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唐韻】【正韻】古協切【韻會】吉協切,𠀤音夾。【說文】草實。【博雅】豆角謂之莢。【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莢物。【註】莢物,薺莢、王棘之屬。【疏】卽今人謂之皁莢是也。

蓂莢,堯時瑞草。

莢蒾。【本草】葉似木槿及楡、柞小樹。

錢名。【前漢·食貨志】漢興,以爲秦錢重難用,更令民鑄莢錢。【註】如楡莢也。

陵名。【水經注】李夫人塚,塚形三成,世謂之莢陵。

姓。【通志·氏族略】莢氏。【風俗通】莢成僖子,晉大夫。【王僧孺·百家志】荀永之娶平陽莢氏。

考證:〔【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莢。〕 謹照原文莢字下增物字。

【唐韻】【韻會】【正韻】𠀤同𦄲。【周禮·天官】甸師:祭祀共蕭茅。【註】蕭字或爲莤,莤字讀爲𦄲。 

【詩·小雅】有酒湑我。【傳】湑,莤之也。【箋註】謂以茅泲之而去其糟也。 

【類篇】莤,榼上塞也。 

【唐韻古音】莤茅之莤,亦作蕭音讀。 

【集韻】夷周切,音由。水草。【爾雅·釋草】莤,蔓于。【註】生水中。一名軒于,江東呼爲莤。

以九切,音酉。草名。

【唐韻】女久切,音狃。【爾雅·釋草】鹿藿,其實莥。【註】今鹿豆也。 

【說文】敕九切,音丑。【集韻】女六切,音忸。義𠀤同。 一作𦱙,一作𦶆。

【唐韻】所交切,音梢。【說文】惡草貌。【淮南子·修務訓】野彘有艽莦槎櫛窟虛,連比以象宮室。 

【集韻】思邀切,音消。草根也。

【唐韻】【集韻】𠀤侯襉切,藖去聲。【說文】莧,菜也。【博雅】莧,莔也。【管子·地員篇】𩏴下于莧,莧下于蒲。【爾雅·釋草】蕢,赤莧。【註】今莧菜之有赤莖者。 

【韻會】【正韻】𠀤形甸切,音現。【易·夬卦】莧陸夬夬。【註】莧陸,草之柔脃者。馬、鄭、王皆云莧陸,一名商陸。 

【集韻】戸版切,音浣。與莞同,莞爾,笑貌。

《集韻》又胡官切,音桓。山羊細角也。

【唐韻】魯當切【集韻】盧當切,𠀤音郞。【說文】草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其𡌨濕則生藏莨、蒹葭。【郭註】藏莨,草名。中牛馬芻。

去聲。莨菪。【本草】一名天仙子,一名行唐。其子服之令人狂浪放蕩,故名。【史記·倉公傳】領以莨菪。

【唐韻】芳無切,音孚。【前漢·中山靖王傳】今羣臣非有葭莩之親,鴻毛之重。【註】葭,蘆也。莩者,其𥮉中白皮至薄者也。 

【爾雅·釋草】莩,麻母。【註】苴麻盛子者。【儀禮·喪服】小功布衰裳,澡麻帶絰。【註】澡者,治去莩垢,不絕其本也。 

【唐韻古音】縛謀反。【集韻】房尤切,𠀤音浮。草名。 

【廣韻】平表切。與殍通。【孟子】野有餓莩。【疏】郊野之閒有餓而死者。

通摽。【王應麟·詩攷】莩有梅。莩,零落也。【前漢·食貨志】作𦭼。詳𦭼字註。

【唐韻】五何切【集韻】【韻會】【正韻】牛何切,𠀤音哦。【玉篇】蘿莪,蒿屬。【詩·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傳】蘿蒿也。【疏】陸璣云:生澤田漸洳之處,葉似邪蒿而細,科生三月,中莖可生食,又可蒸,香美,味頗似蔞蒿。

