側八切,音札。拔也。
又【集韻】【韻會】𠀤乙黠切。與揠同。見揠字註。
〔古文〕㧨【唐韻】巨鳩切【集韻】渠尤切,𠀤音求。緩持也。一曰不固也。 一說扰字之譌。
【唐韻】盧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德切,𠀤音勒。筮者著蓍指閒也。【易·繫辭】歸奇于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揚子·太𤣥經】作艻。【註】猶成也。
又【集韻】六直切,音力。縛也。關中語。
又縣名。【前漢·高五王傳】濟南王辟光,以扐侯立。【註】扐音勒。平原縣也。【史記·索隱】音力。○按《說文》作朸。別見木部。
【唐韻】【集韻】【韻會】𠀤普木切,鋪入聲。與攴同。小擊也,打也。【戰國策】若扑一人,若捽一人。【史記·刺客傳】高漸離舉筑扑秦皇帝,不中。
又杖也。【書·舜典】扑作教𠛬。【傳】扑,榎楚也,不勤道業則撻之。【禮·月令】司徒搢扑北面誓之。或作撲。
又【集韻】匹角切,音璞。與㩧同。亦擊也。或作𢪊。
又【類篇】匹𠋫切,剖去聲。扣也。
又【集韻】拍逼切。同揊。見揊字註。
(撲)【唐韻】蒲角切【集韻】【韻會】【正韻】弼角切,𠀤音雹。【說文】挨也。【廣韻】相撲也。
又【增韻】踣也。【韓愈·納涼聮句】朽杌惧傾撲。或作𢷏。
又【集韻】匹角切,音璞。與㩧同。擊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普木切【正韻】普卜切,𠀤與攴同。小擊也。【書·盤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
又杖也。與扑同。【荀悅申鑒】桎梏鞭撲,以加小人。
又【荀子·臣道篇】若馭撲馬。【註】未調習之馬。
又【集韻】博木切,音卜。拭也。
【唐韻】博怪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怪切,𠀤音拜。拔也。【元包經】拔屵扒氐。傳曰:轉石伐木也。【註】屵音業。氐,根也。
又與拜通。【王應麟·詩攷】勿翦勿扒。亦作拜。
又【唐韻】博拔切【集韻】【韻會】布拔切,𠀤音八。破也。【史記·封禪書】掊視得鼎。【註】索隱曰:掊,扒也。
又擊也。 或作捌。
又【唐韻】彼列切【集韻】筆別切,𠀤讀若分別之別。擘也,剖分也。
【唐韻】【集韻】【韻會】𠀤都挺切,音頂。【說文】擊也。从手丁聲。【穀梁傳·宣十八年】邾人戕繒子于繒,梲殺也。【註】謂捶打。音頂。
又【六書故】都假切【韻會】【正韻】都瓦切。【正韻箋】打字通音當作都那切,如讀都瓦切,不成聲矣。
按打與撻同義。楊愼曰:尚書撻音人聲,又轉上聲。俗用打爲撻,然从撻轉音,亦未合。今讀德馬切,答上聲爲正。【北史·張彝傳】羽林武賁將幾千人,至尚書省,以瓦石擊打公門。
又白打,毬采名。【蹴踘譜】每人兩踢名打二,曳開大踢名白打。【韋莊詩】內官初賜淸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錢。
又【唐韻】德冷切【集韻】【韻會】都冷切,𠀤讀與等近。義同。
又【歐陽脩·歸田錄】打字當滴耿切。○按《字彙》誤改音滴。
又【項氏家說】俗助語每與本辭相反,其於打字用之尤多。凡打𤴁、打聽、打量、打睡,無非打者。
【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𠀤音仍。【說文】因也。【博雅】引也,就也。 或作𢫨。
又姓。【前漢·古今人表】有扔君。
又【廣韻】【正韻】而證切【集韻】【韻會】如證切,𠀤音認。强牽引也。
又摧也。【後漢·馬融·廣成頌】竄伏扔輪。【註】言爲輪所摧也。
在本字。 【正字通】字彙音母,訓手指,與拇混。
