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唐韻】烏渾切,音溫。水草。【左傳·隱三年】蘋蘩薀藻之菜。

紆粉切,音惲。【左傳·隱六年】芟夷薀崇之,絕其本根。【註】薀,積也。

於問切,音醞。習也。

【唐韻】於六切,音郁。蘡薁也。【詩·豳風】六月食鬱及薁。【註】薁,蘡薁也。【疏】蘡薁者,亦是鬱類而小別。晉宮閣銘云:華林園有車下李三百一十四株,薁李一株。車下李卽鬰,薁李卽薁,二者相類而同時熟。 

【集韻】於到切,音奧。草名。 

【唐韻古音】引《詩》:食鬱及薁。亦讀作奧,叶下菽、棗、稻字爲一韻。薁字从奧作。

【唐韻】胡荻切,音檄。【爾雅·釋草】的,薂。【註】卽蓮實。 

【集韻】與𦱜同。

【唐韻】胡老切,音昊。【爾雅·釋草】薃侯,莎。【註】卽莎別名。

【唐韻】傍各切,音泊。林薄也。【楚辭註】林草不交錯曰薄。【揚雄·甘泉賦】列新雉于林薄。【註】草叢生曰薄。

簾也。【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史記·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爲生。【索隱曰】織蠶薄也。

