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唐韻】【集韻】【韻會】𠀤以冉切,音琰。【說文】火行微燄燄也。 

【集韻】疾染切,漸上聲。義同。 

【集韻】【韻會】𠀤以贍切,音豔。【玉篇】火行貌。【書·洛誥】無若火始燄燄。厥攸灼敘弗其絕。【左傳·莊十四年】人之所忌,其氣燄以取之,妖由人興也。【集韻】本作爓。詳後爓字註。

【玉篇】似廉切,音熸。【說文】於湯中爚肉。从炎从熱省。或作𤏝。 

【玉篇】溫也。 

【唐韻】徐鹽切【集韻】徐廉切,𠀤音撏。義同。【廣韻】同𤍙燖爓𦢨。【集韻】或作𤏝燂煔。 

【集韻】徐心切,音尋。【儀禮·有司徹】乃燅尸俎。【註】燅,溫也。【集韻】本作燂。詳燂字註。𤏝字右下从土作。

【集韻】牽幺切,音鄡。火行也。

虛嬌切,音囂。本作熇。詳熇字註。

【集韻】祖寸切,音捘。【玉篇】火也。【集韻】本作焌。或作焞。詳焌字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騰切,音登。【玉篇】燈火也。【春明退朝錄】上元然燈,自昏至畫。【西京雜記】元夕然九華燈于南山上,照見百里。【又】咸陽宮有靑玉五枝燈,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銜燈,燈然鱗甲皆動,炳若列星。

釋書以燈喻法,有傳燈錄。【杜甫詩】傳燈無白日。 

【正字通】金燈草,一名山慈姑,醫方取此合爲丸,名玉樞丹,詳本草綱目。

叶都郞切,音當。【魏·敷鯨魚燈賦】寫載其形托于金燈,隆脊矜尾鬐甲舒張。 【集韻】本作鐙。【說文】鐙,錠也。【註】徐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今俗別作燈。非是。

【玉篇】徒昆切【集韻】徒渾切【正韻】徒孫切,𠀤音屯。【玉篇】火盛貌。【廣韻】火色。

燉煌,郡名。【漢書】作敦煌。煌大也。詳前煌字註。 

【廣韻】【集韻】𠀤他昆切,音暾。義同。

與焞通。

周禮春官菙氏疏,引士喪禮,楚焞作楚燉。釋文云:燉,吐敦反。又徒敦反。又在悶反。又祖悶反。一音純本反。一音祖舘反。是燉焞通也。互詳前焞字註。

【唐韻】所臻切【集韻】疏臻切,𠀤音莘。【說文】盛貌。从焱,在木上。 

【玉篇】炎盛和貌。【廣韻】熾也。 

【說文】一曰役也。 

【集韻】【類篇】𠀤胡瓜切,音譁。熾也。 

【五音集韻】蘇內切,音碎。盛也。

【唐韻】卽消切【集韻】【韻會】【正韻】兹消切,𠀤音椒。【說文】所以然持火也。【玉篇】炬火也。 

【廣韻】傷火。【禮·內則】肝膋取狗肝一,幪之以其膋,濡炙之,舉燋其膋,不蓼。【釋文】焦字又作燋。子消反。【管子·七臣七主篇】火暴焚,地燋草。【前漢·霍光傳】燋頭爛額爲上客。

【後漢·朱浮傳】上下燋心。

上二義與焦通。 

【集韻】慈焦切【正韻】慈消切,𠀤音樵。【集韻】灼龜木。【周禮·春官·菙氏】掌共燋契,以待卜事。【註】杜子春云:燋讀爲細目燋之燋。或曰如薪樵。之樵謂所爇灼龜之木也。故謂之樵。契謂契龜之鑿。【釋文】祖堯反。 