【集韻】【韻會】𠀤闥各切。同拓。見拓字註。
又不托,與餺飥通。【五代史·李茂貞傳】一日食粥,一日食不托。【歐陽脩·歸田錄】唐人謂湯餠爲不托。
又柈名。宋曰托子,今曰托盤。
【集韻】雉兩切,音丈。傷也。
【唐韻】都了切【集韻】丁了切,𠀤音鳥。【說文】疾擊也。【揚子·方言】揜取曰扚。
又【廣韻】都歷切【集韻】丁歷切,𠀤音的。引也。
又【集韻】職略切,音灼。旁擊也。
又乙却切,音約。手指節文也。
又狼敵切,音歷。按也。
【唐韻】【集韻】【韻會】𠀤古雙切,音杠。【說文】橫關對舉也。【史記·項羽紀】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韓愈·贈張籍詩】龍文百斛鼎,筆力可獨扛。
又【集韻】【正韻】𠀤居郞切,音岡。亦舉也。與掆同。或作抗。
又【集韻】虎項切。與𢴦同。荷擔也。詳𢴦字註。 【韻會】通作𢱫。
【唐韻】憶俱切【集韻】邕俱切,𠀤音紆。【說文】指麾也。
又持也。
又【廣韻】況于切【集韻】匈于切,𠀤音吁。義同。
【唐韻】苦胡切【集韻】空胡切,𠀤音枯。【揚子·方言】扝搷揚也。
又【廣韻】哀都切【集韻】汪胡切,𠀤音烏。引也。扝原字从亐。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侯幹切,音翰。以手扞也。又衞也。【左傳·文六年】親帥扞之,送致諸竟。【前漢·𠛬法志】手足之扞頭目。【註】扞,禦難也。
又【說文】忮也。【增韻】抵也。【禮·學記】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註】扞,堅不可入之貌。
又【史記·楚世家】蜀伐楚,於是楚爲扞關以距之。【後漢·郡國志】巴郡魚復扞水,有扞關。
又與𤿧通。臂衣也。【前漢·尹賞傳】被鎧扞,持刀兵。
又與銲通。【戰國策】豫讓刃其扞。【註】矛鐏謂之銲,施刃其端。
又【集韻】古旱切,干上聲。與擀同。【集韻】或作捍。別作㪋。
【唐韻】所臻切【集韻】疏臻切,𠀤音莘。【說文】从上挹也。【廣韻】自上擇取物也。
又【博雅】掊扟,減也。【元包經】損扟且剺。傳曰:扟且剺剝之也。
【集韻】【韻會】【正韻】𠀤初加切,音叉。挾取也。【韓愈詩】饞扠飽活臠。
又器名。【周禮·天官·𪔀人】簎魚𪔀。【註】以扠刺泥中搏取之。
又【集韻】【韻會】𠀤初佳切,音釵。打也。
又【廣韻】丑佳切【集韻】攄佳切,𠀤與搋同。以拳加物也。【韻會】通作叉。或借用杈。
【集韻】同拕。詳拕字註。
又【集韻】待可切,駝上聲。引也。【音學五書】古音徒可切。後人誤入紙韻。【詩·小雅】伐木掎矣。析薪扡矣。詳掎字註。
又【唐韻】移爾切,迤上聲。加也。又離也。
又【集韻】【韻會】𠀤丑豸切,褫上聲。析也。又落也。與搋同。或作拸。
又【集韻】【韻會】𠀤丈尒切,音豸。義同。
又【集韻】丈蟹切,音廌。亦析也。
又余支切,音移。遷徙也。
又是義切,音豉。牽也。【韻會】《說文》引《詩》漢五經本作杝,今文《毛詩》陸德明所定作扡,音異字異而義實同。
按《詩·小雅·釋文》敕氏反。又疏云:扡者,施也。觀其裂而漸相施及也。諸家音訓多从紙韻,今依《類篇》以古音爲正,而餘音附之。
考證:〔按詩小雅箋註,敕氏反。〕 謹照原書箋註改釋文。
【唐韻】【集韻】【韻會】𠀤古忽切,音骨。摩也。【前漢·禮樂志】扢嘉壇,椒蘭芳。【註】摩拭其壇。【左思·吳都賦】挂扢而爲創痏。
又【唐韻】戸骨切【集韻】胡骨切,𠀤音鶻。
又【集韻】下沒切,音齕。義𠀤同。
又【廣韻】【集韻】𠀤居乙切,音訖。擊也。
又【集韻】許訖切,音迄。奮舞貌。一曰喜也。【莊子·讓王篇】子路扢然執干而舞。
又魚乞切,音屹。義同。
又九傑切,音紇。拔引也。【正字通】同㧉,省文。
