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
释義
【唐韻】【韻會】𠀤烏外切,音濊。【爾雅·釋草】䪥,鴻薈。【註】卽䪥菜也。【疏】一名鴻薈。
又【詩·曹風】薈兮蔚兮,南山朝隮。【傳】薈蔚,雲興貌。
又【博雅】障也。【潘岳·射雉賦】翳薈菶茸。
又【韻補】一旣切,音曀。【陸雲·城南詩】我有高厦,如雲斯薈。問誰在宴,惟俊惟乂。
【集韻】【正韻】𠀤在禮切,音鱭。甘菜。【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董仲舒·雨雹對】薺麥始生,由陽升也。
又【韻會】草名。
又【類篇】才詣切,音劑。義同。
又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
又通茨,見茨字註。
【唐韻】徒朗切【集韻】【韻會】待朗切,𠀤音盪。大也。【論語】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又【釋名】蕩,排盪去穢垢也。【禮·昏義】蕩天下之隂事。
又【禮·月令】仲冬諸生蕩。【註】蕩謂物動萌芽也。
又【書·畢命】以蕩陵德。【傳】放蕩也。
又【書·盤庚】今我民用,蕩析離居。【註】播蕩也。
又【詩·大雅】蕩蕩上帝。【傳】蕩蕩,法度廢壞貌。
又姓。【春秋·僖二十五年註】宋桓公生子蕩,後以蕩爲氏。
又他浪切,音儻。義同。
又底朗切,音黨。【周禮·地官·稻人】以溝蕩水。【註】謂以溝行水也。
又【前漢·揚雄傳】雄爲人𥳑易佚蕩。【註】佚蕩,緩也。
又他郞切,音湯。地名。【史記·魯仲連傳】止于蕩隂不進。【註】河內有蕩隂縣。
又水名。【前漢·地理志】蕩水東至內黃澤。
又坦朗切。平易也。【詩·齊風】魯道有蕩。徐邈讀帑。
【唐韻】【集韻】【正韻】𠀤許云切,音熏。【禮·玉藻】膳于君,有葷桃茢。【註】葷,薑及辛菜也。【儀禮·士相見禮】夜侍坐,問夜膳葷。【註】葷,辛物,食之止臥。【玉篇】葷葉所以辟凶邪。【後漢·禮儀志】仲夏之月,其禮以朱索連葷菜,彌牟朴蠱鐘,以桃印長六寸,方三寸,五色書文如法,以施門戸。【荀子·哀公篇】志不在於食葷。【註】蔥,薤也。【徐鉉說文註】葷,臭萊也,通謂芸臺、椿、韭蔥、蒜、阿魏之屬,方術家所禁,謂氣不潔也。【唐書·王維傳】維兄弟皆篤志奉佛,食不葷。【爾雅翼】西方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蒜、茖蔥爲五葷,道家以韭、蒜、芸臺、胡荽、薤爲五葷。
又通薰。【史記·五帝紀】北逐葷粥。【前漢·霍去病傳】躬將所獲葷允之士。【師古註】葷字與薰同。 【集韻】或作蔒。【禮記註】或作焄。
考證:〔【前漢·霍去病傳】所獲葷允之士。〕 謹照原文所獲上增躬將二字。
【唐韻】徒含切,音譚。【說文】䒞藩。【爾雅·釋草】蕁,䒞藩。【註】蕁生山上,葉如韭,一曰蝭母。
又𧂇,海薻。【註】一名海蘿,如飛髮,生海中。
又【淮南子·天文訓】火上蕁,水下流。
【唐韻】【韻會】𠀤徐刃切,音燼。【本草】藎草,一名黃草,一名盭草,可染黃。
又【爾雅·釋詁】藎,進也。【詩·大雅】王之藎臣。【疏】藎,忠愛之篤,進進無巳也。
又【揚子·方言】藎,餘也。周鄭之閒曰藎。【註】遺餘。【馬融·長笛賦】藎滯抗絕。
又秦、晉之閒炊薪不盡曰藎。 或作𧃤𦳒。又𧂰。
考證:〔【揚子·方言】藎,餘也。【註】遺餘,周鄭之閒曰藎。〕 謹照原文註遺餘三字,移於周鄭之閒曰藎下。
【唐韻】思渾切【正韻】蘇昆切,𠀤音孫。【玉篇】香草也。【楚辭·九歌】蓀橈兮蘭旌。【司馬相如·上林賦】葴蔣若蓀。【韻會】陶隱居云:溪蓀,極似石菖蒲,而葉無脊。 【集韻】或作䕖,或作荃。【類篇】又作𦺈、𧂍。
【唐韻】【集韻】【韻會】𠀤於禁切,音廕。【說文】草隂地。【徐曰】草所庇也。【荀子·勸學篇】樹成蔭而衆鳥息焉。【呂氏春秋】松柏成而塗之人已蔭矣。
又日景也。【左傳·昭元年】趙孟視蔭。
又通廕。【左傳·文九年】本根無所庇廕。
又【韻會】通作隂。【詩·大雅】旣之隂女。