【集韻】子肖切,音醮。灼龜炬也。【儀禮·燕禮註】灼燋也。【釋文】燋哉妙反。 

【集韻】【類篇】𠀤側角切,音捉。【禮·少儀】主者執燭抱燋。【註】未𤑔曰燋。【釋文】燋,側角反。 

【集韻】卽約切,音爵。【周禮·春官·燋契註】楚焞置於燋,在龜東,楚焞卽契,所用灼龜也。燋謂炬其存火。【疏】子春讀燋樵二者,皆作俗讀爲柴樵之樵。後鄭不從,依音爲雀。意取莊子爝火之義,熒熒然也。【釋文】燋,哉約反。【集韻】本作爝。或作焳熦。詳爝字註。 

【集韻】職略切,音勺。本作灼。詳灼字註。

資昔切,音積。亦灼龜炬。 

【集韻】則歷切,音績。持荆然火,以灼龜也。

【廣韻】【集韻】𠀤符分切,音汾。【王充·論衡】中身則皮膚灼燌。 【玉篇】本作焚。

【廣韻】息移切【集韻】相支切,𠀤音斯。【玉篇】焦氣也。【廣韻】火焦臭也。【集韻】烴也。 

【集韻】先齊切,音西。烴燍,焦貌。

銑挺切,音醒。焦也。

【玉篇】【正韻】𠀤力弔切,音料。【玉篇】庭燎國之大事,樹以照衆也。【詩·小雅】庭燎之光。【釋文】鄭云:在地曰燎,執之曰燭,樹之門外曰大燭,於內曰庭燎,皆是照衆爲明。【禮·月令】以共郊廟及百祀之薪燎。【周禮·天官·閽人】設門燎。【註】地燭也。 

【玉篇】放火也。 

【詩·陳風】佼人燎兮。【朱傳】燎明也。 

【詩·小雅】燎之方揚。【箋】火田曰燎。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照切,音療。【廣韻】照也。 

【廣韻】一曰宵田。 

【廣韻】放火也。【詩·大雅】瑟彼柞棫,民所燎矣。

【集韻】本作尞。【前漢·郊祀志】尞禋有常用。【註】師古曰:尞與燎同。 

【唐韻】力小切【集韻】【韻會】朗鳥切【正韻】盧絞切,𠀤音繚。【說文】本作𤐗,亦放火也。【書·盤庚】若火之燎于原。【註】燎,力召反。又力鳥反。 

【集韻】或作𤊽。亦作轑。【前漢·杜欽傳】欲以熏轑天下。【註】師古曰:轑,讀曰燎。假借用字。 

【集韻】憐蕭切,音聊。縱火焚也。

離昭切,音摎。火在地曰燎。【詩·小雅·庭燎釋文】徐邈音力燒反。

【廣韻】餘律切【集韻】允律切,𠀤音聿。【玉篇】光貌。【廣韻】火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良刃切,音吝。【說文】本作㷠。詳㷠字註。【淮南子·汜論訓】老槐生火,久血爲燐。 

【詩·豳風·熠耀宵行傳】熠燿,燐也。燐,螢火也。 

【廣韻】力珍切【集韻】【韻會】離珍切,𠀤音鄰。

【集韻】里忍切,音嶙。義𠀤同。

【集韻】徒東切,音同。本作烔。詳烔字註。

【唐韻】式昭切【集韻】【韻會】【正韻】尸招切,𠀤音𤬖。【說文】𤑔也。【玉篇】燔也。【禮·月令】仲夏毋燒灰。【戰國策】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

燒當,羌名。【後漢·西羌傳】至硏十三世孫燒當立。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失照切,音少。【廣韻】放火。【韻會】野火曰燒。

【唐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𠀤音煩。【說文】燒切田也。 

【集韻】符分,音汾。本作焚。詳焚字註。

【唐韻】附袁切【集韻】【韻會】符袁切,𠀤音煩。【說文】𤑔也。【玉篇】燒也。【廣韻】炙也。【詩·小雅】或燔或炙。【箋】燔,燔肉也。炙,炙肝也。

【大雅】載燔載烈。【傳】傳火曰燔。

與膰通。【左傳·襄二十二年】與執燔焉。【釋文】燔,又作膰。祭肉也。

【定十四年】腥曰脤。熱曰燔。【孟子】燔肉不至。 

【集韻】焚,古作燔。註詳八畫。

叶汾沿切。【左思·魏都賦】琴高沈水而不濡,時乗赤鯉而周旋。師門使火以驗術,故將去而焚燔。

【唐韻】於甸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甸切,𠀤音宴。【說文】𤣥鳥也。籋口布翄枝尾,象形。【爾雅·釋鳥】燕燕,𩾐。【疏】燕燕,又名𩾐。古人重言之。【詩·邶風】燕燕于飛。【玉篇】俗作鷰。【集韻】亦作䴏。 

