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
释義
【集韻】樞倫切,音春。【說文】草名。【篇海】古文春字。註見日部五畫。
【集韻】賔彌切,音𤰞。【類篇】萆薢,藥草。
又頻彌切,音陴。義同。
又【集韻】必袂切,音蔽。【山海經】小華之山,其草有萆荔。
又與蔽通。【前漢·韓信傳】從閒道萆山而望趙軍。【師古註】蔽隱于山閒,使敵不見。
又【唐韻】蒲歷切,音甓。【玉篇】雨衣也。【類篇】一曰蓑衣。
又【唐韻古音】同菝。
【唐韻】直良切【韻會】仲良切,𠀤音長。【詩·檜風】隰有萇楚,猗𤣕其枝。【傳】萇楚,銚弋也。【疏】今羊桃也。【張衡·南都賦】薇蕪蓀萇。
又姓。【禮·樂記】閒諸萇弘。【註】萇弘,周太史。【通志·氏族略】唐奉天尉萇總。
又烏萇,國名。【水經注】烏萇國卽北天竺,佛所到國也。
【說文】胡官切,音桓。山羊細角也。【六書正譌】上从𠁥,是羊頭,非艸頭。下从見,如兔字,非見字。《字彙》譌列艸部,非。見字原有丶。寬字萈聲。
【唐韻】扶涕切,音狒。【說文】枲屬。
又【集韻】符分切,音汾。義同。或作蕡、黂。
又符非切,音肥。避也。【班固·幽通賦】安慆慆而不萉兮。
又蒲北切。與菔通。【爾雅·釋草】葖蘆萉。【註】萉宜爲菔,蘆菔也。
考證:〔【爾雅·釋草】突蘆萉。〕 謹照原文突改葖。
【唐韻】洛哀切【正韻】郞才切,𠀤音來。【說文】蔓華也。【玉篇】藜草也。【詩·小雅】北山有萊。【疏】萊,草名。其葉可食。
又【周禮·地官·縣師】辨其夫家人民田萊之數。【註】萊,休不耕者。郊內謂之易,郊外謂之萊。
又【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註】萊,除其草萊也。【詩·小雅】田卒汙萊。【註】萊,草穢。
又地名。【書·禹貢】萊夷作牧。【齊語】通齊國之魚鹽于東萊。【註】東萊,齊東萊夷也。
又山名。【山海經】萊山,其木多檀楮。
又姓。【孟子】苦伊尹、萊朱。【趙岐註】萊朱,湯賢臣仲虺是也。【左傳·文二年】萊駒爲右。
又【韻補】音黎。【郭璞·遊仙詩】朱門何足榮,未若託蓬萊。臨泉揖淸波,陵岡掇丹荑。
又【廣韻】落代切,音賴。義同。 【爾雅】作釐。
【唐韻】七稽切【韻會】千西切,𠀤音妻。【玉篇】草盛貌。【詩·周南】維葉萋萋。
又雲行貌。【詩·小雅】有渰萋萋。
又【爾雅·釋訓】萋萋,臣盡力也。
又萋斐,文章相錯也。【詩·小雅】萋兮斐兮,成是貝錦。
又萋且,敬愼貌。【詩·周頌】有萋有且。
又【韻會】此禮切,音泚。【左思·魏都賦】珍樹猗猗,奇卉萋萋。蕙風如薰,甘露如醴。
又【集韻】千咨切,音郪。義同。
考證:〔【詩·周頌】有萋有苴。〕 謹照原文苴改且。
〔古文〕鋂【唐韻】莫耕切【正韻】眉庚切,𠀤音氓。【說文】草芽也。
又【韻會】菜始生也。【博雅】始也。
又不動貌。【莊子·應帝王】鄕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
又耕亦曰萌。【周禮·秋官】薙氏掌殺草,春始生而萌之。【註】謂耕反其萌芽。
又姓。【正字通】五代蜀裨將萌慮。
又葭萌,地名。【史記·貨殖傳註】屬廣漢,今利州縣。
又通氓。【管子·山國軌】謂高田之萌曰:吾所寄幣于子者若干。【註】萌,民也。【戰國策】施及萌隷。
又同蕄。【爾雅·釋訓】存存、萌萌,在也。
又【唐韻古音】讀芒。【揚雄·幽州牧箴】義兵涉漠,偃我邊萌。叶下康韻。
又義與芒通。【禮·月令】句者畢出,萌者盡達。【管子·五行篇】艸木區萌。區萌卽句芒也。
又【集韻】彌登切,音瞢。義同。
又眉兵切,音明。蕨萌,草名。
【唐韻】薄經切【集韻】旁經切,𠀤音甁。【玉篇】萍草。【本草註】萍卽楊花所化,一葉經宿卽生數葉,葉下有微鬚,卽其根也。【禮·月令】萍始生。【周禮·萍氏註】萍之草無根而浮,取名於其不沉溺。【後漢·鄭𤣥傳】萍浮南北。
又靑萍,劒名。
又地名。【竹書紀年】蒐于萍澤。【晉書·地理志】萍鄕,屬安成郡。
