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
释義
【唐韻】如壘切【集韻】乳捶切,𠀤蕤上聲。【韻會】草木華蘂。【廣韻】華內曰萼,華外曰蘂。
【正字通】蘂字之譌。
【唐韻】【集韻】【類篇】渠之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其。【玉篇】草也。【韻會】似蛇牀。【爾雅·釋草】蘄茝,蘼蕪。
又【張衡·西京賦】結駟方蘄。【註】馬銜也。
又【莊子·齊物論】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註】蘄,求也。【史記·秦本紀】蘄年宮。【註】蘄年,求年也。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江夏郡蘄春。
又姓。【通志·氏族略】漢有弘農太守蘄良。
又【韻會】渠斤切,音芹。【爾雅·釋草】薜,山蘄。【註】《廣雅》云:山蘄,當歸。
又【集韻】居希切,音機。沛郡有蘄縣。或作鄿。
【唐韻】戸庚切,音行。【玉篇】香草也。【爾雅·釋草】杜,土鹵。【註】杜衡也,似葵而香。【唐本草註】杜衡,葉似葵,形如馬蹄,故俗云馬蹄香。【屈原·離騷】雜杜蘅與芳芷。俱作衡。
又微蘅,草名。【述異記】魏興錫山多生微蘅草。
又【唐韻古音】音杭。【屈原·九歌】白玉兮爲瑱,疏石兮爲芳。芷葺兮荷蓋,繚之兮杜蘅。【宋玉·風賦】獵蕙草,離秦蘅,被辛夷,槩稊楊。
考證:〔【宋玉·風賦】獵蕙草,雜秦蘅〕 謹照原文雜改離。
【唐韻】落胡切【韻會】【正韻】龍都切,𠀤音盧。【說文】蘆菔也。一曰薺根。【爾雅·釋草】葖,蘆萉。
又【玉篇】葦之未秀者爲蘆。
又藥名。【本草】黎蘆,一名蔥葵。
又城名。【北史·皮豹子傳】宋以文德爲武都王,守葭蘆城。
又水名。【水經注】長蘆水又東徑九門波故縣也。
又關名。【杜甫詩】少留周家窪,欲出蘆子關。
又【集韻】淩如切,音閭。亦藥名。【本草】漏蘆。【博雅】飛廉,漏蘆也。
【唐韻】素姑切【集韻】【正韻】孫租切,𠀤音酥。【說文】桂荏也。【本草】紫蘇。【註】蘇,从穌,舒暢也。蘇性舒暢,行氣和血,故謂之蘇。蘇乃荏類,而味辛如桂,故《爾雅》謂之桂荏。
又【揚子·方言】蘇,芥草也,江淮南楚之閒曰蘇。
又木名。【詩·鄭風】山有扶蘇。【傳】扶蘇,扶胥,小木也。
又流蘇。【西京雜記】昭陽殿壁帶往往爲黃金釭,皆銜五色流蘇。【司馬相如·上林賦】【註】蘇,析羽也。
又息也。【書·仲虺之誥】后來其蘇。
又死更生。【戰國策】勃然乃蘇。
又取也。【屈原·離騷】蘇糞壤以充幃兮。【綱目集覽】取草曰蘇。
又【韻會】蘇蘇,氣索貌。【易·震卦】震蘇蘇。【註】恐懼不安之貌。【王註】躁動貌。
又臺名。【吳語】高高下下,以罷民于姑蘇。【註】姑蘇,臺也。
又亭名。【後漢·郡國志】襄國有蘇人亭。
又國名。【魏志·東夷傳】諸國各有別色,名之爲蘇塗。
又姓。【書·立政】司𡨥蘇公。【傳】忿生爲武王司𡨥,封蘇國。
又【集韻】山於切,音疋。詩扶蘇之蘇,徐邈讀疋。
又【字彙補】蘇故切,音傃。【荀子·議兵篇】蘇刃者死。【註】蘇讀作傃,謂相向格鬭者。
