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唐韻】所角切,音朔。【玉篇】蒴藋,藥也。【本草】每枝五葉,子初靑如綠豆顆,每朶如盞面大,生一二百子,十月熟。

【唐韻】胡雞切,音奚。【玉篇】草也。【爾雅·釋草】蘩,兔蒵。 

【集韻】戸禮切,音䏿。屧蒵也。【南史·虞玩之傳】玩之爲少府,猶躡屐造席,高帝取屐視之,訛黑斜銳蒵斷以芒接之。

【集韻】符分切,音墳。【類篇】蒶薀,蘊積也。【王褒·九懷】蒶蘊兮𪑛黑。

【集韻】同蕓。

【唐韻】煑仍切,音烝。【說文】折麻中榦也。【詩·小雅】以薪以蒸。【箋】麤曰薪,細曰蒸。【周禮·天官·甸師】帥其徒以薪蒸,役外內饔之事。【疏】自然小者曰蒸也。

衆也。【詩·大雅】天生蒸民。又地名。【吳越春秋】吳王召公孫聖,使門人提之蒸丘。

通烝。【爾雅·釋天】冬祭曰蒸。【註】進品物也。 

【類篇】諸應切,音證。氣之上達也。【列子註】溫蒸同乎炎火,音去聲。【潘尼·苦雨賦】氣觸石而結蒸,雲膚合而仰浮。 【羣經音辨】蒸,經典蒸祭之蒸多去草,以此爲薪蒸。

考證:〔【周禮·天官·甸師】帥其徒,以薪蒸役內外饔之事。【註】自然小者曰蒸也。〕 謹照原文内外改外内。註改疏。

【唐韻】古甜切【正韻】古嫌切,𠀤音兼。【說文】雚之未秀者。【詩·秦風】蒹葭蒼蒼。【傳】蒹,薕也。【疏】似雚而細,高數尺。陸璣云:水草,堅實,牛食之令牛肥强,靑、徐州人謂之蒹。

考證:〔【詩·秦風】蒹葭蒼蒼。【疏】靑徐州人謂之簾。〕 謹照原文簾改蒹。

【唐韻】秦悉切,音疾。【韻會】蒺䔧,藥草。【本草】蒺,疾也。其刺傷人甚疾而利也。

【唐韻】而灼切,音弱。【說文】蒲子,可以爲平席。【徐曰】按蒻蒲下入泥,白處卽根,上初生萌葉時殼也。【書·顧命】敷重底席。【註】底,蒻苹也。

蒟蒻,菜名。【左思·蜀都賦】其圃則有蒟蒻茱萸。【註】蒻,草也。【古今註】揚州人謂蒻爲班杖,不知食之。 

【集韻】昵角切,音搦。𦯏蒻,豆也。

〔古文〕𡶍𦭆【唐韻】七岡切【正韻】千剛切,𠀤音倉。【說文】草色也。【易·說卦傳】震爲蒼筤竹。【臨川吳氏註】蒼,深靑色。【詩·王風】悠悠蒼天。【禮·玉藻】大夫佩水蒼玉。【疏】似水之蒼而雜有文。 

【博雅】茂也。【書·益稷篇】至于海隅蒼生。【傳】蒼蒼然生草木。

老也。【詩·秦風】蒹葭蒼蒼。【釋文】物老之狀。 

【前漢·陳勝傳】蒼頭。【註】士卒靑帛巾。 

【綱目集覽】蒼黃,急遽貌。

姓。【通志·氏族略】蒼氏。【註】《風俗通》云:八愷,蒼舒之後。 

【韻會】采朗切,倉上聲。莽蒼,寒狀。一曰近郊之色。【莊子·逍遙遊】適莽蒼者,三飡而反。【唐書·韋述傳】蒼卒犇逼。【白居易詩】寒銷春蒼茫。 亦作倉。【禮·月令】駕倉龍,服倉玉。【史記·蕭望之傳】倉頭廬兒。 【直音】作蒼。蒼字从艸作。

考證:〔【書·益稷謨】至于海隅蒼生。〕 謹照益稷不稱謨,謨改篇。

【集韻】烏痕切,音恩。草名。出日南。

【集韻】緜批切,音迷。莢蒾,草名。【詩疏】一名挈橀。【本草】一名羿先,葉似楡,子兩兩相對。詳莢字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高切,好平聲。【說文】菣也。【詩·小雅】食野之蒿。【傳】蒿,菣也。【禮·月令註】蒿亦蓬蕭之屬。【爾雅·釋草】蘩之醜,秋爲蒿。【註】春時各有種名,至秋老成,通呼爲蒿。【陸佃·詩疏】蒿,草之高者。

