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
释義
【唐韻】【集韻】𠀤虛言切,音掀。蓒芋,𦳷草也。【爾雅】作軒。
【唐韻】薄亥切,音倍。蓓蕾,始華也。
又【玉篇】黃蓓,草名。
又部凂切,音琲。義同。
【集韻】以紹切,音苭。草貌。
又【類篇】與䅵同。
【集韻】涓惠切,音桂。草名。
【唐韻】魯甘切,音籃。染靑草也。【詩·小雅】終朝采藍。【周禮·地官·掌染草註】染草藍、蒨,象斗之屬。【通志】藍三種:蓼藍染綠,大藍如芥染碧,槐藍如槐染靑。三藍皆可作澱,色成勝母,故曰靑出於藍而靑於藍。
又【古今注】燕支,中國人謂之紅藍。
又【說文】瓜苴也。
又【酉陽雜俎】藍蛇,首有毒,尾能解毒,南人以首合藥,謂之藍藥。
又鳥名。【爾雅·釋鳥】秋鳸,竊藍。【註】竊藍,靑色。
又濫也。【大戴禮】文王官人,藍之以樂,以觀其不寧。
又地名。【晉語】三卿宴于藍臺。
又山名。【水經注】新河出令支縣之藍山。
又水名。【杜甫詩】藍水遠從千㵎落。
又【綱目集覽】伽藍,梵語,猶中華言衆園。
又姓。【通志·氏族略】戰國時中山大夫藍諸。
又通襤。【傅𤣥詩】整此藍縷衣。
考證:〔又鑑也。〕 謹照大戴禮註鑑改濫。
【唐韻】古誼切【集韻】【正韻】吉詣切,𠀤音計。【說文】芺也。【爾雅·釋草】芺,薊。【疏】薊生山中者名朮,其生平地而肥大於衆者名楊枹薊,今呼爲馬薊。
又地名。【禮·樂記】封黃帝之後于薊。【註】今涿郡薊縣。
又姓。【神仙傳】薊子訓,齊人。 【五經文字】从角者譌。葪。
【唐韻】呂支切【韻會】鄰知切,𠀤音離。【說文】江蘺蘼蕪。【爾雅註】楚謂之蘺,晉謂之䖀,齊謂之茝。【司馬相如·上林賦】被以江蘺。
又【淮南子·秦族訓】蘺先稻熟,而農夫薅之者,不以小利害大穫。【註】蘺,水稗也。
又藩蘺。【前漢·陳涉項籍傳贊】築長城而守藩蘺。
又【唐韻古音】音羅。《離騷》又况揭車與江蘺。叶上華字。
【唐韻】羊洳切,音預。薯蕷。
【集韻】同莜。【說文】草田器。【論語】遇丈人以杖荷蓧。【註】蓧,竹器。
又【廣韻】徒歷切,音荻。義同。
又【集韻】他凋切,音祧。苗也。【爾雅·釋草】蓧蓨。 俗作𦺰。
【唐韻】他歷切,音剔。蓧蓨,見上
(蓧字)。
又【集韻】他凋切,音祧。【爾雅·釋草】苗,蓨。
又【說文】徒聊切,音迢。義同。
又與條通。【史記·周勃世家】亞夫封爲條侯。【註】條,表皆作蓨。
又【集韻】思留切,音脩。說也。
【唐韻】【集韻】𠀤武道切,音媢。菤耳也。
又【類篇】葆也。
又【博雅】茂也。【魏武帝·樂府】乗雲駕龍,鬰何蓩蓩。
又【集韻】毒草名。葶䔭也。
又地名。【後漢·劉𤣥傳】遣李松會朱鮪,與赤眉戰于蓩鄕。
又【廣韻】莫卜切,音木。【集韻】亡遇切,音務。𠀤作毒草釋。
【唐韻】【正韻】𠀤他紅切,音通。草藥名。
【唐韻】直六切,音逐。【詩·小雅】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傳】蓫,惡菜也。【箋】牛蘈也。陸註:今人謂之羊蹄。【爾雅·釋草】蓫𧀫,馬尾。
又【唐韻古音】直救反,義同。
又【廣韻】同荲。
【唐韻】【正韻】薄紅切【集韻】【韻會】蒲蒙切,𠀤音髼。【詩·召南】彼茁者蓬。【荀子·勸學篇】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禮·內則註】蓬,禦亂之草。
又【詩·衞風】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註】亂也。
又【詩·小雅】維柞之枝,其葉蓬蓬。【傳】盛貌。
又星名。【晉書·天文志】妖星,一曰蓬星。
又州名。【廣韻】周割巴州之伏虞郡立蓬州,因蓬山而名之。
又姓。【正字通】漢蓬球,北海人。
又【韻補】叶皮江切,音龎。【東方朔·七諫】滅規矩而不固兮,背繩墨之正方。離憂患而乃寤兮,若縱火於秋蓬。
又【字彙補】蒲貢切,菶去聲。草水盛貌。 【集韻】籀文作𦮔。
【集韻】同庵。【類篇】圓屋曰蓭。
