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唐韻】【集韻】𠀤苦本切,音棞。【說文】絭束也。 

【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隕切,音麇。滿也。【齊語】稛載而歸。 【正韻】从倉囷之囷,與稇字不同。

【廣韻】魯登切【韻會】【正韻】盧登切,𠀤音楞。【前漢·李廣傳】威稜憺乎鄰國。【註】李奇曰:神靈之威曰稜。

稻名。烏稜。

藥名。三稜。又香附子,名水三稜。 

【廣韻】俗棱字。凡物有廉角者曰觚稜。【班固·西都賦】上觚稜而棲金爵。【註】稜,柧也。柧與觚同。 

【韻會】魯鄧切,楞去聲。農人指田遠近多少曰幾稜。

叶良中切,音龍。【班固·東都賦】俯仰乎乾坤,參象乎聖躬。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稜。

【玉篇】【集韻】𠀤蒲庚切,音彭。禾密也。 【正字通】禾相比成列也。

【廣韻】【集韻】𠀤苦禾切,音科。靑州謂麥曰課。 

【唐韻】【集韻】𠀤胡瓦切,音踝。穀之善者。 

【集韻】魯果切,音裸。無皮穀。

【唐韻】【集韻】【韻會】𠀤力錦切,音懔。【說文】賜穀也。从㐭从禾。【徐曰】公稟賜之也。【廣韻】與也。【增韻】供也,給也,受也。【禮·中庸】旣稟稱事。【歐陽氏曰】古者給人以食,取之倉廩,故因稱稟給,稟食。【前漢·孝文紀】吏稟當受鬻者。【師古註】稟,給也。 

【唐韻】【集韻】【韻會】𠀤筆錦切,賓上聲。受命曰稟。【書·說命】臣下罔攸稟令。【傳】稟,受也。毛氏曰:今俗以白事爲稟,古無此義。

水名。【水經注】長社北界有稟水。 

【集韻】逋鴆切,賓去聲。受也。 【韻會】俗作禀,非。

【唐韻】直由切【集韻】【韻會】𨻰留切【正韻】除留切,𠀤音儔。【說文】多也。【廣韻】穊也。【增韻】密也。又穠也。【戰國策】書策稠濁。【束晳·補華黍詩】黍發稠華。

地名。【北史·魏本紀】永熙三年二月,帝至稠桑。

姓。【前漢·功臣表】常樂侯稠雕。 

【增韻】通作綢。【詩·小雅】綢直如髮。【箋】綢,密也。 

【集韻】田聊切,音迢。【莊子·天下篇】可謂稠適而上遂矣。【註】音調。本亦作調。 

【集韻】徒弔切,音糶。動搖貌。【前漢·揚雄傳】天下稠㟼。【註】稠,徒弔反。

考證:〔【束皙·補黍華詩】黍發稠花。〕 謹照原文黍華改華黍。稠花改稠華。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臧沒切,音卒。䄶稡,詳䄶字註。 

【韻會】子外切。與萃通。聚也。【郭璞·爾雅序】會稡舊說。【疏】聚也。

【玉篇】於鞠切【集韻】乙六切,𠀤音郁。黍稷盛貌。

【唐韻】素孤切【集韻】【正韻】孫租切【韻會】孫徂切,𠀤音蘇。【說文】把取禾若也。【徐曰】穌,猶部斂之也。 

【廣韻】息也,舒悅也。【韻會】死而更生曰穌。通作蘇。【書·仲虺之誥】后來其蘇。【禮·樂記】蟄蟲昭蘇。【註】更息曰蘇。【集韻】俗作甦。 

【職方外紀】耶穌,西國言救世生也。

叶桑河切,音娑。【黃庭經】臨絕呼之亦復穌,久久行之飛太霞。霞音何。

【集韻】𥟏本字。

【廣韻】【集韻】𠀤胡計切,音系。吳人謂𥞵稻曰稧。 

【集韻】詰結切,音挈。禾稈也。

借作禊。【王羲之·蘭亭帖】脩稧事也。

【集韻】𤰞眠切,音邊。籬上豆。

【集韻】几利切,音冀。禾長穗。

【玉篇】方木切【集韻】方六切,𠀤音福。穀名。 

【集韻】房六切,音伏。義同。

【廣韻】芳逼切【集韻】【韻會】拍逼切,𠀤音堛。稫稄,禾密貌。 

【集韻】筆力切,音逼。蹂禾下葉。

【廣韻】乃臥切【集韻】【韻會】奴臥切,𠀤音愞。稻之黏者,可爲酒。【說文】沛國謂稻曰稬。 

【廣韻】【集韻】𠀤乃管切,音暖。

【唐韻】奴亂切,音偄。義𠀤同。 俗作糯穤。

【集韻】訖黠切,音戛。【說文】禾稾去皮,祭天以爲席。【史記·封禪書】古者封禪,掃地而祭,席用葅稭。 

【廣韻】古諧切【集韻】居諧切,𠀤音皆。義同。 或作秸鞂䕸。

〔古文〕𥢖𥡰【廣韻】之隴切【集韻】【韻會】主勇切,𠀤音腫。穀種也。【詩·大雅】誕降嘉種。【周禮·地官·草人】以物地相其宜,而爲之種。

【夏官·職方氏】豫州,其穀宜五種。【註】黍稷菽麥稻。

種類。【書·盤庚】無俾易種于兹新邑。【史記·高帝紀】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後漢·竇融傳】此遺種處也。