又【集韻】【正韻】與苹同。【韻會】苹、萍本是一物,字異而音義相同。
按《詩》食野之苹,毛氏傳云:苹,䓑也。鄭氏箋云:苹,藾蕭也。疏云:萍是水中之草,非鹿所食。故鄭氏不从毛氏,觀下食蒿食芩,皆陸草可知,則苹當依經疏藾蕭,萍是浮萍,絕然二物,字可通借,義不相通,《韻會》之說非。
【唐韻】於危切,音逶。蔫也。【詩·小雅】無木不萎。【屈原·離騷】雖萎絕其何傷兮。
又病也。【禮·檀弓】哲人其萎乎。
又【集韻】鄔毀切,音委。藥草。【爾雅·釋草】熒,委萎。【註】萎蕤也。【韓愈詩】萎蕤綴藍瑛。【註】萎蕤,靑花圓實。亦作荽蕤。
又【正韻】蓄𦄲貌。【後漢·馬援傳】萎腇咋舌。
又地名。【晉書·匈奴傳】萎莎胡等詣王駿降。
又【集韻】同餧。詳餧字註。
【唐韻】徒感切,音髧。【博雅】菡萏,芙蓉也。詳菡字註。
又【韻會】葩華貌。【杜甫·朝享太廟賦】雲菡萏以張蓋。 【五經文字】《說文》作𧂄,《詩》疏又作𦻁,《集韻》又作𦽜。
【唐韻】山洽切【集韻】色輒切【韻會】山輒切,𠀤音歃。萐蒲,瑞草。王者孝德至,則萐蒲生於厨。【白虎通】阜出萐莆。萐莆,樹名,其葉大於門扇,不搖自扇,於飮食淸涼,助供養也。
又【集韻】實洽切,音䮜。義同。
考證:〔【白虎通】阜出萐莆。【註】萐莆,樹,其葉大於門扇〕 謹按原文萐莆樹以下係白虎通正文非註文。謹將註萐莆樹四字改萐莆樹名。
【唐韻】職追切,音鵻。【說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爾雅·釋草】萑蓷。【註】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韻】枲未漚者。
又【韻會】胡官切,音桓。【說文】薍也。【詩·豳風】八月萑葦。【疏】初生者爲菼,長大爲薍,成則爲萑。【周禮·春官】其柏席用萑黼純。【註】萑,如葦而紉。
又【前漢·息夫躬傳】涕泣流兮萑蘭。【註】涕泣闌干也。
又鳥名,鴟屬。字从𠁥。詳隹部。
【唐韻】以轉切,音兗。草名。
又渠篆切,音圈。耎也。
【集韻】魚羈切,音宜。【玉篇】萓莮草卽鹿蔥也。本作宜。
【韻學集成】同苕。
【直音】俗薺字。
【字彙補】音未詳。【博雅】萖,笑也。
【唐韻】魯何切【正韻】郞何切,𠀤音羅。【玉篇】女蘿託松而生。【詩·小雅】蔦與女蘿,施于松柏。【傳】女蘿,兔絲,松蘿也。【疏】松蘿,自蔓松上生,枝正靑,與兔絲殊異。【韻會】陸佃云:在木爲女蘿,在草爲兔絲。【屈原·離騷】被薜茘兮帶女蘿。
又【說文】莪也。【爾雅·釋草】莪蘿【註】今莪蒿也。
又【爾雅·釋草】葖蘆萉【疏】今謂之蘿蔔。
又苧蘿,山名。見苧字註。
【唐韻】蘇彫切【集韻】先凋切,𠀤音簫。艾蒿也。【詩·王風】彼采蕭兮。【疏】今人所謂荻蒿者是也。【禮·郊特牲】蕭合黍稷,臭陽達于牆屋。
又【詩·小雅】蕭蕭馬鳴。【註】聲也。
又【前漢·食貨志】江淮之閒,蕭然煩費。【註】蕭然猶騷然,勞動之貌。
又蕭條,寂寥貌。【宋玉·九辨】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註】隂令促,急風疾暴也。
又【論語】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何晏註】蕭之言肅也,牆謂屛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屛而加肅敬。
又斧名。【左思·魏都賦】蕭斧戢柯以柙刃。【說文註】蕭斧,芟艾之斧也。
又國名。【左傳·文十四年】宋高哀爲蕭封人。【註】蕭,宋附庸國。
又關名。【前漢·武帝紀】北出蕭關。
又姓。【潛夫論】蕭氏,殷舊姓也。
又叶音修。【毛詩·古音考】冽彼下泉,浸彼苞蕭。叶下周。【屈原·九歌】風颯颯兮木蕭蕭。叶下憂。
按《周禮·地官·甸師》蕭茅註:鄭讀所六反,至杜子春始讀爲簫。
【集韻】桑割切,音撒。【釋典】菩,普也。薩,濟也。能普濟衆生。【綱目集覽】菩之爲言了也,薩之爲言見也,謂智慧了見也。