厚薄。

少也。【詩·周南】薄澣我衣。

聊也。【詩·周南】薄言采之。

輕也。【前漢·董仲舒傳】愍世俗之靡薄。

嫌也。【前漢·張安世傳】薄朕忘故。 

【揚子·方言】勉也。秦晉曰釗,或曰薄。故其鄙語曰薄努,猶勉努也。 

【博雅】薉也。

集也。【司馬相如·上林賦】奄薄水渚。 

【史記·蘇秦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被也。【書·益稷】外薄四海。

水名。【山海經】蟲尾之山,薄水出焉。

姓。【史記·外戚世家】薄太后父,吳人,姓薄氏。

亭名。【後漢·郡國志】滎陽有薄亭。

草名。薄荷,見荷字註。

通亳。【禮·郊特牲】薄社北牖。【註】殷社。【荀子·議兵篇】湯以薄,武以鎬。

迫各切,音博。廹也。【易·說卦傳】雷風相薄。【左傳·僖二十四年】薄而觀之。

迫晚曰薄暮。

侵也。【荀子·天論篇】寒暑未薄而疾。

匹各切,音粕。【詩·齊風】載驅薄薄。【傳】疾驅聲也。

薄革切,同欂。壁柱也。【爾雅·釋宮】屋上薄謂之筄。 

【唐韻古音】讀蒲。《書》序:成王旣踐奄,將遷其君於蒲姑。《左傳》《史記》作薄姑。

考證:〔【荀子·天倫篇】寒暑未薄而疾。〕 謹照原書改天論篇。

【唐韻】呼毛切【正韻】呼高切,𠀤音蒿。【說文】拔去田草也。【詩·周頌】以薅荼蓼。 【說文】亦作茠。【集韻】或作𦵢𢫩鎒𦼸。

【唐韻】烏代切【集韻】於代切,𠀤音愛。【玉篇】薆薱,草木盛貌。【張衡·西京賦】鬱蓊薆薱。 

【爾雅·釋言】薆,隱也。【疏】薆障,卽隱蔽也。 

【韻會】晻薆,香氣。【司馬相如·上林賦】晻薆咇茀。 

【韻補】許旣切,音餼。【揚子·太𤣥經】瞢瞢之離,中薆薆也。瞢好之惡,著不寐也。

叶音曷。【謝朓詩】年華稍菴薆。叶下月韻。

【唐韻】【集韻】【正韻】𠀤無非切,音微。【玉篇】菜也。【說文】似藿菜之微者也。【詩·召南】言采其薇。【儀禮·公食大夫禮】鉶芼:牛藿、羊苦、豕薇皆有滑。

白薇,藥名。

蘼蕪,一名薇蕪。【張衡·南都賦】薇蕪蓀萇。

花名。【拾遺記】元熙元年,詔民閒園囿皆植紫薇,以爲壓勝。【唐書·百官志】中書知制浩,開元號紫薇省。

薔薇,見薔字註。 

【唐韻】武悲切,音眉。【爾雅·釋草】薇垂水。【註】生於水邊。

薇銜,藥名。 【集韻】或作𦵨。

【唐韻】【韻會】𠀤烏外切,音濊。【爾雅·釋草】䪥,鴻薈。【註】卽䪥菜也。【疏】一名鴻薈。 

【詩·曹風】薈兮蔚兮,南山朝隮。【傳】薈蔚,雲興貌。 

【博雅】障也。【潘岳·射雉賦】翳薈菶茸。 

【韻補】一旣切,音曀。【陸雲·城南詩】我有高厦,如雲斯薈。問誰在宴,惟俊惟乂。

【唐韻】於廢切,音穢。【玉篇】與穢同。【說文】蕪也。【荀子·王霸篇】塗薉則塞。 

【齊民要術】凡種穀,遇大雨待薉生。【註】薉若甚者,先鋤一遍,然後納種,乃佳也。 

【玉篇】行之惡也。 

【集韻】與獩通。【前漢·嚴安傳】略薉州建城邑。【師古曰】薉與獩同。【六書正譌】別作穢,非。【正字通】經史𠀤作穢,義同。不必從薉廢穢。

【唐韻】古誼切【集韻】【正韻】吉詣切,𠀤音計。【說文】芺也。【爾雅·釋草】芺,薊。【疏】薊生山中者名朮,其生平地而肥大於衆者名楊枹薊,今呼爲馬薊。

地名。【禮·樂記】封黃帝之後于薊。【註】今涿郡薊縣。

姓。【神仙傳】薊子訓,齊人。 【五經文字】从角者譌。葪。

【唐韻】疾資切【韻會】才資切,𠀤音瓷。【說文】草多貌。

惡草。【屈原·離騷】薋菉葹以盈室兮。【註】蒺藜也。

地名。【前漢·地理志】右北平郡薋。 

【集韻】津私切,音咨。【博雅】白苙,𦬖薋也。

【唐韻】許良切,音鄕。【說文】穀氣也。【禮·曲禮】黍曰薌合,粱曰薌萁。

【內則】春宜羔豚膳膏薌。【註】牛膏薌,犬膏臊。

地名。【張衡·南都賦】華薌重秬。【註】華薌,鄕名。

通香。【荀子·非相篇】芬薌以送之。【史記·滑稽傳】微聞薌澤。 

【集韻】許兩切,通響。【前漢書·揚雄傳】薌呹肹以棍根兮。

考證:〔【前漢·揚雄反騷】薌呹肹以棍根兮。〕 謹照原書改前漢書揚雄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五患切,音與綰同。【玉篇】菼薍。【陸璣詩疏】薍或謂之荻,至秋堅成則謂之萑。【唐書·竇建德傳】高雞泊廣袤數百里,葭薍阻奧,可以避難。 

【類篇】盧玩切,音亂。【集韻】小蒜根曰薍子。

【字彙】同蠛。【史記·司馬相如傳】薎蠓踴躍。 

【字彙補】細也。【馬融·長笛賦】蹉纖根,跋薎縷。

與蔑同。【柳宗元·乞兩河效用狀】薎爾小醜,尚欲逋誅。

人名。【山海經】女祭女薎。

〔古文〕𦺳【唐韻】於力切,音億。【爾雅·釋草】荷,芙蕖。其中的,的中薏。【疏】薏,中心也。

苡薏。詳苡字註。 

【玉篇】乙吏切,音意。義同。 

【韻會】薏茨,草名。

【集韻】盧登切,音棱。【玉篇】菠薐,菜名。詳菠字註。

【集韻】同𧅁。

【唐韻】蒼案切,音粲。【類篇】草可爲席。

【唐韻】所金切,音森。【說文】人薓,藥草。【本草】一名神草,一名人銜,一名地精。年深浸漸長成者,根如人形,故謂之人薓。薓字从𣹰,亦𣹰漸之意。【唐書·地理志】太原府土貢人薓。 

