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唐韻】符分切,音汾。【玉篇】葐蒕,盛貌。【左思·蜀都賦】鬱葐蒕以翠微。 

【博雅】馥葐,香也。 

【集韻】步奔切,音盆。艸名。【爾雅·釋草】茥,蒛葐。【註】覆盆也,實似莓而小。【正字通】梵書謂覆葐子花曰蘇蜜那花。

考證:〔【爾雅·釋草】莖蒛葐。〕 謹照原文莖改茥。

【唐韻】府容切,音封。菜名。【韻會】蕦蓯也。【詩·邶風】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傳】葑,須也。【疏】《釋草》云:須,葑蓯。《坊記》註云:葑,蔓菁也。《方言》云:蘴蕘,蕪菁也。陳楚謂之葑,齊魯謂之蕘,關西謂之蕪菁,趙魏之部謂之大芥。蘴與葑字雖異音實同,卽葑也,須也,蕪菁也,蔓菁也,葑蓯也,蕘也,芥也,七者一物也。【集韻】敷馮切,音豐。《詩》采葑采菲,徐邈讀作蘴。 

【廣韻】芳用切,音湗。菰根也,今江東有葑田。【晉書音義】菰草叢生,其根盤結,名曰葑。【通鑑】魏明帝靑龍元年,陸遜入江夏,催人種葑豆。【史炤·釋文】葑,方用切,菰根也。江東有葑田。【胡三省註】按葑音封,菜也,亦謂之蔓菁。江東葑田,乃是葑泥,其深有沒牛者,此田又不產菰根。

【唐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𠀤音紅。【爾雅·釋草】葒,蘢古。【本草】葒草,水葒也,與葓同。

【唐韻】戸公切【韻會】胡公切,𠀤音紅。【玉篇】水草也。【北史·慕容儼傳】造荻葓竟數里,以塞船路。

【唐韻】戸鉤切,音侯。【集韻】草名。【爾雅·釋草】薃葔,莎。

《爾雅》本作侯。

【集韻】延面切,音衍。【類篇】蔓葕也。 或作莚。

【唐韻】徒骨切,音突。【爾雅·釋草】葖,蘆萉。【註】萉宜爲菔,蘆菔也。紫花大根,俗呼雹突。詳前菔字註。

【集韻】【韻會】【正韻】𠀤陟慮切,音箸。【博雅】明也。【中庸】形則著。【晏子·諫上篇】君之德著而彰。 

【管子·立政篇】十二月一著。【註】著,標著也,使傰曹署著其名。【周禮·典婦功註】書其賈而著其物。 

【前漢·景帝紀】廷尉與丞相更議著令。【註】著音著作之著。【晉書·職官志】魏太和中,詔置著作郞,於此始有其官。 

【小爾雅】思也。

與貯通。【家語】子貢廢著鬻財於曹、魯之閒。【註】著,居也。 

【詩·齊風】俟我于著乎而。【傳】門屏之閒曰著。 

【左傳·昭十二年】若不廢君命則固有著矣。【註】著,位次也。【前漢·五行志】朝內列位有定處,所謂表著也。 

【廣韻】直餘切,音除。【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著雍。【韻會】表著之著亦音除。 

【羣經音辨】藥草也。【爾雅·釋草】味。荎著。【註】音儲。 

【類篇】陟略切,音芍。被服也。【晉書·宣帝紀】關中多蒺䔧,帝使軍士二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 

【儀禮·士喪禮】幎目用緇,方尺二寸,䞓裏著組繫。【註】著,充之以絮也。【韓詩外傳】士褐衣縕著,未甞完也。 

【集韻】直略切,音擆。【吳越春秋】從隂收著,望陽出糶。【註】著。置也。 

【類篇】附也。【前漢·贾誼傳】黑子之著面。 

【禮·明堂位】著,殷尊也。【註】著地無足。 

【前漢·張騫傳】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其俗土著。【師古註】土著,謂有城郭常居,不隨畜牧移徙。【後漢·李忠傳】流民占著者五萬餘口。 【直音】俗作着。