又【類篇】《唐六典》有薩寶府,掌胡神祠。
又姓。【通志·氏族略】薩孤氏,代人。【正字通】元詞人薩天錫。
【唐韻】七由切【集韻】【韻會】雌由切,𠀤音秋。【說文】蕭也。【爾雅·釋草】蕭,萩。【註】卽蒿。【左傳·襄十八年】及秦周伐雍門之萩。
又通楸,木名。【管子·禁藏篇】當春三月,萩室熯造。【註】萩木鬱臭,以辟毒氣,故燒之新造之室。【前漢·貨殖傳】山居千章之萩。
又【史記·朝鮮列傳】封隂爲萩苴侯。【註】屬渤海。
又【五經文字】子遙切,音椒。【穀梁傳·文九年】楚子使萩來聘。【集韻】或作菽。
又【玉篇】【廣韻】𠀤子小切。義同。
考證:〔【左傳·襄十八年】秦周伐雍門之萩。〕 謹照原文秦周上增及字。
【唐韻】苦禾切,音科。【集韻】草名。海蔥也。
又藤類。【玉篇】萪藤,出海邊。【齊民要術】萪藤,圍數寸,重于竹,可以杖蔑以縛船,及以爲席勝竹也。又柔萪藤有子,極酢爲菜滑,無物能比。○按《正字通》云:藤屬無萪,想未考《玉篇》諸書也。
【唐韻】【正韻】𠀤許亮切,音嚮。【集韻】芼羹。
〔古文〕㸘𤍚𢁭【唐韻】無販切,音蔓。【說文】蟲也。【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
又數名。【易·乾象】萬國咸寧。【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又舞名。【詩·邶風】方將萬舞。【疏】萬者,舞之總名。【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戚舞也。【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
又州名。【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
又姓。【通志·氏族略】萬氏,孟子門人萬章。
又【韻補】入銑韻。【白居易·寄元九詩】憐君爲謫吏,窮薄家貧褊。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 【六書正譌】或省作万,非。
【唐韻】【韻會】𠀤王矩切。音雨。【說文】草也。
又姓。【急就篇】萭段卿。【註】萭亦楀字。楀,木名。因樹以得姓也。【前漢·游俠傳】有萭章。
又【韻會】果羽切,音矩。義同。
又【集韻】恭于切,音拘。所以正車輪者。【周禮·冬官·輪人】萭之以𦕑其匡也。【註】等爲萭蔞以運輪上,輪中萭蔞則不匡刺也。
【唐韻】羊朱切,音兪。【玉篇】䓵萮,花貌。【類篇】或作蘛。【篇海】一作𧃠。
又【集韻】勇主切,音庾。萮茈,木耳。
又徒侯切,音頭。草名。
【唐韻】房久切【韻會】扶缶切【正韻】房缶切,𠀤音婦。【禮·月令】孟夏,王瓜生。【註】草葜也。今《月令》云:王萯生。
又山名。【竹書紀年】帝孔甲三年,王畋于萯山。
又宮名。【前漢·宣帝紀】甘露二年,行幸萯陽宮。
又【集韻】蒲昧切,音佩。【韻會】符遇切,音附。義𠀤同。
又【集韻】簿亥切,音蓓。與菩通。草也。 【字彙補】萯山,山海經音倍。又漢書萯陽宮,李裴亦音倍,字彙作防父切,誤。
按負、𧴥二字異音。負音附,𧴥音倍,似萯山之萯,从𧴥。萯草之萯从負,不可以倍音廢附音也。葜字原从挈作。
【唐韻】郞甸切,音練。草名。【玉篇】白蘞也。【爾雅·釋草】萰,菟荄。
又芊萰,靑盛貌。【郭璞·江賦】涯灌芊萰。
【唐韻】况袁切【集韻】許元切,𠀤音暄。【韻會】忘憂草,卽今之鹿蔥也。【說文】作藼。又从宣。【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本又作萱。【本草註】花宜懷妊,婦人佩之必生男,故名宜男。
按萱字《詩》作諼,《說文》作藼,又作蕿,《爾雅》又作萲。《正字通》獨以藼爲正,似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