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說文小篆

字頭

释義

𢛕愊也。各本作誠志也。今依全書通例訂。从心。畐聲。芳逼切。一部。玉篇普力切。

謹也。咎繇謨曰。愿而恭。从心。厡聲。魚怨切。十四部。

儇也。人部曰。儇慧也。二篆爲轉注。慧古多叚惠爲之。从心。彗聲。胡桂切。十五部。

慧也。方言。愈或謂之慧。或謂之憭。郭云。慧憭皆意精明。按廣韵曰。了者、慧也。葢今字叚了爲憭。故郭注方言巳云慧了。他書皆云了了。若論字之本義。則了爲?也。?者、行脛相交也。从心。尞聲。力小切。二部。

憭也。曡韵互訓。按方言。恔、快也。東齊海岱之閒曰恔。孟子。於人心獨無恔乎。趙注。恔、快也。快卽憭義之引申。凡明憭者、必快於心也。从心。交聲。吉了切。又下交切。二部。按此字廣韵去聲云㤊出孟子。集韵、類篇則平聲引說文作㤊。上聲引作恔。疑古本分二字。

靜也。靜當作竫。亭安也。此篆或作?。見後漢書。傳寫誤爲嬺。洞簫賦曰。淸靜厭瘱。神女賦曰。澹淸靜其愔瘱。李善引韓詩曰。瘱、悅也。引蒼頡篇曰。瘱、密也。引曹大家列女傳注曰。瘱、深邃也。从心。㾜聲。?部㾜、夾聲。苦叶切。而瘱於計切者、合音也。或曰古音讀如邑。

敬也。口部哲下曰。知也。悊與哲義殊。口部云。哲或从心作悊。葢淺人妄增之。因古書聖哲字或从心而合之也。从心。㪿聲。陟列切。十五部。

樂也。此哀樂字也。𨕖詩。戚戚苦無悰。从心。宗聲。藏宗切。九部。

大也。从心。灰聲。苦回切。十五部。

肅也。肅者、持事振敬也。尚書曰。恭作肅。此以肅釋恭者、析言則分別。渾言則互明也。論語每恭敬析言。如居處恭、執事敬、貌思恭、事思敬皆是。从心。共聲。俱容切。九部。

敬也。敬之在心者也。从心敬。敬亦聲。居影切。十一部。

仁也。孔子曰。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矣。孟子曰。彊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是則爲仁不外於恕。析言之則有別。渾言之則不別也。仁者、親也。从心。如聲。商署切。五部。

龢也。各本作和。今正。龢者、調也。玉篇曰。怡者、悅也。樂也。古多叚台字。禹貢。祗台德先。鄭注云。敬和。从心。台聲。與之切。一部。

㤅也。㤅各本作愛。今正。下文曰。㤅、惠也。軎部曰。惠、仁也。人部曰。仁、親也。从心。茲聲。?从艸。疾之切。一部。

㤅也。㤅各本作𢜤。今正。釋訓曰。忯忯、𢜤也。按忯忯字不見於詩書。从心。氏聲。巨支切。十六部。

忯㥴、逗。曡韵字。不𢝊事也。𢝊各本作憂。今正。从心。虒聲。讀若移。移爾切。十六部。玉篇余氏余支二切。廣韵亦兼此二切。

謹也。廣韵也作皃。从心。全聲。此緣切。十四部。

惠也。从心因。因亦聲。依韵會訂。烏㾗切。十三部。

高也。集韵曰。岹嵽、山形。音義同。一曰極也。別一義。一曰困劣也。又一義。樂記。則無怗懘之音。注云。怗懘、弊敗不和之皃。懘卽慸之譌。俗用殢字。廣韵曰。極困也。亦卽慸之俗。从心。帶聲。特計切。十五部。

肎也。各本作問也。玉篇作閒也。左傳音義引字林閒也。閒者、肎之誤。問者、閒之誤。十月正義引憖、肯從心也。當是引憖、肎也。从心、猌聲。誤以也字倒於從心之下。不成文理耳。今依肎字。小爾雅曰。憖、願也。晉語。伯宗妻曰。憖庇州犁焉。韋注曰。憖、願也。願與肯義略同。用部曰。甯、所願也。丂部曰。寧、願詞也。皆與憖雙聲。謹敬也。李善注思玄賦引字林此訓。玉篇引說文無此。韵會謹作愼。从心。猌聲。魚覲切。十二部。一曰說也。說悅古今字。一曰且也。且各本作甘。今依玉篇訂。十月之交鄭箋云。憖者、心不欲自强之詞。左傳。不憖遺一老。杜注云。憖、且也。五行志應劭注曰。憖、且辭也。小爾雅曰。憖、强也。且也。春秋傳曰。昊天不憖。左氏傳哀十六年文。魯哀誄孔子曰。旻天不弔。不憖遺一老。許檃?其辭。亦東方昌矣之類。又曰。兩軍之士皆未憖。文十二年傳。杜注。憖、缺也。釋文。憖魚覲反。又魚轄反。是則憖與?雙聲叚借。卽方言所謂傷也。而郭注方言云。詩曰不憖遺一老。亦恨傷之言也。似於文理不協