考證:〔【前漢·食貨志】黑子之著面。〕 謹按食貨志無此語,食貨志改贾誼傳。

【正字通】菑本字。【說文】从艸从𡿧从田。【玉篇】【廣韻】𠀤从巛。

【唐韻】息良切,音襄。靑葙子也。【魏志·裴松之註】初平中,有靑牛先生者客三輔,常食靑葙芫花,年似五六十者。【齊民要術】葙根以爲菹,香辛。 【集韻】【類篇】俱作蘘。

考證:〔【魏志·裴松之傳】初平中,有靑牛先生者,客三輔,常食靑葙莞花。〕 謹按魏志無裴松之傳,查係管幼安傳裴松之註文。謹照原書傳改註。莞花改芫花。

【集韻】時鴆切,音甚。【玉篇】桑實也。【詩·魯頌】食我桑黮,懷我好音。【疏】飛鴞,惡聲之鳥。食桑黮而變音。【註】黮同葚。【晉書·張錫傳】桑葚甜甘,鴟鴞革響。 

【韻補】叶如林切,音𡜟。【詩·衞風】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叶下耽字韻。【詩疏】一本又作椹。

《佩觿》云:以鐵椹之椹爲桑葚,非,葚字不當从木。

【唐韻】【集韻】【正韻】𠀤居曷切,音割。【玉篇】蔓草也。【易·困卦】困于葛藟。【註】引蔓纏繞之草。【埤雅】瓜葛皆延蔓相及,故屬之綿遠者取譬瓜葛。【蔡邕·獨斷】凡與先帝、先后有瓜葛者,皆會尚書官屬陛西除下。 

【說文】絺綌,草也。【詩·周南】葛之覃兮。【傳】葛所以爲絺綌。【周禮·地官·掌葛掌】以時徵絺綌之材于山農。 

【司馬相如·大人賦】雜遝膠葛以方馳。【註】膠葛,驅馳也。

國名。【書·仲虺之誥】乃葛伯仇餉。【春秋·桓十四年】邾人、牟人、葛人來朝。

水名。【水經注】沭水又南與葛陂相會。

山名。【越絕書】有葛山。【山海經】葛山之首無草木。

姓。【通志·氏族略】葛氏有三,嬴氏之後,以國爲氏。又諸葛,有熊氏之後爲詹葛氏,齊人語訛,以詹葛爲諸葛。 

【毛詩古音攷】音結。【詩·邶風】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馬融·圍棋賦】乍緩乍急兮上且未別,黑白紛亂兮於約如葛。 