【唐韻】杜回切,音頹。【爾雅·釋草】藬,牛蘈。詳藬字註。
【唐韻】莫郞切,音茫。勉也。【書·洛誥】汝乃是不蘉,乃時惟不永哉。
又【集韻】彌登切,音瞢。義同。
【唐韻】於粉切【韻會】【正韻】委粉切,𠀤音縕。【玉篇】積也,聚也,蓄也。【詩·大雅】蘊隆蟲蟲。
又【檜風】我心蘊結。
又【左傳·隱三年】蘋蘩、薀藻之菜。【韻會】云:應作蘊。【註】蘊藻,聚藻,此草好聚生也。
又聚草以𤑔火曰蘊。【韓詩外傳】里母朿蘊,請火于去婦之家。【前漢·召信臣傳】𤓉蘊火。
又【類篇】於問切,音慍。義同。
又【韻會】與怨通。【荀子·富國篇】富有天下而無怨財。【註】怨同蘊。
又與宛通。【荀子·富國篇】使民夏不宛暍。【註】宛讀爲蘊。
又與縕通。【易·繫辭】乾坤其易之縕耶。
又【羣經音辨】紆云切,音氳。蘊淪,波也。【爾雅·釋水】小波爲淪。【註】言蘊淪。
又讀入聲。【莊子·齊物論】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註】於積反。
又【集韻】烏昆切,音溫。【揚子·方言】饒也。
【唐韻】符眞切【正韻】毘賔切,𠀤音頻。【說文】本作𦿜。大萍也。【爾雅·釋草】萍蓱,其大者蘋。【本草集解】四葉合成一葉,如田字者,蘋也。【詩·召南】于以采蘋。【傳】古之將嫁女者,必先禮之于宗室,牲用魚,芼之以蘋藻。【箋】蘋之言賔也。【釋文】韓詩云:沈者曰蘋。【呂氏春秋】菜之美者,崑崙之蘋。【爾雅翼】蘋似槐葉,而連生淺水中,五月有華白色,故謂之白蘋。【楚辭·九章】登白蘋兮騁望。
考證:〔【詩·召南】于以采蘋。【疏】韓詩云,沈者曰蘋。〕 謹照原書疏改釋文。〔【呂氏春秋】海菜之美者,崑崙之蘋。〕 謹按原文海字屬上文不屬本句,今省海字。
【唐韻】魚巨切【集韻】偶舉切,𠀤音語。蘌蘙也。【張衡·東京賦】于東則洪池淸蘌。【註】蘌,在池水上作室,可用棲鳥,入則捕之。
又地名。【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註】蘌兒在吳越界,今爲鄕也。
考證:〔【張衡·東京賦】于東則拱池淸蘌。〕 謹照原文拱池改洪池。〔【史記·建元侯者年表索隱註】蘌况在吳越界。〕 謹照原書建元下增以來二字。省索隱二字。蘌况改蘌兒。
【篇海】同薰。
【字彙補】古文驥字。註詳馬部十七畫。【穆天子傳】右驂赤蘎,而左白𠌾。
音絅。【王應麟·詩攷】衣錦尚蘔。出《尚書大傳》。
【正韻】魚列切,音臬。斫木餘。
又肄生曰蘖。
又【字彙補】姓也。【何氏姓苑】本姓薛,東莞人避仇改之。 【字彙】木櫱字有屮無艸,今从艸,似誤。○按《正韻》亦下从𣎴,非从木。疑卽櫱字之譌。【集韻】博厄切,音擘。【唐韻】俗檗字。【說文】黃木也。或从薛。【本草】李時珍曰:蘗,木名。義未詳。俗作黃柏者,省寫之譌也。【鮑昭·行路難】剉蘗染黃絲,黃絲歷亂不可治。
又與薛通。詳薜字註。
【集韻】博厄切,音擘。【唐韻】俗檗字。【說文】黃木也。或从薛。【本草】李時珍曰:蘗,木名。義未詳。俗作黃柏者,省寫之譌也。【鮑昭·行路難】剉蘗染黃絲,黃絲歷亂不可治。
又與薛通。詳薜字註。