【博雅】鹿腸,元薓。苦心,沙薓。【本草】人薓、元薓、沙薓、丹薓、苦薓,共爲五薓。 

【集韻】詩廉切,音苫。同苫,喪藉也。 【集韻】人薓薓字或作葠、蔘。【六書正譌】从艸𣹰聲。或作參,非。

【唐韻】所力切【集韻】殺測切,𠀤音色。【爾雅·釋草】薔,虞蓼。【註】蓼之生澤者也。

水名。【山海經】臯塗之山,薔水出焉。

姓。【濳夫論】帝堯之後有薔氏。 

【正韻】與蘠同。

東薔子,十月熟,可食。【司馬相如·子虛賦】東薔雕胡。 【集韻】作〈艸下𠻮〉。

【唐韻】力鹽切,音廉。【爾雅·釋草】蒹,薕。【註】似萑而細,高數尺,江東呼爲薕。

【廣志】三薕似箭,羽長三四寸,皮肥細,緗色,以蜜藏之,味甘酸可食。出交州,五月中熟。 

【類篇】薑也。

【篇海】同園。

【唐韻】唐割切,音達。【類篇】草名。馬舄也。【謝朓詩】風振蕉薘裂。

【唐韻】【韻會】【正韻】𠀤他計切,音替。【說文】除草也。【禮·月令】季夏燒薙行水。【註】薙謂迫也,芟草也。【周禮·秋官·薙氏鄭註】薙讀如鬀。小兒頭之鬀,書或作夷。此皆翦草也,字从類耳。 

【集韻】序姊切,音兕。大計切,音弟。義𠀤同。

直几切,音雉。【本草】辛薙,辛夷別名。

【唐韻】吐郞切,音湯。【爾雅·釋草】蓫薚,馬尾。【註】關西呼爲薚,江東呼爲當陸,卽商陸也。 

【集韻】仲良切,音長。義同。或省作䓪。

【唐韻】【正韻】𠀤私列切,音洩。【玉篇】莎也。【司馬相如·子虛賦】薛莎靑薠。【註】薛,藾蒿也。

國名。【濳夫論】夏之興,有仕奚爲夏車正,以封於薛。【春秋·隱十一年】滕侯、薛侯來朝。

姓。【通志·氏族略】薛氏有三:奚仲之後,以國爲氏。又叱干氏攺爲薛,又有遼西薛氏。

【唐韻】【集韻】【韻會】𠀤蒲計切,音備。【說文】牡贊也。卽薜茘。【屈原·離騷】貫薜茘之落蘂。

博厄切,音檗。【爾雅·釋草】薜,山蘄。【註】當歸也。

薜,山麻。【註】麻生山中者名薜。

必益切,音辟。義同。

弼角切,音雹。【周禮·冬官考工記·陶人】凡陶旊之事,髻墾薜暴不入市。【註】薜,破裂也。劉昌宗讀雹。

與僻同。【前漢·揚雄傳】陋三神之阨薜。

【集韻】覩敢切,音膽。【玉篇】薝棘,木名。【山海經】金谷之山,是多薝棘。

薝匐,花名,見佛經。【陸龜蒙詩】薝匐冠諸香。 

【類篇】之廉切,音詹。義同。

【唐韻】思渾切【韻會】蘇昆切,𠀤音孫。【爾雅·釋草】蘾,烏薞。又:須,薞蕪。【註】薞蕪似羊蹄,葉細,味酢,可食。 【篇海】一作𦻂。

考證:〔【爾雅·釋草】蘹,烏薞。〕 謹照原文蘹改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