【小雅】蓼蓼者莪,非莪伊蒿。【爾雅翼】莪卽古之蘩。始生爲莪,長大爲蒿。

〔古文〕𦮅䒬𦱴【唐韻】慕各切【集韻】【正韻】末各切,𠀤音寞。【韻會】無也,勿也,不可也。【易·繫辭】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定也。【詩·大雅】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謀也。【詩·小雅】秩秩大猷,聖人莫之。 

【博雅】强也。【論語】文莫吾猶人也。【晉書·欒肇·論語駁曰】燕齊謂勉强爲文莫。【揚子·方言】侔莫,强也,凡勞而相勉謂之侔莫。【淮南子·謬稱訓】猶未之莫與。【註】莫,勉之也。

削也。【管子·制分篇】屠牛垣,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鐵。 

【博雅】莫莫,茂也。【詩·周南】維葉莫莫。【註】莫莫,茂密之貌。 

【莊子·逍遙遊】廣莫之野。【註】莫,大也。

姓。【通志·氏族略】卽幕氏省文。漢有富人莫氏,見《游俠傳》。唐有比部員外郎莫藏用。 

【史記·夏本紀註】五湖之一有莫湖。

與瘼通。【詩·小雅】莫此下民。

與幕通。【史記·李廣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 

【說文】莫故切。同暮。【易·夬卦】莫夜有戎。

菜也。【詩·魏風】彼汾沮洳,言采其莫。【註】音暮。【陸璣疏】莫,莖大如箸,赤節,節一葉,似柳葉,厚而長,有毛刺,今人繅以取繭緒。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爲羹,又可生食。五方通謂之酸迷,冀州人謂之乾絳,河、汾之閒謂之莫。

通膜。【禮·內則】去其皽。【註】皽謂皮肉之上魄莫也。 

【韻會】莫白切,音陌。靜也。【詩·小雅】君婦莫莫。【註】言淸靜而敬至也。【左傳·昭二十八年】德正應和曰莫。 

【唐韻古音】平聲,音謨。《漢書》註引《詩》聖人莫之作謨。 【直音】作𦱤。

【唐韻】亡運切,音問。【玉篇】草木新生者。 

【篇海】音免。亦作葂。

【集韻】子結切,音節。【類篇】草約也。

【集韻】那含切,音男。草名。【玉篇】萓莮也。本作宜男。

【唐韻】洛哀切【正韻】郞才切,𠀤音來。【說文】蔓華也。【玉篇】藜草也。【詩·小雅】北山有萊。【疏】萊,草名。其葉可食。 

【周禮·地官·縣師】辨其夫家人民田萊之數。【註】萊,休不耕者。郊內謂之易,郊外謂之萊。 

【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註】萊,除其草萊也。【詩·小雅】田卒汙萊。【註】萊,草穢。