焄蒿,氣蒸出貌。【禮·祭義】其氣發揚于上,爲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

耗也。【楚語】使民蒿焉。 

【莊子·騈拇篇】今之君子蒿目而憂世之患。【註】蒿易棲塵,喩君子眯眼塵中也。

地名。【穀梁傳·桓十五年】公會齊侯于蒿。

姓。【通志·氏族略】蒿氏。【註】見《姓苑》。 

【韻會】呼侯切,讀齁。【易林】堅冰黃鳥,常哀悲愁。不見白粒,但見藜蒿。 

【篇海】與藳同。

蒿名類甚多,《正字通》載簍蒿、薌蒿等,今皆刪去。詳蔞、薌等本字註。

【唐韻】思渾切【正韻】蘇昆切,𠀤音孫。【玉篇】香草也。【楚辭·九歌】蓀橈兮蘭旌。【司馬相如·上林賦】葴蔣若蓀。【韻會】陶隱居云:溪蓀,極似石菖蒲,而葉無脊。 【集韻】或作䕖,或作荃。【類篇】又作𦺈、𧂍。

【唐韻】【正韻】側詵切【集韻】【韻會】緇詵切,𠀤音臻。【說文】草盛貌。【詩·周南】其葉蓁蓁。

積聚之貌。【楚辭·招䰟】蝮蛇蓁蓁。

水名。【水經注】蓁水發源蓁谷。 

【集韻】資辛切,音津。首戴物貌。【爾雅·釋訓】蓁蓁,戴也。

鋤臻切。與榛通。木叢生也。或作𦳳。

【唐韻】莫經切,音冥。蓂莢,瑞草。堯時生于庭。【玉篇】曆得其分度則蓂莢生于階,月一日一莢生,十六日一莢落。

思蓂子,藥名。【炮炙論】思蓂子,味苦,煎之有涎。 

【廣韻】【正韻】𠀤莫狄切,音覓。【爾雅·釋草】菥蓂,大薺。【張衡·南都賦】菥蓂竽瓜。

【集韻】疎鳩切,音蒐。蓃莍,椒子聚生成房貌。

與藪通。 

【類篇】雙雛切。義同。

【唐韻】丑六切【集韻】敕六切,𠀤音矗。積也。【篇海】聚也,藏也。【詩·邶風】我有旨蓄,亦以禦冬。【箋】蓄,聚美菜。 

【晉語】蓄力一紀,可以遠矣。【註】蓄,養也。 

【廣韻】許六切,音荲。義同。【韻會】或作稸。【集韻】或作𧁖、𧁃。 

【通志·六書略】通作畜。畜,田畜也,而爲畜聚之畜,借音不借義。

《廣韻》《集韻》俱云:蓄,冬菜。而《正字通》以爲𦬒蹄菜,非是。

【集韻】力求切,音流。菜名。

【唐韻】祥易切【韻會】【正韻】祥亦切,𠀤音夕。【說文】廣多也。【爾雅·釋詁】蓆,大也。【詩·鄭風】緇衣之蓆兮。 

【王應麟·詩攷】蓆,儲也。

蓆具草。【述異記】一名塞路,生北方。古詩云:千里蓆具草。

與薦席之席通。 

【毛詩·古音考】音芍,叶敝予。又改作兮韻。

【唐韻】【類篇】𠀤古忽切,音骨。【玉篇】不實草。【山海經】嶓冢之山有草焉,黑華而不實,名曰蓇容,食之使人無子。

【集韻】盧當切,音郞。【說文】禾粟之米生而不成者謂之蕫蓈。 或作稂。

【唐韻】【集韻】𠀤餘封切,音容。【說文】芙蓉也。【屈原·離騷】集芙蓉以爲裳。【註】芙蓉,蓮華也。 

【韻會】木芙蓉,一名拒霜花,一名木蓮。 

【韻補】于方切,音王。【徐幹·七喩】懸明珠于長韜,燭宵夜而爲陽。元鬢擬于元霧,豔色過乎芙蓉。

【唐韻】【正韻】𠀤烏紅切,音翁。【博雅】蓊薹也。【韻會】草華之莖,細葉叢出者爲蓊薹。 

【集韻】鄔孔切,翁上聲。蓊鬰,草木盛貌。【張衡·西京賦】鬱蓊薆薱。 

【韻會】草名。可染黃。 