【禮·學記】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註】燕,猶褻也。

與醼通。【廣韻】醼飮,古無酉,今通用。【詩·小雅】我有旨酒,嘉賔式燕以敖。【儀禮】燕禮第六。 

【集韻】與宴通。安也,息也。【易·中孚】初九虞吉,有他不燕。【疏】燕,安也。【詩·小雅】悉率左右,以燕天子。【傳】以安待天子。【又】或燕燕居息。【傳】燕燕,安息貌。【齊語】昔聖王之處士也,使就閒燕。【註】閒燕,猶淸淨也。 

【廣韻】烏前切【集韻】【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𠀤音煙。【玉篇】國名。【爾雅·釋地】燕曰幽州。【詩·大雅】溥彼韓城,燕師所完。【朱傳】燕召公之國。

鄭箋云:燕,安也。讀去聲。今从朱傳。 

【左傳·隱五年】衞人以燕師伐鄭。【註】南燕國今東郡燕縣。【疏】燕有二國,一稱北燕,故此註言南燕,以別之。世本燕國姞姓。地理志:東郡燕縣南燕國姞姓,黃帝之後也。

姓。【廣韻】邵公奭封燕,爲秦所滅,子孫以國爲氏。漢有燕倉。〇按史記仲尼弟子傳:燕伋字思。是春秋時,卽有燕姓也。 

【集韻】於殄切,音蝘。本作宴。引爾雅宴宴,居息也。〇按爾雅疏引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考爾雅釋文及北山釋文,俱無作上聲讀者,惟大雅韓奕:韓姞燕譽。釋文云:燕,于遍反。又於顯反。可証燕之有上聲也。