地名。【史記·貨殖傳】楊平陽𨻰西賈秦翟,北賈種代。【註】種在恆州石邑縣,北蓋蔚州也。

外域國名。【後漢·任延傳】武威郡,北當匈奴,南接種羌,民畏宼抄,多棄田業。 

【莊子·胠篋篇】舍夫種種之機。【註】種種,謹慤貌。 

【增韻】種種,猶物物也。

髮短貌。【左傳·昭三年】余髮如此種種。 

【廣韻】之用切【集韻】朱用切,𠀤音偅。蓺植也,布也。【書·大禹謨】臯陶邁種德。【註】種,布也。種物必布於地,故爲布也。【史記·李斯傳】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前漢·律歷志】鶉首初井十六度,芒種。 【正字通】說文種,先穜後孰也。从禾,重聲,直容切。穜,蓺也,从禾童聲,之用切,分穜種爲二。按,詩重穋借用重字,說文似與詩異。又童聲,與之用之音反。蓺與種植之種通。周禮種植之種與書傳所用種字皆同,當从經傳爲正。舊音同,音蟲,皆非。

【唐韻】子紅切【集韻】【韻會】祖叢切,𠀤音鬉。禾束。【韻會】周禮,四秉曰筥,十筥曰稯,十稯曰秅。稯猶束也。論語註:六百四十斛曰稯。○按《說文》稯布八十縷。徐鍇正之曰:此卽十筥稯也。蓋言非八十縷布也,諸韻書皆釋稯爲八十縷布,誤。《集韻》通作緵總,亦非。 

【集韻】祖動切,音總。禾聚束也。【莊子·則陽篇】是稯稯者,何爲者耶。【註】稯,聚貌。

【廣韻】相居切【集韻】【韻會】【正韻】新於切,𠀤音胥。禾子落貌。

熟穫也。【禮·內則】稰穛。【註】熟穫曰稰,生穫曰穛。 

【廣韻】私呂切【集韻】【韻會】寫與切,𠀤音醑。義同。 

【韻會補】爽阻切,音所。祭神米。【前漢·揚雄傳】費椒稰以要神兮。

【唐韻】處陵切,音爯。知輕重也。【說文】銓也。春分而禾生,夏至晷景可度,禾有秒,秋分而秒定,律數十二秒當一分,十分爲寸,其重以十二粟爲一分,十二分爲銖。故諸程品皆从禾。【禮·月令】蠶事旣登,分繭稱絲效功,以共郊廟之服。

揚也,謂也。【禮·表記】君子稱人之善則爵之。【前漢·賈誼傳】以能誦詩書屬文,稱於郡中。

言也。【禮·檀弓】言在不稱徵。【射義】好學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

舉也。【書·牧誓】稱爾戈。【疏】戈短,人執以舉之,故言稱。

名號謂之稱。【孟子·題詞】子者,男子之通稱。

姓。【前漢·功臣表】新山侯稱忠。 

【廣韻】昌證切【集韻】【韻會】昌孕切,𠀤音秤。權衡正斤兩者。俗作秤。見前。

度也,量也。【易·謙卦】君子以稱物平施。

適物之宜也。【易·繫辭】巽稱而隱。【禮·禮器】禮不同,不豐,不殺,蓋言稱也。

愜意。【爾雅·釋詁】稱,好也。【註】物稱人意亦爲好。

相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爲車輪崇車廣衡長,參如一謂之參稱。【註】稱,猶等也。

衣單複具曰稱。【禮·喪大記】袍必有表,不襌。衣必有裳,謂之一稱。【註】袍,褻衣,必有以表之,乃成稱也。

副也。【前漢·孔光傳】無以報稱。

舉也。【前漢·食貨志】當其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註】稱,舉也。今俗謂之舉錢。

【唐韻】【集韻】【正韻】𠀤烏本切,溫上聲。【說文】蹂穀聚也。一曰安也。从禾,隱省。古通用安隱。 

【字彙補】叶烏銑切,音偃。【蘇軾·垂雲亭詩】江山雖有餘,亭榭苦難穩。登臨不得要,萬象各偃蹇。

【廣韻】力兼切【集韻】勒兼切,𠀤音濂。【說文】稻不黏者。 一曰靑稻白米。

稴䆎,禾不實貌。 

【廣韻】戸兼切,音嫌。

【廣韻】【集韻】𠀤胡讒切,音咸。

【集韻】堅嫌切,音兼。

【廣韻】力忝切【集韻】盧忝切,𠀤音溓。

【廣韻】力店切【集韻】歷店切,𠀤音㝺。義𠀤同。

【廣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𠀤音兹。禾生貌。【玉篇】益也。與滋同。一曰蒔也。

同𥠃,詳𥠃字註。

【集韻】稢本字。

〔古文〕𥞷【唐韻】子力切【集韻】【韻會】【正韻】節力切,𠀤音卽。【說文】齋也。五穀之長。【徐曰】案本草,稷卽穄,一名粢。楚人謂之稷,關中謂之𪎭,其米爲黃米。【通志】稷苗穗似蘆,而米可食。【月令章句】稷,秋種夏熟,歷四時,備隂陽,穀之貴者。【詩·王風】彼稷之苗。【禮·曲禮】稷曰明粢。

