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
释義
【集韻】典禮切,音邸。【爾雅·釋草】菧苨。【疏】根、莖都似人參而葉小異,根味甜。
又【集韻】軫視切,音旨。茋蒻,小苹也。【廣韻】作茋。
考證:〔【爾雅·釋草】菧苨。【註】根莖都似人參。〕 謹照原文註改疏。
【唐韻】卽葉切,音接。【玉篇】莕菨,水草,可食。【集韻】引《說文》云菨餘也。叢生水中,葉在莖端,江東呼爲莕。《韻會》云《詩》《傳》作接余。
又【類篇】色甲切。同翣。棺羽飾也。
【唐韻】薄亥切,音倍。【說文】草也。【齊民要術】凡榖田,二月上旬及麻菩楊生種者爲上時。
又【九經考異】《易》豐其蔀。鄭𦵮作菩,小席也。
又【廣韻】蒲北切,音匐。義同。
又房久切,音阜。香草。【周禮·夏官·大馭註】以菩芻棘柏爲神主。
又【玉篇】薄胡切,音蒲。菩提,樹名。【酉陽雜俎】樹出摩伽陀國。
又【柳宗元·無姓和尚𥓓註】佛書云:菩提薩埵,言覺有情也,從𥳑稱菩薩。【綱目集覽】《釋典》:菩之爲言了也。
【正韻】徒浪切,音宕。【玉篇】莨菪子。
又菜中有水莨菪。【張仲景·金匱要略】葉圓而光,有毒,悮食令人狂亂,甘草汁解之。【史記】作𦿆。
〔古文〕䒺𦻍𦸧𦻋𦸨【唐韻】【集韻】𠀤居隱切,音謹。【詩·大雅】菫荼如飴。【傳】菫,菜也。【禮·內則】菫荁枌楡,免薧滫瀡以滑之。【註】冬用菫,夏用荁。【爾雅·釋草】苦菫。【註】今菫葵也。
又【集韻】渠吝切,音覲。【類篇】藥名,烏頭也。【爾雅·釋草】芨菫草。【註】卽烏頭也,江東呼爲菫。【莊子·徐無鬼】藥也,其實菫也。
又【淮南子·說林訓】蝮蛇螫人,傅以和菫,卽愈。【註】和菫,毒藥。
又赤菫,山名。【越絕書】赤菫之山,破而出錫。○按菫字有三音,上、去二音从艸,入艸部,其平聲音芹,《說文》訓黏土从革,省从土。另詳土部。《說文》堇,黏土。菫俗作堇。
【唐韻】昨焦切,音樵。【說文】草也。
又【集韻】止少切,音沼。【玉篇】菬子,藥也。
【集韻】澄之切,音治。說文,菭蘠,草名。
又【廣韻】直尼切,音墀。水衣也。
又與苔通。【前漢·外戚傳】華殿塵兮玉階菭,中庭萋兮綠草生。【顏註】菭音臺,水氣所生。
【韻會】居行切,音庚。【篇海】草名。
〔古文〕䔢【唐韻】戸花切【集韻】胡瓜切,𠀤音划。【書·舜典】重華協于帝。【傳】華謂文德。
又【禮·檀弓】華而睆。【疏】凡繪畫,五色必有光華,故曰華畫也。
又【廣韻】草盛也。
又粉也。【曹植·洛神賦】鉛華弗御。
又髮白也。【後漢·陳蕃傳】蹇諤之操,華首彌固。
又華林,園名。【魏志】芳林園卽今華林園。
又地名。【戰國策】說趙王于華屋之下。【史記·秦本紀註】華陽,地名。【吳志·孫皓傳】皓舉大衆出華里。
又【水經注】河水東南徑華池。
又華表。【古今註】堯設誹謗木,今之華表。
又星名。【晉書·天文志】大帝九星曰華蓋。
又【韻會】胡化切,音話。【書·禹貢】至于太華。【爾雅·釋山】華山,爲西嶽。
又姓。【潛夫論】華氏子,姓也。【通志·氏族略】宋戴公子者,食采于華,因氏焉。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華楓枰櫨。【註】華皮可以爲索。
又【集韻】呼瓜切,音譁。【禮·曲禮】爲國君者華之。【註】華,中裂之,不四拆也。【爾雅·釋木】瓜曰華之。