闊也。廣大也。各本作廣也、大也。今依詩泮水釋文訂。魯頌泮水曰。憬彼淮夷。釋文云。憬說文作懬。按許闊也、一曰廣大也。此懬之本義。毛云。遠行也。卽其引伸之義也。由其廣大。故必遠行。然則毛詩自作懬。今作憬者、或以三家詩改之也。元帝紀。眾僚久懬。未得其人。假懬爲曠字。从心廣。廣亦聲。苦謗切。十部。一曰寛也。依鍇本四字在此。詩曰。懬彼淮夷。各本無此六字。今依詩釋文補。葢許所據毛詩如此。憬下所偁葢三家詩。

飭也。飭各本作飾。古書飾飭多互譌。不可勝正。力部曰。飭、致堅也。悈與戒義同。警也。釋言曰。悈、褊急也。許言部諽字下曰。飭也。讀若悈。葢悈音紀力反。與苟、戒、棘、亟音義皆同。而方言曰。悈、革、老也。此又因揫斂之義而引伸之也。从心。戒聲。居薤切。古音在一部。司馬灋曰。有虞氏悈於中國。中國、國中也。今司馬法天子之義篇作有虞氏戒於國中。

謹也。从心。𤔌聲。於靳切。十三部。

行賀人也。賀下曰。以禮相奉慶也。是二篆爲轉注也。賀从貝。故云以以禮相奉慶。从夂。故云行賀人。从心夊。謂心所喜而行也。从鹿省。此三字今補。丘竟切。古音在十部。讀如羌。音轉讀如卿。吉禮以鹿皮爲摯。士冠禮、聘禮。儷皮。鄭注。兩鹿皮也。鹿部曰。禮麗皮納聘。葢鹿皮也。故从鹿省。此說从鹿省之意。

寛閒心腹皃。閒各本作嫺。今正。嫺者、習也。非其義。郭注方言曰。今江東呼快爲愃。相緣反。从心。宣聲。況晚切。十四部。詩曰。赫兮愃兮。衛風淇奥文。毛詩作咺。傳云。威儀容止宣著也。韓詩作宣。顯也。許作愃而義亦異。

順也。訓順之字作愻。古書用字如此。凡愻順字从心。凡遜遁字从辵。今人遜專行而愻廢矣。學記。不陵節而施之謂遜。劉向書作愻。此未經改竄之字也。論語。孫以出之。惡不孫以爲勇者。皆愻之叚借。从心。孫聲。穌困切。十三部。唐書曰。謂堯典也。說詳禾部。五品不愻。許所據古文如此。愻者、順也。故尙書大傳作五品不訓。五帝本紀作五品不馴。訓與馴皆順也。

信心也。毛詩叚洵字爲之。如洵美且都、洵訏且樂。鄭箋皆云。洵、信也。釋詁曰。詢、信也。注引方言宋衞曰詢。皆叚詢爲恂也。至若論語恂恂如也。王肅注温恭皃。漢書李將軍恂恂如鄙人。史記作悛悛如鄙人。此皆逡巡字之叚借。而非正字也。从心。旬聲。相論切。十二部。

誠也。誠者、信也。詩大朙曰。天難忱斯。毛曰。忱、信也。言部諶下曰。誠、諦也。引詩天難諶斯。古忱與諶義近通用。从心。冘聲。氏任切。七部。詩曰。天命匪忱。大雅蕩曰。天生烝民。其命匪諶。毛曰。諶、誠也。許作忱。是亦可徵二字互用也。

凡思也。方言曰。惟、思也。又曰。惟、凡思也。慮、謀思也。願、欲思也。念、常思也。許本之曰。惟、凡思也。念、常思也。懷、念思也。想、冀思也。思部慮、謀思也。凡許書分部遠隔、而文理參五可以合觀者視此。凡思、謂浮泛之思。生民。載謀載惟。箋云。諏謀其日。思念其禮。按經傳多用爲發語之詞。毛詩皆作維。論語皆作唯。古文尙書皆作惟。今文尙書皆作維。古文尙書作惟者、唐石經之類可證也。今文尚書作維者、漢石經殘字可證也。俗本匡謬正俗乃互易之。大誤。又魯詩作惟、與毛詩作維不同。亦見漢石經殘字。从心。隹聲。以追切。十五部。

念思也。念思者、不忘之思也。釋詁、方言皆曰。懷、思也。詩卷耳、野有死麕、常棣傳同。若終風傳曰。懷、傷也。釋詁曰。至也。匪風、皇矣傳曰。歸也。皇皇者華、板傳皆曰。和也。皆引申之義。可以意會者也。古文又多叚懷爲褱者。从心。褱聲。戶乖切。古音在十五部。

回頂部