〔古文〕𧅍【唐韻】汝陽切,音穰。【說文】蘘荷也,一名葍蒩。【本草註】今人呼赤者爲蘘荷,白者爲覆苴,蓋食以赤者爲勝,入藥以白者爲良,同一種耳。【司馬相如·上林賦】茈薑蘘荷。【急就篇註】蘘荷,莖葉似薑,其根香而脃,可以爲菹,又治蠱毒。【柳宗元·詩註】蘘荷性好隂,在木下生者尤美,故《潘岳·閒居賦》曰:蘘荷依隂。
又【集韻】思將切。同葙。奴當切。同蘘。互詳葙、蘘字註。
考證:〔【司馬相如·子虛賦】茈薑蘘荷。〕 謹照原文子虛賦改上林賦。
【唐韻】【正韻】𠀤於計切,音翳。蘙薈,草盛貌。
又【集韻】草名。
【唐韻】息淺切,音癬。苔蘚也。【本草】屋遊,一名瓦蘚。
又【述異記】苔草亦呼宣蘚。【韻會】蘚,垣衣。一曰白草名。
【唐韻】余六切,音育。茂也。【左思·吳都賦】異荂蓲蘛。【註】敷蘛,花開貌。
又【集韻】容朱切。【篇海】同萮。【玉篇】亦作𧃠。
【集韻】同菊。【唐韻】作蘜。蘜字勹内从禾作。
【正字通】俗蘞字。
【唐韻】力鹽切,音廉。蔓草。【詩·唐風】葛生蒙楚,蘞蔓于野。【疏】蘞似括樓,葉盛而細。
又良冉切,音斂。【說文】同薟。白蘞,藥名。
又烏蘞莓。【本草】五葉如白蘞。
又【集韻】力驗切,音殮。義同。
又虛嚴切,音杴。詳薟字註。 或作蘞蘞字从𣫍作。。
【集韻】倚謹切,音隱。【類篇】蘟荵,菜名,似蕨。【管子·地員篇】其種蘟荵。詳荵字註。
【集韻】【韻會】𠀤慈良切,音戕。【說文】蘠蘼。【爾雅·釋草】蘠蘼。【疏】一名虋冬。
又【唐韻】同薔。【爾雅·釋草】蔱薔。【疏】蔱蘠,今作𦽄䕋,字之誤也。
又治蘠,見菊字註。
又【韻會】東蘠。見薔字註。
考證:〔【爾雅·釋草】蘠蘼。【注】一名虋冬。〕 謹照原文注改疏。
【集韻】於莖切,音罌。【玉篇】草名。【博雅】燕薁,蘡舌也。【本草】蘡薁,蔓生,苗葉與蒲萄相似而小。
又蘡子。【爾雅疏】五味子作房如落葵,大如蘡子。
【唐韻】盧紅切【韻會】盧東切,𠀤音朧。【玉篇】草名。【說文】天蘥也。【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卽今之水葒草。【管子·地員篇】其山之淺,有蘢與斥。【註】蘢、斥𠀤古草名。
又【爾雅·釋草】紅龍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蒙蘢。【爾雅註】彌離猶蒙蘢耳。【前漢·鼂錯傳】草木蒙蘢。【師古註】蒙蘢,覆蔽之貌也。
又【爾雅·釋草】拔,蘢葛。【註】蘢葛,江東呼爲龍尾,亦謂之虎葛。
又地名。【史記·韓長孺傳】衞靑破蘢城。
又【集韻】魯孔切,籠上聲。【淮南子·俶眞訓】𦆯紛蘢蓯。【註】蘢蓯,聚會也。【司馬相如·大人賦】攢羅列聚,叢以蘢茸兮。【註】蘢茸,聚貌。
【集韻】他貢切,音痛。【博雅】好也。
又【唐韻】天口切,偸上聲。義同。
又禾苗出也。
【唐韻】韋委切,音蔿。【玉篇】花榮也。【拾遺記】西王母進洞淵紅蘤。【唐書·西域傳】王坐金蘤榻。
又【韻補】旁禾切,音婆。【張衡·思𤣥賦】天地絪縕,百卉含蘤。鳴鶴交頸,雎鳩相和。
又【字詁】蘤,古花字。
【唐韻】以灼切,音藥。【玉篇】雀麥也。【爾雅·釋草】蘥,雀麥。【註】卽燕麥。【本草】苗似小麥而弱,實似穬麥而細。
又【說文】蘢,天蘥。見蘢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