考證:〔【齊語】昔先君之處事也,使就閒燕。〕 謹照原文先君改聖王。處事改處士。

【集韻】【韻會】【正韻】𠀤徐心切,音尋。【玉篇】本作燂。詳燂字註。 

【集韻】或作燅。【儀禮·有司徹】乃燅尸俎。【註】古文燅皆作尋。記或作燖。春秋傳曰:若可燖也,亦可寒也。

左傳哀十二年,今本作若可尋也。 

【集韻】慈鹽切【韻會】昨鹽切,𠀤音潛。【玉篇】本作燂。【集韻】沈肉於湯也。或作爓煔。【儀禮·聘禮註】膚豕肉也。惟燖者有膚。【釋文】燖,劉音尋。一本作爓,音潛。 

【廣韻】徐鹽切【集韻】徐廉切,𠀤音閻。【廣韻】本作燅。詳燅字註。

【廣韻】【集韻】𠀤郞旰切,瀾去聲。【說文】本作爤。詳爤字註。

【廣韻】武罪切【集韻】毋罪切,𠀤音浼。【玉篇】燘燘,爛也。【集韻】熟謂之燘。 

【廣韻】呼罪切【集韻】虎猥切,𠀤音賄。

【集韻】呼回切,音灰。義𠀤同。

【字彙】徒浪切,音宕。【篇海】盪,滌盪也。出《釋典》。 

【篇海】徒郞切,音唐。義同。

考證:〔【篇海】從郞切,音唐。〕 謹按從郞切不音唐。謹照原文改徒郞切。

【五音篇海】以日切,音亦。火貌。

【類篇】俱永切,音暻。火名。一曰日光。

【唐韻】【集韻】余傾切【韻會】維傾切,𠀤音塋。【說文】市居也。从宮,熒省聲。 

【玉篇】度也。【廣韻】造也。【詩·大雅】經之營之。【箋】營表其位。

【小雅】肅肅謝功,召伯營之。【箋】營治也。【易·繫辭】四營而成易。【疏】四度經營蓍策,乃成易之一變也。【韻會】東西爲經,周迴爲營。 

【詩·小雅】營營靑蠅。【傳】營營,往來貌。【釋文】營說文作謍。小聲也。 

【禮·禮運】營窟。【疏】地高則穴,地下則營壘,其土爲窟。 

【韻會】軍壘曰營。【史記·黃帝紀】以師兵爲營衞。【註】正義曰:環繞軍兵爲營,以自衞轅門,卽其遺象。 

【老子·道德經】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註】營,䰟也。一曰衞也。

營室,星名。【禮·月令】孟春之月,日在營室。 

【前漢·王莽傳】人民正營。【註】師古曰:正營惶恐不安之意也。正音征。 

【後漢·淸河王慶傳】夙夜屏營。【註】屏營,彷徨也。 

【前漢·劉向傳】所以營惑耳目。【註】師古曰:營謂回繞之。

【敘傳】營信巫史。【註】鄧展曰營惑也。 

【廣韻】州名。舜分靑州爲營州。【爾雅·釋地】齊曰營州。【註】自岱東至海。【疏】博物志云:齊有營丘,豈是名乎。【爾雅·釋丘】水出其左營丘。【註】今齊之營丘,淄水過其南及東。

縣名。【前漢·地理志】北海郡營陵。【註】或曰營丘。又營道,營浦,皆屬零陵郡。

營漢侯國。在濟南。見【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

鉤營,地名。【前漢·李陵傳】遮鉤營之道。

姓。【風俗通】周成王卿士,營伯之後。漢有京兆營郃。

與熒通。熒惑,星名。亦作營。見熒字註。 

【集韻】懸扃切,音熒。辯解也。【莊子·人閒世】口將營之。【郭註】自救解不暇也。

叶于方切,音王。【張籍祭韓愈詩】薦待皆寒羸,但取其才良。親朋有孤稚,姻婚有辦營。

〔古文〕灹𤈰【廣韻】於六切【集韻】【韻會】【正韻】乙六切,𠀤音郁。【說文】熱在中也。【爾雅·釋言】燠煖也。【註】今江東通言燠。【書·洪範】曰燠曰寒。【前漢·王褒傳】不苦盛暑之鬱燠。

通作奧。【詩·唐風】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註】奧本又作燠。

【小雅】日月方奧。【禮·內則】問衣燠寒。【註】燠本又作奧。

漢書五行志李尋王莽傳,燠皆作奧。

與隩同。【書·堯典】厥民隩。【史記·堯本紀】作其民燠。【集韻】或作𣋉。 

【唐韻】烏到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到切,𠀤音奧。義同。 

【廣韻】燠釜以水添釜。 

【集韻】威遇切,音嫗。燠休,痛念聲。或作噢。 

【集韻】【類篇】𠀤於求切,音憂。義同。【左傳·昭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註】燠休,痛念之聲。【疏】燠,厚也。休,美也。〇按釋文休,虛喩反。燠,徐音憂。又於到反。又乙六反。三音皆可讀。【集韻】或亦作奧。 

【廣韻】【集韻】𠀤烏皓切,音襖。【廣韻】甚熱也。

考證:〔【前漢·王褒傳】不若盛暑之鬱燠。〕 謹照原文不若改不苦。

【廣韻】羊益切【集韻】夷益切,𠀤音亦。【廣韻】火甚之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赫訓光燡。燡燡而爥坤。 【集韻】本作𠓋。光也。或作曎。

廣韻,𠓋訓火甚,分爲二。似不應分。

【集韻】轄覺切,音學。燥也。

【廣韻】【集韻】𠀤盧感切,音壈。【玉篇】黃色。【廣韻】黃焦。

考證:〔【廣韻】【集韻】𠀤盧惑切,音壈〕 謹照原文改盧感切。

【集韻】他代切,音貸。燤焥,煙貌。 

【類篇】他達切,音闥。義同。

力蘖切,音列。火斷也。

集韻十七薛無燤字,惟有爄字,訓火斷也。類篇疑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