又作菴。【蜀志·裴松之註】亮敕軍中臥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
〔古文〕苓【唐韻】落賢切【集韻】【韻會】【正韻】靈年切,𠀤音連。【爾雅疏】北人以蓮爲荷。
又【說文】芙蕖之實也。【爾雅·釋草】荷,芙蕖。其實蓮。【註】蓮謂房也。
又【集韻】連彥切,連去聲。【前漢·地理志】左馮翊蓮勺。【後漢·鄭興傳註】蓮勺,故城在今同州下邳縣東北。
又【字彙補】所夾切。草名。【廣雅】鳶尾、烏蓮,射干也。
【唐韻】作孔切【集韻】祖動切,𠀤音總。菶蓯,草貌。
又【韻會】草名。【爾雅·釋草】須葑蓯。
又【廣韻】草貌。
又【集韻】七恭切,音鏦。【類篇】肉蓯蓉,藥名。
又荀勇切,音竦。𧘂蓯,相入貌。【史記·司馬相如傳】騷擾𧘂蓯。
【集韻】想氏切,音璽。草名。
又【韻會】所綺切,音屣。【綱目集覽】物數也。【孟子】或相倍蓰。【趙岐註】蓰,五倍也。
又山宜切,音釃。義同。
又離蓰。【韓愈·孟郊聯句】離蓰不能翽。
【玉篇】同萍。【爾雅·釋草】萍、蓱。【註】總訓水中浮萍。
又【楚辭·天問】蓱號起雨。【註】蓱翳,雨師名。
【唐韻】去鳩切,音丘。【玉篇】烏蓲也。【詩·衞風】葭菼揭揭。【箋】薍,江東呼爲烏蓲。
又烏侯切,音漚。與藲同。【山海經】其木苦蓲。【註】刺楡也。
又【集韻】同䓵。【左思·吳都賦】異荂蓲蘛。【註】《爾雅》曰:蓲,華也。蓲與敷同。【字彙補】䓵,漢隷同蓲。
又邕俱切,音紆。草也。
又【韻會】同昫,煦也。【太𤣥經】陽蓲萬物。
【正字通】菫本字。
又【集韻】居焮切,音靳。草名。今堇字。
【唐韻】常倫切【集韻】【正韻】殊倫切,𠀤音純。【類篇】蓴菜。【韻會】水葵也。【陸佃云】蓴逐水而性滑,故亦謂之淳菜。【綱目集覽】蓴生水中,葉似鳧葵,採莖可噉。三月至八月,莖細如釵股,名曰絲蓴。九月至十月漸粗,在泥中,名曰瑰蓴。【顏氏家訓】梁世有蔡朗,諱純。旣不涉學,遂呼蓴爲露葵。 亦作蒓。見蒓字註。
又【說文】蒲叢也。
又【類篇】徒官切,音團。草叢生貌。
【集韻】疾葉切,音捷。【類篇】編草障戸。
又與雜同。
【集韻】愈水切,音唯。【說文】菜也。【玉篇】似韭而黃。
又【直音】音維。義同。
又同芛。【後漢·馬融傳】蓶扈蘣熒。【郭璞註】草木花初生,與芛通。
【唐韻】他回切【韻會】通回切,𠀤音推。【說文】萑也。【爾雅·釋草】萑蓷。【註】今茺蔚也。又名益母。【詩·王風】中谷有蓷。
又【正韻】昌垂切,音吹。義同。
【唐韻】昨勞切,音曹。【說文】草也。
【正字通】同篽。
又【前漢·功臣表】蓹兒嚴侯轅終。【師古註】地名,音御。
【唐韻】魚祭切【正韻】倪制切,𠀤音藝。【玉篇】種樹也。【詩·大雅】蓺之荏菽。【左傳·昭元年】不采蓺。【註】蓺,種也。
又【集韻】通藝。【前漢·藝文志】有《六蓺略》。 【廣韻】本作埶。【集韻】亦作藝秇。
【唐韻】子入切,音𥠋。草生多貌。
又【玉篇】茅芽也。
又【集韻】諾叶切,音捻。草不生也。
又居六切。同蘜。秋華菊也。
【唐韻】盧鳥切【韻會】朗鳥切,𠀤音了。【說文】辛菜。【詩·周頌】予又集于蓼。【本草·釋名】蓼類性皆飛揚,故字从翏,高飛貌。
又國名。【左傳·文五年】楚子燮滅蓼。【註】蓼國,今安豐蓼縣。
又水名。【水經注】蓼水出襄山蓼谷。
又亭名。【水經注】漳水東南過蓼亭。
又姓。【潛夫論】莒蓼皆臯陶之後也。
又【集韻】魯皓切,音老。摎蓼,搜索也。【張衡·西京賦】摎蓼浶浪。
又【唐韻】力竹切,音六。【詩·小雅】蓼蓼者莪。【傳】蓼蓼,長大貌。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註】力糾切,音鏐。糾蓼,相引也。【大人賦】糾蓼叫奡。
又【通鑑】蓼侯孔臧。【史炤·釋文】蓼音六。【胡三省曰】《陸德明·經典釋文》蓼音了,未嘗有六音,史炤誤。 【玉篇】又作𦾷。【佩觿集】俗作蓼。蓼字下从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