【韻補】烏光切,音汪。【道藏歌】司命保算,丹書南昌。解枝七元,腐骨更蓊。

〔古文〕𤇁【唐韻】古太切【韻會】居太切,𠀤音匄。苫也。【左傳·襄十四年】乃祖吾離被苫蓋。【註】白茅,苫也,今江東呼爲蓋。

掩也。【書·蔡仲之命】爾尚蓋前人之愆。

覆也。【關尹子·八籌篇】其高無蓋。

車蓋。【周禮·冬官考工記】輸人爲蓋以象天,崇十尺。

語辭。【詩·小雅】謂天蓋高,謂地蓋厚。 

【廣韻】胡𦡳切,音盍。亦苫蓋也。【集韻】靑齊人謂蒲席曰蒲蓋。

通盍,何不也。【禮·檀弓】子蓋言子之志于公乎。 

【正韻】古沓切。地名。【孟子】王使蓋,大夫王驩爲輔行。【註】蓋,齊下邑也。【前漢·地理志】泰山郡蓋。

姓。【前漢·曹參傳】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又蓋寬饒,字次公,魏郡人。 

【韻補】居氣切,叶音旣。【宋玉·高唐賦】蜺爲旌,翠爲蓋,風起而止,千里而逝。

【集韻】【韻會】𠀤祖臥切,音挫。【禮·曲禮】介者不拜,爲其拜而蓌拜。【註】蓌拜失容節,猶詐也。 

【禮疏】側駕切,音詐。【韻會】助駕切,音乍。【集韻】祖對切,音晬。義𠀤同。

〔古文〕𦮂【唐韻】式之切【正韻】申之切,𠀤音尸。【詩·曹風】浸彼苞蓍。【傳】蓍草也。【說文】蒿屬,《易》以爲數。天子蓍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白虎通】蓍之言耆也,陽之老也。【易·繫辭】蓍之德,圓而神。【韓詩外傳】孔子出遊,婦人中澤而哭,孔子問焉,曰:鄕者刈蓍薪,亡我蓍簪。 

【集韻】蒸夷切,音脂。義同。

【唐韻】徒郞切,音唐。草名。【廣韻】蓎、蒙,女蘿。【爾雅】作唐。

【唐韻】郞果切,音裸。【易·說卦傳】艮爲果蓏。【周禮·天官·甸師】共野果蓏之屬。【前漢·食貨志註】應劭曰:木實曰果,草實曰蓏。張宴曰:有核曰果,無核曰蓏。臣瓚曰:木上曰果,地上曰蓏。【晉書·天文志】織女星主果蓏。

【唐韻】而蜀切【韻會】如欲切,𠀤音辱。【說文】陳草復生繁縟也。 

【篇海】猶蠶蔟也。

薦也。【禮·少儀】《註》:茵著,蓐也。【爾雅·釋器】蓐謂之兹。【註】《公羊傳》屬負兹。兹者,蓐席也。

馬藉草曰蓐。【周禮·夏官·圉師】春除蓐釁廄,始牧。【註】蓐,馬兹也。馬旣出而除之。 

【博雅】厚也。 

【禮·月令】孟秋,其神蓐收。【左傳註】秋物摧蓐而可收也。

國名。【左傳·昭元年】沈、姒、蓐、黃。【註】四國臺駘之後。

姓。見【氏族畧】。

考證:〔【禮·少儀】茵者蓐也。〕 謹照原文少儀下增註字。者改著。

〔古文〕𠱗𡔤【唐韻】蘇和切,音莎。【玉篇】草衣也。【詩·小雅】何蓑何笠。【傳】蓑所以備雨。 

【韻會】覆也。【公羊傳·定元年】仲幾之罪,何不蓑城也。【註】不以蓑苫城也。 

【唐韻古音】初危切,音摧。【郭璞·山海經註】蓑,辟雨之衣也,音催。 

【集韻】蘇回切,音毸。華蘂下垂貌。【張衡·南都賦】敷華蘂之蓑蓑。

蘇煎切,音暹。【郭璞·山海經贊】江疑所居,風雲是潛。獸有獓𤝱,毛如披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