神名。【風俗通義】稷,五穀之長。五穀衆多,不可徧祭,故立稷而祭之。

農官名曰后稷。【書·舜典】汝后稷播時百穀。【左傳·昭二十九年】蔡墨曰: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爲稷,自夏以上祀之。周棄亦爲稷,自商以來祀之。

疾也。【詩·小雅】旣齊旣稷。【註】齊整稷疾。言祭祀禮容莊敬也。○按《毛傳》訓稷爲疾。鄭箋仍訓黍稷之稷。朱註本《毛傳》,宜从毛訓爲是。

姓。漢上津令稷嗣。

地名。【左傳·宣十五年】晉侯治兵于稷。【註】稷,晉地。河東聞喜縣西有稷山。【前漢·地理志】西河郡美稷縣。

與昃通。【穀梁傳·定十五年】戊午日下稷,乃克葬。【註】稷,昃也。下稷謂脯時。○按《隷釋·郙閣𥓓》言劬勞曰稷,用《穀梁》日下稷之文,與《堯母𥓓》日不稷,《費鳳𥓓》乾乾日稷同。 【集韻】或作𥠈。

【廣韻】許竹切【集韻】許六切,𠀤音畜。同蓄。積也,聚也。【戰國策】稸積朽腐而不用。【後漢·袁紹傳】稸士馬以討不庭。

【唐韻】【韻會】之忍切【集韻】【正韻】止忍切,𠀤音軫。叢緻也。又聚物也。【爾雅·釋言】苞稹也。【疏】物叢生曰苞。齊人名曰稹。郭璞曰:今人呼叢緻者爲稹。【郭璞·江賦】橉杞稹薄。【註】稹,稠穊也。 

【廣韻】側鄰切【集韻】之人切,𠀤音眞。義同。

音奠。【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凡斬轂之道,必矩其隂陽。陽也者,稹理而堅。隂也者,疏理而柔。【註】陽木文理緻而堅。鄭司農云:稹,讀爲奠祭之奠。 

【集韻】亭年切,音田。木根相迫也。與槇同。

𤰞眠切,音邊。籬上豆。與𥣰同。

考證:〔【周禮·輪人】凡斬轂之道,必矩于隂陽。〕 謹照原文于改其。

【唐韻】【集韻】直利切【正韻】直意切,𠀤音治。【說文】幼禾也。【廣韻】晚禾。【詩·魯頌】稙稺菽麥。【註】後種曰稺。 

【增韻】凡人物幼小皆曰稺。【詩·鄘風】衆稺且狂。【傳】幼稺。【史記·五帝紀】舜以夔爲典樂敎稺子。【鄭註】國子也。 

【五音集韻】直離切,音馳。幼也。 一曰自驕矜貌。【管子·重令篇】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饑色,而工以雕文刻鏤相稺也,謂之逆。【註】稺,驕也。 

【正字通】叶賄韻。【詩·小雅】無害我田。稺,叶下火。火,音毀。 【集韻】亦作稚䆈䄺。

考證:〔【詩·衞風】衆稺且狂。〕 謹照原文衞風改鄘風。

【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杜皓切,𠀤音道。【說文】稌也。【韻會】有芒穀,卽今南方所食之米,水生而色白者。【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稻曰嘉蔬。【詩·豳風】十月穫稻。【周禮·地官·稻人】掌稼下地。【疏】以下田種稻,故云稼下地。【史記·夏本紀】禹令益予衆庶,稻可種𤰞濕。【爾雅翼】稻,米粒如霜,性尤宜水,一名稌。然有黏,有不黏,今人以黏爲稬,不黏爲秔。又有一種曰秈,比於秔小,而尤不黏,其種甚早,今人號秈爲早稻,秔爲晚稻。【六書故】稻性宜水,亦有同類而陸種者,謂之陸稻。記曰:煎醢加於陸稻上,今謂之旱稜。南方自六月至九月穫,北方地寒,十月乃穫。

姓。【何氏姓苑】今晉陵人。

地名。【前漢·地理志】琅琊郡有稻縣。 

【集韻】土皓切,音討。秔也。關西語。

叶徒苟切。【詩·豳風】十月穫稻,爲此春酒,以介眉壽。

叶徒故切,音度。【易林】蝗齧我稻,驅不可去。實穗無有,但見空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