地名。【書·禹貢】萊夷作牧。【齊語】通齊國之魚鹽于東萊。【註】東萊,齊東萊夷也。

山名。【山海經】萊山,其木多檀楮。

姓。【孟子】苦伊尹、萊朱。【趙岐註】萊朱,湯賢臣仲虺是也。【左傳·文二年】萊駒爲右。 

【韻補】音黎。【郭璞·遊仙詩】朱門何足榮,未若託蓬萊。臨泉揖淸波,陵岡掇丹荑。 

【廣韻】落代切,音賴。義同。 【爾雅】作釐。

〔古文〕苓【唐韻】落賢切【集韻】【韻會】【正韻】靈年切,𠀤音連。【爾雅疏】北人以蓮爲荷。

【說文】芙蕖之實也。【爾雅·釋草】荷,芙蕖。其實蓮。【註】蓮謂房也。 

【集韻】連彥切,連去聲。【前漢·地理志】左馮翊蓮勺。【後漢·鄭興傳註】蓮勺,故城在今同州下邳縣東北。 

【字彙補】所夾切。草名。【廣雅】鳶尾、烏蓮,射干也。

【集韻】【韻會】【正韻】𠀤時吏切,音侍。【博雅】立也。【揚子·方言】更也。【註】爲更種也。【晉書·姚萇載紀】萇命其將于一柵孔中蒔樹一根,以旌戰功。 或作𦸎、𦱎。 

【廣韻】市之切,音時。蒔蘿子。【本草】蒔蘿生佛誓國,一名慈謀敕,一名小茴香,實如馬芹。

音示。義同。

【集韻】烏禾切,音倭。【類篇】萵苣,菜名。【杜甫·種萵苣詩序】堂下理小畦,隔種一兩席許萵苣,向二旬矣。 

【續博物志】萵菜,出萵國,有毒,百蟲不敢近。

【唐韻】良冉切,音斂。【說文】白薟也,或从斂,見蘞字註。 

【類篇】離鹽切,音廉。義同。 

【集韻】虛嚴切,音杴。豨薟,藥草。 

【類篇】魚杴切,音嚴。【字林】水中野韭。

火占切,音㿌。辛味。

苦紺切。同餡。味過甘也。

【唐韻】以周切,音猶。【說文】水邊草也。卽《爾雅》𦳷,蔓于。

臭草。【本草註】其氣𤸈臭,故謂之蕕。蕕者,𤸈也,朽木臭也。【左傳·僖四年】一薰一蕕。

地名。【晉書·慕容㒞載記】劉寧屯據蕕城,降於苻氏。 

【類篇】以九切,音酉。義同。 【集韻】同𦽈。

【玉篇】【唐韻】【廣韻】莫朗切【集韻】【類篇】模朗切,𠀤音蟒。【說文】南昌謂犬善逐兔草中爲莽。 

【揚子·方言】草,南楚之閒謂之莽。【孟子】在野曰草莽之臣。【趙岐註】莽亦草也。【屈原·離騷】夕攬洲之宿莽。【註】草冬生不死者。 

【周禮·秋官·剪氏】掌除蠹物,以莽草薰之。【山海經】朝歌之山有草,名曰莽草,可以毒魚。 

【拾遺記】有草名莽煌,炙人衣則焦,刈之爲席,方冬彌溫,以枝相摩則火出。 

【爾雅·釋草】莽,數節。【疏】凡竹節閒促數者名莽。 

【小爾雅】大也。

草深貌。【楚辭·天問】草木莽莽。

【莊子·則陽篇】君爲政焉勿鹵莽。【註】猶粗率也。

莽蒼,見蒼字註。

國名。【列子·周穆王篇】西極之南隅,名古莽之國。

姓。【前漢書武帝紀莽何羅註】孟康曰:本姓馬,明德皇后惡其先人有反者,易姓莽。 

【廣韻】莫厚切,音某。義同。 

【唐韻古音】莫補切,音媽。【楚辭·九章】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汨徂南土。 

【集韻】謨郞切,音茫。莽蒼,亦讀平聲。 俗作莾、莽。

考證:〔【屈原·離騷】夕攬中州之宿莽。〕 謹照原文省中字。州改洲。〔【後漢·莽何羅傳註】〕 謹按後漢無莽何羅傳,謹照原書改前漢書武帝紀莽何羅註。

【干祿字書】俗莽字。

【唐韻】七賜切,音刺。【說文】策也。【玉篇】芒也,草木針也。 【字彙補】與譏刺字義同。【鶡冠子·世兵篇】非過材之莿也。 【正字通】與茦同。