又與花同。【爾雅·釋草】華,荂也。【揚子·方言】齊楚之閒或謂之華,或謂之荂。【佩觿集】華有戸瓜,呼瓜二翻,俗別爲花。
又【韻補】呼戈切。【邊讓·章華賦】體迅輕鴻,榮曜春華。進如浮雲,退如激波。
又胡戈切。【徐鍇·說文繫傳】華,本音和,故今人謂華表爲和表。【棗據詩】矯足登雲閣,相伴步九華。徙倚憑高山,仰攀桂樹柯。
又【詩·本音】灼灼其華。【註】音敷。【考】《詩》如常棣之華,顏如舜華,維常之華,𠀤叶車韻。隰有荷華,叶下都韻。黍稷方華,叶下途韻,凡七見,皆讀敷。
又【唐韻古音】亦音敷。郭璞曰:江東謂華爲敷。陸德明曰:古讀華如敷,不獨江東也。漢光武曰: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必得隂麗華。
又【韻會】苦蛙切【正韻】枯瓜切,𠀤音誇。不正也。 或作蕐。詳䓙字註。䓙又作𦶎。
考證:〔【禮·檀弓】華而晥。〕 謹照原文晥改睆。〔【詩·本音】灼灼其華。【註】音敷。【考】詩如棠棣之華。〕 謹照原文棠改常。
【唐韻】古胡切。【博雅】菰,蔣也。其米謂之胡。【西京雜記】菰之有米者長安人謂之雕胡,有首者謂之綠節。
又地名。【吳志·孫亮傳】諸葛誕別將于菰陂。
又借作孤。【漢·校官碑】履菰竹之廉。【集韻】同苽。詳苽字註。
考證:〔【博雅】菰蔣也,其米謂之胡菰。〕 謹照原文胡下省菰字。
〔古文〕𧅊【唐韻】同蔆。
【集韻】妃尾切【正韻】敷尾切,𠀤音斐。菜名。【說文】芴也。【詩·邶風】采葑采菲。【疏】郭璞曰:菲草生下濕地,似蕪菁,華紫赤色,可食。
又【論語】菲飮食而致孝乎鬼神。【何晏註】薄也。
又【揚子·方言】菲惄悵也。
又【集韻】父沸切,音狒。義同。
又與屝通。【禮·曾子問】不杖、不菲、不次。【註】菲,草履。【前漢·刑法志】菲履赭衣而不純。
又【集韻】芳微切,音霏。草茂貌。【廣韻】芳菲也。
又【博雅】菲菲,香也。【司馬相如·上林賦】郁郁菲菲。
又【揚子·太𤣥經】白黑菲菲。【註】雜也。【後漢·梁鴻傳】志菲菲兮升降。【註】高下不定也。
考證:〔【後漢·梁鴻傳】志菲菲于升降。〕 謹照原文于改兮。
【唐韻】去金切,音欽。草名。似蒿,菳荃也。
又【集韻】居吟切,音今。菳䔲草。
又同芩。
〔古文〕葊【唐韻】【集韻】𠀤烏含切,音諳。【韻會】菴閭,草名。【司馬相如·子虛賦】菴閭軒于。【註】菴閭,蒿也。【本草】此草老莖可以蓋覆菴閭,故名。【北史·景穆恭皇后傳】太后常以體不安服菴閭子。
又菴羅,果名。【本草】又名菴摩羅伽果。【謝靈運·山居賦】企堅固之貞林,希菴羅之芳園。
又【玉篇】倚廉切,音淹。義同。
又【韻會】烏紺切,音闇。【左思·蜀都賦】茂八區而菴藹。【正韻】菴藹,翳薈也。
又上聲,烏感切,音黯。義同。
又【類篇】同蓭。【正字通】本作菴,省作菴。菴字原从𡘹,不从奄作。
【唐韻】文兩切,音网。菵草。【本草註】似燕麥。【爾雅翼】菵米,可以爲飯,生水田中,《爾雅》所謂皇守田也。
【唐韻】邊孔切,音琫。【說文】草盛貌。【博雅】菶菶,茂也。【詩·大雅】菶菶萋萋。【疏】梧桐之貌也。
又【玉篇】多實也。
又【韻會】蒲蒙切,音蓬。義同。
又【集韻】同𦺑。
【玉篇】同帚。
【集韻】衣虛切,音於。【說文】𣨙也。【博雅】臰也。【宋玉·九辨】葉菸邑而無色兮。
又【正韻】音烟。義同。