又【左傳·文十七年】鹿死不擇音。【註】音同蔭。【杜云】所茠蔭之處。古字借用。
又【集韻】於金切,音隂。草木蔭翳也。【班固·西都賦】茂樹蔭蔚。 或作𦺼。
【唐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𠀤音紅。【爾雅·釋草】葒,蘢古。【本草】葒草,水葒也,與葓同。
【唐韻】以灼切【韻會】弋約切,𠀤音躍。【說文】治病草。【史記·三皇本紀】神農氏甞百草,始有醫藥。【急就篇註】草木、金石、鳥獸、蟲魚之類,堪愈疾者,總名爲藥。
又【本草】芍藥。詳芍字註。
又療也。【詩·大雅】多將熇熇,不可救藥。【莊子·天地篇】有虞氏之藥瘍也。
又姓。【通志·氏族略】藥氏,望出河内,後漢南陽太守藥崧,晉有牙門藥冲。
又【韻會】式灼切,音鑠。灼藥,熱貌。【丘遲·思賢賦】心灼藥如傷。
又旅灼切,音略。【張衡·南都賦】歸鴈鳴鵽,黃稻鱻魚,以爲勺藥。【註】勺藥,五味之和。藥音略。【西溪叢語】言勺藥者,乃以魚肉等物爲醢食也。【韓退之·郾城聯句詩】五鼎調勺藥。又,難祈却老藥。上藥旅酌切,下藥以灼切,二藥不同音。
又【唐韻古音】醫藥之藥去聲,音効。
又【字彙補】與籞苑之籞同。李正己曰:園亭中藥闌,闌卽藥,藥卽闌,猶言圍援,非花藥之闌。《漢書·宣帝紀》:池藥未幸者,假與貧民。凡《漢書》闌入宮禁,闌字多从艸,則藥闌字義尤分明也。
【唐韻】【正韻】徒古切【韻會】動五切,𠀤音杜。荰蘅,香草。
【玉篇】【集韻】𠀤武斐切,音尾。草名。
又【類篇】無沸切,音味。草垂貌。
【唐韻】恥六切【集韻】敕六切,𠀤音矗。【博雅】荲羊蹄也。【本草】一名東方宿,一名連蟲陸。
又【揚子·方言·郭璞註】䖆葇、荲,菜也。亦蘇之種類。
又【說文】陵之切,讀若釐。草也。【齊民要術】《字林》云:荲草似冬藍,蒸食之。
考證:〔【博雅】羊蹄萊也。〕 謹照原文改荲羊蹄也。
【廣韻】田𠋫切,音豆。【韻會】菽也。《物理論》云:菽者衆荳之名,通作豆。
又荳蔲,藥名。
【篇海】芳無切,音敷。【前漢·外戚傳】函荾荴以俟風兮,芳雜襲以彌音。【韋昭註】荴,荷葉未落時也。
【唐韻】而軫切,音忍。【說文】荵冬草。【爾雅·釋草】蒡,隱荵。【註】似蘇有毛,今江東呼爲隱荵,藏以爲菹,亦可瀹食也。
又上聲。【集韻】而振切,音刃。義同。
〔古文〕䕾【玉篇】【廣韻】牛金切【集韻】【類篇】魚音切,𠀤音吟。【類篇】菜名。【齊民要術】荶,似蒜,生水中。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𠀤音何。【爾雅·釋草】荷,芙渠。【註】別名芙蓉,江東人呼荷。【詩·鄭風】隰有荷華。【傳】荷華,扶渠也。
又【陳風】有蒲與荷。【箋】芙渠之莖也。【埤雅】荷,總名也,華葉等名具衆義,故以不知爲問,謂之荷也。
又【本草】薄荷,莖、葉似荏而長。
又地名。【吳志·裴松之傳】吳圍成陽都尉張喬于揚荷橋。
又【集韻】居何切,音歌。水名,與菏同。註詳菏字。
又【廣韻】胡可切。【左傳·昭七年】其子弗克負荷。【註】荷,擔也。【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疏】荷,擔揭也。【晉書·輿服志】八座尚書荷紫,以生紫爲袷囊,綴之服外。
又通何。【詩·小雅】何蓑何笠。【傳】揭也。【釋文】河可反。
又【國語補音】負荷之荷亦音河。【嵆康詩】昔蒙父兄祚,少得離負荷。因疏遂成嬾,寢跡此山阿。【潘岳·詩】位同單父邑,愧無子賤歌,豈能陋微官,但恐沗所荷。
又通苛。【前漢·酈食其傳】握齱好荷禮。【師古註】荷與苛同,苛細也。
又怨怒聲。【通鑑】梁武帝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
考證:〔【爾雅·釋草】荷,芙渠。【註】別名芙蓉,江南人呼荷。〕 謹照原文江南改江東。〔【詩·小雅】何蓑何笠。【傳】揭也。【箋】何可反。〕 謹照原文箋何可反改釋文河可反。
【篇海】蒲沒切,音孛。《碎金》云:荸薺,古之𦽏茈也。苗似龍鬚,根黑色,可食。