【唐韻】於阮切,音婉。【說文】茈菀,出漢中房陵。【本草】紫菀,其根色紫而柔宛,故名。許愼作茈菀。 

【博雅】女腸,女菀也。

茂盛貌。【詩·小雅】瞻彼阪田,有菀其特。【箋】菀然茂特之苗。【又】有菀者柳。【傳】菀,茂木也。 

【前漢·百官表】邊郡六牧師菀令。 

【水經注】菀川,水出勇士縣之子城。

通苑。詳苑字註。 

【廣韻】紆勿切,音鬱。義同。 

【集韻】與蘊同。

【唐韻】子盈切【集韻】【類篇】咨盈切,𠀤音精。【說文】韭華也。【張衡·南都賦】秋韭冬菁。【註】廣雅曰:韭,其華謂之菁。

菁茅。【書·禹貢】包匭菁茅。【管子·輕重丁】江、淮之閒,有一茅而三脊,母至其本,名之曰菁茅。

蔓菁。【周禮·天官】醢人菁菹。【註】菁,蔓菁也。

蕪菁,【後漢·桓帝紀】種蕪菁以助人食。

菁,華英也。【張衡·西京賦】麗服颺菁。 

【集韻】倉經切,音靑。菁菁,花盛貌。【詩·唐風】有杕之杜,其葉菁菁。

地名。【謝靈運·山居賦】三菁五奧。【自註】三菁,在太平之北。

考證:〔【管子·菁茅謀】〕 謹照原書篇名改管子輕重丁。〔【詩·唐風】有杕之左,其葉菁菁。〕 謹照原文左改杜。

【韻會】丁歷切,音鏑。【爾雅·釋草】菂薂。【郭註】卽蓮實。【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綠房紫菂。 

【類篇】胡了切,音皛。義同。 【廣韻】作芍。

【集韻】【篇海】𠀤求于切,音渠。人名,北齊有宋菃。

【集韻】都籠切,音東。菄風,草名。嶺南平澤有之。【廣韻】本作東,俗加艸。《吳都賦》艸則東風扶留。 

【廣州記】有菄風菜。 

【類篇】多貢切,音凍。義同。

〔古文〕𦭂【唐韻】古顏切【集韻】居顏切,𠀤音姦。【玉篇】茅屬也。【詩·小雅】白華菅兮。【疏】已漚爲菅。【左傳·昭二十年】無棄菅蒯。【註】菅似茅,滑澤無毛,筋宜爲索,漚與曝尤善。 

【左傳·昭二十七年】或取一編菅。【杜註】苫也。【山海經】白菅爲席。 

【管子·牧民篇】野蕪曠,則民乃菅。【註】菅當爲姦。

姓。【正字通】漢有菅禹,唐有菅崇嗣。

古頑切,音關。【春秋·隱十年】公敗宋師于菅。【註】菅,宋地。 

【韻補】圭𤣥切,音涓。【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菅。叶下晤言韻。

考證:〔【管子·牧民論】野蕪曠,則民乃菅。【註】謂莩色也。〕 謹照原書牧民論改牧民篇。註中謂莩色也照原文改菅當爲姦。

【唐韻】側鳩切,音鄒。【玉篇】草也。【韻會】草叢生也。 

【說文】麻蒸也。【潘岳·西征賦】感市閭之菆井。【註】菆井,卽渭城東賣麻蒸之市。

好箭也。【左傳·宣十二年】左射以菆。【註】菆,矢之善者。【儀禮·旣夕】御以蒲菆。【註】蒲,楊柳,可以爲箭。 

【博雅】蓐謂之菆。 

【集韻】餘也。 

【廣韻】芻注切,音䐢。鳥巢也。【酉陽雜俎】鷹巢一名菆。鷹呼菆子者,雛鷹也。 

【韻會】徂丸切,音攢。積木以𣩵也。【禮·檀弓】菆塗龍輴。【疏】菆,叢也,謂以木叢棺而四面塗之,故云菆塗也。 

【集韻】徂聰切。與樷同。【太𤣥經】鳥托巢于菆,人寄命于公。

【玉篇】故吳切,音姑。【博雅】藈菇,王瓜也。

【唐韻】盧合切,音拉。【玉篇】《方言》云:東魯呼蘆菔爲菈𦾽子。

【左思·吳都賦】菈𢴫雷硠。【註】崩弛之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