又【韻會】音飫。蔫菸,敗也。【廣韻】臭草。
【唐韻】側魚切,音䶥。【說文】酢菜也。【釋名】菹,阻也。生釀之,遂使阻于寒溫之閒,不得爛也。【詩·小雅】疆埸有瓜,是剝是菹。【禮·祭統】水草之菹。【註】芹茆之屬。【侯鯖錄】細切曰齏,全物曰菹,今中國皆言齏,江南皆言菹。
又【集韻】子邪切,音嗟。澤生草曰菹。【孟子】驅蛇龍而放之菹。
又地名。【穆天子傳】南征至于菹。#
考證:〔【詩·小雅】疆場有瓜〕 謹照原文疆場改疆埸。
【集韻】經天切,音肩。【玉篇】草名。【爾雅·釋草】菺,戎葵。【註】今蜀葵也。
【集韻】力錦切,音廩。【廣韻】𦾰,蒿也。
又拂菻,國名。【唐書·高仙芝傳】拂菻、大食諸胡七十二國降附。
【唐韻】吐敢切,音毯。【說文】雚之初生。【爾雅·釋草】菼,薍。【註】似葦而小,實中,江東呼爲烏蓲。【詩·王風】毳衣如菼。【箋】毳衣之屬有五色,其靑者如鵻。【傳】郭璞曰:菼草色如鵻,在靑白之閒。【字說】菼,中赤,始生未黑,黑已而赤,故謂之菼,可爲帚。【禮·玉藻·桃茢註】茢菼,帚也。 【說文】作𦵹。或作炎。
考證:〔【爾雅·釋草】【註】江東呼爲鳥蓲。〕 謹照原文鳥蓲改烏蓲。
【唐韻】【韻會】𠀤式竹切,音叔。【物理論】衆豆之總名。【詩·豳風】禾麻菽麥。【春秋·定元年】隕霜殺菽。【註】大豆之苗。《禮·檀弓》王註熬豆而食曰啜菽。
又【唐韻古音】式沼反。【詩·豳風】烹葵及菽。叶下棗韻。
又【篇海】子了切。【集韻】通萩。詳萩字註。 【詩疏】亦作叔。【廣韻】同尗。
考證:〔【儀禮註】王公熬豆而食,曰啜菽。〕 謹按儀禮註無此文,查係王肅檀弓註見釋文。今改禮檀弓王註熬豆而食曰啜菽。
【廣韻】徒兼切,音恬。【玉篇】菜名。【本草註】菾通甜,因其味微甜也。【類篇】菾菜,治病𤍠。
又【集韻】他念切,音忝。草木長茂貌。
【唐韻】都盜切【集韻】刀號切,𠀤音到。【說文】草木倒也。
又【集韻】覩老切,音倒。草名。
又竹角切,音斲。草大貌。
又【詩·小雅】倬彼甫田。【韓詩】作菿彼甫田。
【唐韻】呼古切,音滸。豆名,俗加艸。【類篇】似貍豆而大。
〔古文〕𦬟【唐韻】【集韻】𠀤渠之切,音棊。【說文】豆莖也。【前漢·楊惲傳】種一頃豆,落而爲萁。
又【廣韻】居疑切,音姬。【韻會】菜,似蕨。【馬融·廣成頌】茈萁芸蒩。
又草也。【前漢·五行志】檿弧萁服。【師古註】服,盛箭者,萁草似荻而細,織之爲服也。
又【禮·曲禮】梁曰薌萁。【註】萁,語辭也。
又居開切,音該。【淮南子·時則訓】爨萁燧火。【註】取萁木燧之,火炊之。
【集韻】同䒩。
【唐韻】秦醉切,音瘁。【說文】草貌。
又【博雅】苦萃,款冬也。
又【易·卦名】坤下兌上萃。【彖曰】萃,聚也。【詩·陳風】有鴞萃止。【齊語】令夫士羣萃而州處。
又【集韻】昨律切,音崒。義同。【左思·吳都賦】㩋矗森萃,蓊茸蕭瑟。
又七內切,音淬。萃蔡,衣聲。【司馬相如·子虛賦】翕呷萃蔡。
又通倅。【周禮·春官】車僕掌戎路之萃。【註】萃猶副也。
【唐韻】徒刀切,音陶。【玉篇】蒲萄。【後漢·西域傳】栗弋國出名馬、牛、羊、蒲萄、衆果,其土水美,故蒲萄酒特有名焉。【魏文帝詔】南方龍眼、荔支寧比西國蒲萄、石蜜乎。
又宮名。【三輔黃圖】蒲萄宮在上林宛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