【唐韻古音】《路史》葛天氏,葛音蓋。

古本葛與蓋通。

考證:〔【周禮·地官·掌葛疏】以時徵絺綌之材于山農。〕 謹照原文疏改掌。〔【水經注】沐水又南與葛陂相會。〕 謹照原文沐水改沭水。

【篇海】苦轄切,音恰。菝葜,草也。【集韻】亦作𦸉。

【唐韻】渠京切,音擎。【爾雅·釋草】葝,山薤。【疏】薤生山中者名葝。 

【集韻】堅正切,音勁。【爾雅·釋草】葝,䑕尾。【註】可以染皁。【疏】一名陵翹。 【廣韻】又作𦳲。

考證:〔【爾雅·釋草】葝,鼠尾。【註】可以染草。〕 謹照原文染草改染皁。

【唐韻】綿婢切【集韻】母婢切,𠀤音弭。【爾雅·釋草】葞,春草。【疏】莽草,一名春草,俗呼爲菵草。

考證:〔【爾雅·釋草】葞春草。【疏】蘭草,一名芒草。〕 謹照原文蘭改莽。芒改春。

【唐韻】【集韻】𠀤胡光切,音皇。【玉篇】葟榮,亦花之美也。【爾雅·釋草】蕍、芛、葟,華榮。【疏】葟,華單也。 

【博雅】葟葟,茂也。 

【齊民要術】葟菜,似蒜,生水邊。

【韻會】同𦺭。【說文】本作薓。人薓,藥草。

【篇海】薄胡切,音蒲。俗借葡爲蒲陶字。 

【集韻】平祕切,音備。隷作。凡備、糒字从此。

〔古文〕𦱦【唐韻】多動切【集韻】覩動切,𠀤音懂。【爾雅·釋詁】董,督,正也。【書·大禹謨】董之用威。 

【博雅】固也。

深藏也。【史記·倉公傳】氣當大董。 

【周禮·春官】辨九𢷎,四日振動。【鄭註】動讀爲董。書亦或爲董。振董,以兩手相擊也。 

【玉篇】藕根也。

董蕖。【續博物志】董蕖者,婆羅門云阿苗根,似白芷。

亭名。【左傳·文六年】改蒐于董。【註】河東汾隂縣有董亭。

澤名。【後漢·郡國志】文喜邑有董池陂,古董澤。

姓。【左傳·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龍多歸之,服事帝舜,賜之姓曰董。

【宣二年】董狐,古之良史也。 

【集韻】主勇切,音腫。【羣經音辨】短也。《左傳》余髮董董,今本作種種。 

【字彙補】董正之董,讀若督,東谷切。 【集韻】通作蕫。

考證:〔【左傳·昭二十九年】昔有颺叔安。〕 謹照原文颺改飂。

【唐韻】除柳切,音紂。【玉篇】裹也。

【唐韻】子賤切,音箭。【說文】山莓也。 

【爾雅·釋草】葥,王𦹙。【註】王帚似藜,其樹可爲掃𦹙,江東呼爲落帚。 

【集韻】才先切,音前。車葥,藥草。 【說文】作𦷱。

【玉篇】禹鬼切【集韻】羽鬼切,𠀤音偉。【說文】大葭也。【詩·衞風】一葦杭之。【風俗通】除夕飾桃人,垂葦交,畫虎于門。【後漢·袁閎傳】爲沛相,乗葦車。

山名。【水經注】江水浦東有葦山。 

【類篇】于非切,音闈。【爾雅·釋草】葦𧃝,芀。謝嶠讀作平聲。 

【篇海】于貴切,音胃。【莊子·列禦𡨥】緯蕭而食。亦作葦。

考證:〔【詩·衞風】一葦航之。〕 謹照原文航改杭。

【唐韻】蒲沒切,音勃。【博雅】蘩母,蒡葧也。 

【柳宗元文】蓊葧,香氣。 【類篇】或作𦸦。

【唐韻】烏恢切,音隈。【玉篇】草名。

【唐韻】普巴切,帊平聲。【說文】華也。【張衡·西京賦】披紅葩之狎獵。 

【韻補】叶滂禾切,音坡。【張衡·思𤣥賦】天地絪縕,百卉含葩。叶下和字韻。 【類篇】一作苩,一作皅。

【玉篇】同薊。 

【篇海】割也。

木名。【山海經】葪柏,狀如荆,白華而赤實,服者不寒。

通芥。【史記·賈生傳】細故𧀱葪兮。【註】𧀱葪,鯁刺也。

【集韻】洪孤切,音胡。【廣韻】葫,瓜也。 

【類篇】𦸔葫,菰米也。 

【玉篇】大蒜也。【本草註】今人謂葫爲大蒜,蒜爲小蒜。【孫緬云】張騫使西域,得大蒜、葫荽,則小蒜中土舊有,而大蒜出胡也,故有胡名。

〔古文〕𦽱𦱼𧂥𦿑【唐韻】【集韻】【正韻】𠀤則浪切,音髒。【說文】从死在茻中,一其中,所以薦之。【禮·檀弓】國子高曰:葬者,藏也。 

【集韻】才浪切,音臓。義與藏同。 

【正韻】兹郞切,音臧。【周禮·地官】族師,以相葬埋。劉昌宗引《漢書·尹賞傳》枯骨後何葬,協乎聲讀。 【韻學集成】或作塟,見《三輔黃圖》。

【唐韻】古牙切,音嘉。【說文】葦之未秀者。【廣韻】蘆也。【爾雅·釋草】葭,華。【註】卽今蘆也。【詩·召南】彼茁者葭。

葭莩,見莩字註。

笛也。【謝靈運詩】鳴葭戾朱宮。【註】鳴笛引路也。

水名。【漢書註】葭水在廣平南和。

通茄。【文𨕖註】杜摯《葭賦》。葭今作茄。 

【集韻】何加切,音遐。芙渠葉。本作蕸,或省。 

【唐韻古音】讀姑。【司馬相如·子虛賦】藏莨蒹葭,東蘠彫胡。 

【毛詩古音攷】音蓑。【張衡·西京賦】齊栧女,縱棹歌。發引和,校鳴葭。

【集韻】徒玩切,音段。【類篇】木名。槿也。通作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