【唐韻】苦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丘𠋫切,𠀤音𡨥。擊也。【晉書·張華傳】吳郡臨平岸,出一石鼓,華曰:可取蜀中桐材,刻爲魚形,扣之則鳴矣。
又【廣韻】【正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后切,𠀤音口。義同。
又【說文】牽馬也。 本作𢼒。通作叩。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五忽切。音兀。【說文】動也。【詩·小雅】天之扤我,如不我克。【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輻廣而鑿淺,則是以大扤。【揚子·方言】扤,不安也。
又【廣韻】【集韻】𠀤魚厥切,音月。義同。詩箋註有二音。
又【集韻】五活切,玩入聲。義同。或作卼。
【篇海】音頓。動也。【佩觽集】扽,亦作扥。
【正字通】俗𢳍字。𢳍字原从扌从遷作。
【集韻】【韻會】闊霍切【正韻】苦郭切,𠀤音廓。張小使大也。【孟子】知皆擴而充之矣,或作㨯。
又【集韻】【韻會】𠀤光霍切,音郭。義同。
又【集韻】忽郭切,音霍。又古獲切,音幗。義𠀤同。又古曠切,光去聲。充也。與撗同。
又【唐韻】【集韻】𠀤胡曠切,黃去聲。搥打也。與攩同。
【唐韻】【集韻】【正韻】謨奔切【韻會】謨昆切,𠀤音門。【說文】撫持也。【詩·大雅】莫捫朕舌。
又摸也。【史記·高祖紀】漢王傷胷,乃捫足。【楚辭·九章】遂儵忽而捫天。
又【韻補】叶眉貧切,音珉。【歐陽修·菱溪石詩】嗟予有口莫能辨,歎息但以兩手捫。皆云女媧初鍛鍊,融結一氣凝精純。 俗作䦐,非。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蘇老切,音嫂。弃也,拚除也。【詩·大雅】洒掃廷內。
又鬧掃,髻名。【三夢記】鬧掃,猶盤雅墮馬之類也。唐詩云:還梳鬧掃學宮妝。
又【唐韻】【廣韻】蘇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到切,𠀤音譟。義同。【論語】當洒掃應對進退,則可矣。 本作埽。又與騷通。別詳土部,馬部。
〔古文〕敭𠭲【唐韻】與章切【集韻】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𠀤音陽。飛舉也。【詩·王風】揚之水,不流束薪。【傳】揚,激揚也。【疏】謂水急激而飛揚,波流疾之意也。
又【豳風】以伐遠揚。【疏】謂長條揚起者。
又【增韻】發也,顯也。【廣韻】舉也。【易·夬卦】揚于王庭。【疏】發揚決斷之事於王者之庭。【書·堯典】明明揚側陋。【禮·文王世子】或以言揚。【疏】能言語應對,亦舉用之。
又稱說也。【禮·祭統】銘者,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前漢·季布傳】使僕游揚足下,名於天下,顧不美乎。
又【爾雅·釋詁】𢋐揚,續也。
又簸去糠粃也。【詩·小雅】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
又眉上下曰揚。【詩·鄘風】揚且之皙也。【傳】揚,眉上廣。【又】子之淸揚。【疏】揚者,眉上之美名。旣名眉爲揚,因謂眉之上,眉之下皆曰揚。
又鉞也。【詩·大雅】干戈戚揚。
又州名。【書·禹貢】淮海惟揚州。【疏】江南之氣躁勁,厥性輕揚,故曰揚州。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揚也。
又姓。【揚雄·自序】揚別爲一族。周宣王子尚父封揚侯,因氏。又宋揚避舉,明揚光休。 通作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