【唐韻】薄故切,音捕。【玉篇】牛馬草亂藁也。
又【集韻】蓬逋切,音蒲。荹攎,收亂草也。
【唐韻】于敏切,音殞。【爾雅·釋草】荺,茭。【註】荺,一名茭,謂草根可食者也,亦笋類也。非一種。
又【集韻】于倫切,音筠。藕紹也。
考證:〔【爾雅·釋草】荺茭。【註】荺,一名𦭹〕 謹照原文一名𦭹改一名茭。
【唐韻】徒歷切【韻會】亭歷切,𠀤音狄。【說文】萑也。【爾雅·釋草】蕭,荻。【註】卽蒿。【戰國策】公宮之垣,皆以荻、蒿、苫、楚廧之。【晉書·童謠】官家養蘆花爲荻。
又地名。【前漢·功臣表】荻苴侯韓陶。【史記·索隱】荻苴,在渤海。 【正字通】《廣雅》作藡。
【唐韻】【正韻】𠀤同都切,音塗。【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傳】荼,苦菜也。【大雅】周原膴膴,菫荼如飴。【爾雅·釋草】荼,苦菜。【疏】一名荼草,一名選,一名游冬。葉似苦苣而細,斷之白汁,花黃似菊。
又【詩·豳風】採荼薪樗。【又】予所捋荼。【註】荼,萑苕也。
又【詩·鄭風】有女如荼。【箋】荼,茅秀,物之輕者,飛行無常。【周禮·地官·掌荼註】荼,茅秀也。【前漢·禮樂志】顏如荼,兆逐靡。【應劭曰】荼,野菅白華也。【師古曰】言美女顏貌如茅荼之柔也。荼者卽今所謂蒹錐也。
又【書·湯誥】弗忍荼毒。【傳】荼毒,苦也。【詩·大雅】民之貪亂,寧爲荼毒。【疏】荼、毒皆惡物。
又【詩·周頌】以薅荼蓼。【孫炎曰】荼亦穢草,非苦菜也。【王肅曰】荼,陸穢。
又【爾雅·釋木】檟,苦荼。【註】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作羹飮。【野客叢書】世謂古之荼卽今之茶,不知荼有數種,惟荼檟之荼卽今之茶也。詳茶字註。
又【博雅】荼,僭也。
又【揚子·方言】倩、荼,借也。【郭註】荼,猶徒也。
又神名。【風俗通】上古之時有神荼、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蔡邕·獨斷】十二月歲竟,乃畫荼、壘,幷懸葦索以禦凶。
又【唐韻】宅加切【六書正譌】直加切【正韻】鋤加切,𠀤音𣗪。義同。
又通舒。【禮·玉藻】諸侯荼。【註】讀如舒遲之舒。【荀子·大略篇】諸侯御荼。【註】古舒字,玉之上圓下方者。【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荆荼是徵。【索隱註】荼,音舒。【唐韻古音】神荼之荼,荼毒之荼,亦𠀤音舒。
又【集韻】時遮切,音闍。【爾雅·釋草】蔈、荂,荼,卽芀也。
又倉大切,音蔡。【博物記】雲南郡荼首,其音爲蔡茂,是兩頭鹿名也,永昌有之。
又【集韻】余遮切,音邪。荼陵,縣名,在長沙。
又姓。【通志·氏族略】《漢書·江都易王傳》有男子荼恬。蘇林云:荼音琅邪之邪。
又【正韻】商居切,音書。與瑹同。
又【周禮·地官】掌荼,徐邈讀作羊諸切,音余。
又【集韻】後五切,音戸。亦茅秀也。
考證:〔【禮·玉藻】荼前詘後。〕 謹按所引非原文句讀,謹照原文改諸侯荼。
【唐韻】息遺切【韻會】宣隹切,𠀤音綏。與荾同。胡荽,香菜,張騫使西域得胡荽。【潘岳·閒居賦】蓼荽芬芳。【註】荽,香菜。
又【集韻】與萎通。詳萎字註。
【唐韻】息遺切,音綏。華中齊也。【前漢·外戚傳】函荾荴以俟風兮,芳雜襲以彌章。
又與荽同,見荽字註,一作葰。【玉篇】又作䒘。
【集韻】時征切,音成。【類篇】草也。
【玉篇】古文農字,註見辰部六畫。
又【集韻】丞眞切,音辰。草多貌。【篇海】作𨑆。
【唐韻】武夫切【集韻】微夫切,𠀤音巫。【爾雅·釋草】莁荑,蔱蘠。【註】草名。【玉篇】一名白蕢。
【玉篇】彼列切,音與分別之別同。【廣韻】種穊移蒔也。
又【釋名】莂,別也,大書中央,中破別之也,卽今市井合同。
又佛家作詩曰偈,作文曰莂。【黃庭堅·與禪師書】夙承記莂。
【唐韻】香衣切,音希。【爾雅·釋草】莃,兔葵。【玉篇】似葵而葉小,壯如藜,有毛。汋啖之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